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作工艺美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9-06-11喻琛

参花(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高职人才是苏作工艺美术行业劳动力的重要来源。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合作建设大师工作室,聘请行业大师领衔,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以实际项目为引导,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施工作式管理。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师工作室可以分为“驻校式”“项目式”和“校外式”。

关键词:大师工作室 苏作工艺美术 人才培养

苏州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人文因素、生活习俗滋养着“吴侬软语”的吴文化。作为吴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就写道:“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如今,具有鲜明苏州及附近区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统称为“苏作”,这是工艺美术行业内颇具地方色彩,又获得业内外公认的地域性传统工艺品的统称。

依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工艺美术品11大门类的划分,苏州拥有10类,计3000多个规格品种。当地的工艺美术企业和个体作坊7000多家,从业人员超17万。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理所当然肩负着重要责任。其中,以培养工艺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又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苏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精细雅洁的制作工艺。

一、适应时代要求,建设“大师工作室”

“苏作传统工艺”历来奉行的是师徒传承,自新型学堂开办以后,有少量的手工艺走进课堂,作为一项技能传授给学生。为了振兴行业,发掘传统之美,各个院校,特别是美术设计类高校,开始开设种类繁多的传统工艺美术教学。苏州地区在原工艺美术局的倡导下,开办了工艺美术技校、中专和职大,多层次地培养传承人。随着时代的变迁,行業发展日新月异,当地的本科和高职院校都着手研究专业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模式。

欧美成熟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传入,为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带来新思路。特别是高职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室制颠覆了传统课堂单一、枯燥、单向的教学局面,以工作室为主要载体,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工厂和教室融为一体。课程不再用单元割裂开来,教师不再用办公室区分开来,各有所长的几位教师在工作室同步开展教学,师生一起探讨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室的氛围类似于工作场景。

工作室制更加符合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作为“苏作”,每一品类都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正是这些支撑起了“苏作”的品牌。高校教师缺少核心技能,必须邀请技师走进工作室,教授绝技绝活。所以“大师工作室”就成为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大师工作室”的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校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就业状态中,也就是社会认可度。

“大师工作室”以专业技师为核心,以项目为主线,根据传统工艺技艺和生产制作流程,制定人才培养的流程标准,实行职场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校内,建设设施完备、流程完善的工作室;在校外,建设专业对口,生产旺盛的实训基地。校内外场地互通,师资队伍共建,项目共同完成。

二、满足多种需求,丰富“大师工作室”样式

“大师工作室”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困难,诸如校内设备跟不上社会项目的要求等。因此,丰富“大师工作室”的样式,才能保障各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活态传承”的“驻校式大师工作室”

遴选品类优、产业旺的苏作品类,聘请具有绝艺绝技的工艺美术大师长期驻校任教。课程由大师亲自授课、指导实践,教辅工作者全程协助,专任教师协同完成资料搜集、整合、创意表达等方面的教学。课程以“苏作传统工艺”为主线,引进大师的工艺核心传统绝技,以口传身授的方法来培养传人,以活态传承的形式来留住手艺。

(二)“内外兼修”的“项目式大师工作室”

按照高水平、开放式、生产性的建设原则,在校内建设以工艺美术饰品设计与制作流程为导向的工艺实践工作室,满足工序全程及学生工位需求。以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瞄准行业岗位所具备的基础技能、创意能力、项目实现能力等一系列核心技能,留住绝活绝技。在项目任务的贯彻中根据教授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所需,分批分期聘请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国内外设计大师进入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

(三)“丰富灵活”的“校外式大师工作室”

据项目任务所需,遴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门类(技艺),共享大师工作室的作坊、工场等生产基地资源。选派传承班师生赴产区跟从行业大师深入学习。在产区系统搜集和研究材质、工艺、人文、新品开发等资源,完成阶段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研发工作。大师们的工场、作坊不仅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也成为了行业交流平台。

三、整合各类资源,保障教学需要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苏作工艺美术的项目为主线,聘任工艺美术大师、名师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进入大师工作室全程跟进,使名师、行业专家、企业专家、高级技师融入教学团队,组成专兼结合的工作室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综合考虑自己课程在项目中的作用,在专业上互相取长补短,促进课程内容的衔接与融通。

大师工作室同步建设实务资源库。根据所开设的课程需要,建立实物收藏馆、样品与材料分析库。收集有关苏作工艺美术作品、材料、工具、技法、讲座、活动、文献、史料等所有资源。同时,大师工作室的教学流程、教学成果、教学评估等所有资料,都内化为课程资源,成为大师工作室授课的理想范例。

工作室出勤考核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点名制度,需要开展数字化管理。学生只有刷卡才能进入工作室,记录工作时间,租借工具设备等。日常出勤考核可以成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将兼职教师的工场、企业建设成为校外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开展教学、教材、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就业岗位。

总之,在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框架下,学院的师资队伍、产教平台、科研项目、课程资源等都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

四、彰显工作成效,促进行业发展

大师工作室的顺利运行,将有利于学校强化对接苏作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集特色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培训和技术开发于一身,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一体,聚集资源、示范全国、功能强大的开放型综合型实习实训体系。

(一)以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培养新传人

依据工艺美术产区行业发展“产业链”需求,遴选品类优、产业旺的行业进入学校,建设相应的大师工作室。以口传身授的方法来培养传人,以活态传承的形式来留住手艺。

(二)开辟高职工艺美术师徒传承新模式

根据手工技艺传承规律,校企共建无缝对接的“专业链”。由大师领衔的教学团队负责课程建设与运行质量,以“项目教学法”为蓝本,与行业企业生产性环节相配合,以“校企互动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实训成果终端评估,并开辟高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现工艺实训与课程体系的融合

以工作室为载体,通过行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依据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归纳工作任务,从中分析出必须的职业能力构建完整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师生进工坊,大师进课堂, 项目进课程”的形式,实现教学场所与大师工坊、产业基地的交叉。

苏州被誉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拥有地域特色的苏作工艺美术成为了城市名片。特别是响应国家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苏州于2018年颁布了31个项目类别的《苏州传统工艺振兴重点目录》。行业的振兴离不开人才培养,高职人才又是工艺美术行业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所以,通过建设大师工作室,实现现代师徒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职高专研究专项”立项课题“高职教育中苏作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研究”(课题编号:16000Z076号)。

(作者简介:喻琛,女,硕士研究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