APP下载

文化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三性”

2019-06-11韩静静

参花(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性民族性科学性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文化馆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笔者认为,应在原来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要求,坚持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以“三性”为统领,循序渐进推行。

关键词:文化馆 乡村振兴 民族性 科学性 创造性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作为基层文化建设“排头兵”的县级文化馆,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笔者认为,应在原来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要求开展工作。坚持民族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立足之本,坚持科学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前提,坚持创造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大动力,取长补短,以“三性”为统领,循序渐进推行。

一、坚持民族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立足之本

以农耕文化为本源的中华文化决定了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民族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意识基础。坚持乡村文化的民族性也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提升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层面。

探索“文化馆+”模式。充分发掘本土文化的原生力,构建乡村文化内质的民族特色

(一)文化馆+民间文艺团体。仅2017年,由余姚市文化馆登记在册的民间文艺团队就有600余支,总人数万余人。其中,属于乡镇的民间文艺团队有300余支,总人数6000余人。从整体上看,余姚市的民间文艺团队发展较为繁荣,是群众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这些民间艺术团队以其分布广、人数多、艺术表现形式“土味”浓郁,即更符合乡村居民的胃口以及更具有本土特色而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二)文化馆+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利用村落自然禀赋和历史资源,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突出对文化礼堂主题的提炼,让“一个礼堂对应一个主题”,实现文化礼堂的特色化和差异化,使文化礼堂的文化特色更加深厚,风格更加鲜明,让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真正的精神家园。余姚市低塘街道历山村文化礼堂,以“舜耕福地,孝德历山”人文元素为主题,新建、改建“红色历山”家园馆、虞舜纪念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打造农耕记忆主题。余姚市小曹娥朗海村文化礼堂,以慈孝教育为主题,打造慈孝文化主题等。

(三)文化馆+品牌文化。利用文化馆的优势,挖掘当地特色品牌项目,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建设。余姚市金冠村通过挖掘人文历史、建筑特色,发挥古村资源优势,打造古村落活化品牌,留住乡愁,让古村落重新焕发魅力;余姚市泗门镇,充分利用“名邦之源”“阁老故里”的美誉以及以“杨、诸、周、谢”四姓为代表的泗门家风家训历史文化遗存和浓厚的乡风家训传统,将乡风道德建设融入乡镇品牌当中。另外,围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打造村、镇品牌。泗门镇小路下村的木偶摔跤,原先仅局限于庙会的表演节目经过改编搬上舞台,现在不仅是小路下村一个重要的品牌文化,更成为泗门吸引全社会关注的一大亮点。

二、坚持科学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前提

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坚持科学性。目前,乡村文化发展存在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乡村文化建设边缘化、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等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当然有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资源配置失衡、乡村文化管理和运营机制不完善、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不健全等原因。只有统筹规划,科学有效引导,提升当代农民的科学知识,灌输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以总分馆建设为契机,严把乡村文化发展方向盘,让当地文化科学有序地发展。

(一)协助乡镇科学规划并分阶段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乡村文化振兴是个漫长的探索道路,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基层相对来说缺少人才,视野较小,制订规划难免有考虑不周全等问题,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能通过总馆引导分馆、总馆协助分馆的方式,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予以切实指导,让乡村文化振兴道路更加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截至目前,余姚市1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已率先建成文化馆分馆并成功挂牌。由余姚市文旅局牵头、市文化馆打造、各文化站长充分讨论并修改的《余姚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总分馆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个服务点”的模式,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作为总馆的市文化馆下派了17位业务骨干,分别担任了这17个分馆的副馆长,实行分片责任制,统一调配资源,联络、指导各文化分馆开展业务工作。

(二)协助乡镇打造有重点、有特色的民间文艺之乡。余姚市根据17位业务副馆长的业务技能专长和分馆需求,在17个乡镇(街道)分馆之间实行选派制度,协调总分馆体系之间的资源配送和交流互动。又综合考虑各分馆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色产业、文化基础和民间艺人特长等因素,协助培育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传播优秀民间文化。如余姚低塘街道戏曲文化繁荣,群众戏曲需求旺盛,余姚文化馆下派戏曲干部作为该分馆副馆长,主抓戏曲文艺。又如余姚河姆渡以舞蹈见长,乡镇具有多支高质量的业余舞蹈团队,文化馆总馆的舞蹈干部受聘成为分馆副馆后,正好实现人才对口输送。

三、坚持创造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大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体到乡村文化振兴,由于当今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乡村文化的生长土壤早已不复往昔,一味还原“旧日盛景”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此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文化内容本身就应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满足当今农村百姓的审美期待。另外,科技水平、市场观念的演变,同样要求乡村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符合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接受习惯。唯有如此,乡村文化才有望真正振兴,获得新生。

整合文化资源,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立体网络,让当地文化“活起来”。

(一)搭建文化活动平台,营造乡村文化的生成发展空间。利用文化馆展览、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力推乡村文化项目。近年来,余姚市文化馆助推余姚土布参加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不仅让传统技艺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还通过展览,为传统非遗项目招募了发展资金。市文化馆利用每年文化走亲项目,将乡村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文艺节目送上市级表演舞台,成功将乡村文化“送出去”。此外,文化馆每年承办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文化展出都可以成为乡村文化的展示平台,为乡村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另外,利用“一人一艺”配套云平台等数字媒体,让优秀、先进的文化走进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让乡村文化的精髓随着通达的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乡村文化振兴的精英力量。乡村文化振兴最根本的实现路径就是人的振兴。培养乡村振兴的精英力量,发现和树立文化人才典型,将对乡村文化振兴发挥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对观念进行创新。文化馆培养乡村人才队伍应明确方向,划好范围,在所属领域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对机制进行创新。要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的培训、运行、激励、保障机制,确保人才隊伍建设系统的完整性。三是对方式方法进行创新。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多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馆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应该加强对数字媒体进行充分利用,建立相应的网络互动平台,对数字化信息进行传播,丰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三)提升乡村文艺作品,挖掘乡村文化的源头活水。一方面,加强乡村题材的文艺创作。余姚市文化馆每年不定期召集一批乡土题材作者,结合当下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开展文艺演唱作品集的创作汇编。创作出来的作品集作为蓝本发往各乡镇(街道)供群众演出之用,部分作品也经过文化馆专业干部后期加工,在文艺活动中与基层群众见面。另一方面,文化馆对乡村现有的文艺项目进行打磨提升,使其成为文化名片。如木偶摔跤原是群众在庙会中自娱自乐的表演活动,通过对木偶摔跤原有的动作、音乐进行舞台加工,使其更适应舞台表演需求,这些都需要文化馆干部用专业优势加以改造。

(作者简介:韩静静,女,本科,浙江省余姚市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理论)(责任编辑 肖英奎)

猜你喜欢

三性民族性科学性
师生对话容易被忽视的“三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劳务派遣“三性”问题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碳族元素“三性”荟萃
处理圆锥曲线问题要注意“三性”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