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历时研究
2019-06-11周博文
摘要:网络语言是一种伴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特殊语言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化。网络语言求新求异等特点也使它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各类修辞现象,有研究的价值。本文按照时间线索,结合时代背景因素,分析网络语言流变中突出的三种修辞手法:谐音、仿拟和缩略,反映网络修辞的历时变化。
关键词:修辞 网络语言 流变史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计算机用户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以网络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受到时代背景、使用人群和语言普遍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语言修辞现象。修辞本质上是由人实施参与的、有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行为,是人们为了达到最终交际目的、产生最佳交际效果而广泛使用的语言手段,其核心是修辞格又不限于辞格,比如对语段进行的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优化。这在网络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
本文试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修辞现象,研究修辞现象的变化。为此,本文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1994—2001),发展阶段(2003—2007),成熟阶段(2008至今)。描述每个阶段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修辞现象的变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修辞方法,结合语言风格进行分析,进而探索中国网络语言修辞的流变。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源时期
(一)时代背景
网络流行语的发源时期起于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Sprint公司连接至互联网,从此中国被视为正式接入互联网的国家。在此后的七年里,中国互联网的用户不断增加,网络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尤其是2000—2001年间,技术进步、硬件降价使计算机和互联网更加普及,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2001年我国的网络使用人数已达2650万人。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网络流行语经历了发源时期。
在中国网络发展初期,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等原因,网络使用者多为年轻人,男性比例大,其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使用者迅速增加,网络用户也不再限于一个特定群体。
在萌芽阶段,网络语言最活跃、修辞现象最丰富的是BBS类网络社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电子公告板系统)通过在计算机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连接网络来上传下载、交互信息。后来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多媒体网页崛起,基于传统纯文字传输的BBS被逐步取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台湾接入互联网比中国大陆早3年,其BBS文化远比中国大陆要深厚,今天在少数保留下来的中文BBS社区(如台湾的PTT论坛)中,还可以看到约20年前BBS式语言风格的痕迹。因此,本文选取“BBS网络留言板”中的网络语言,研究中国网络发展初期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
(二)萌芽阶段的修辞分析:谐音
BBS语言利用谐音修辞、造词的现象非常突出。
使用谐音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而使用大量谐音缩略达到简化输入的目的,被普遍认为是从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国家开始的。BBS由于储存空间、传输速度等的限制,使用者倾向于用简短的词语表达信息,导致大量的英文缩略语产生。这些词语伴随着1992年手机短信的运营而固化下来,直到今天都一直活跃在个人社交通信中。有人称之为“书面化的口语”,即书面的形式与口语内容结合,所以早期网络语体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英文字母谐音”网络词汇如下:
①单词
u=you;ur=you are/your;thx/ tx=thanks;plz=please;b4=before等。
②短语
ic=I see;cu=see you; r u ok =are you okay;f2f=face to face 等。
这些谐音词的语音特点很突出,对于英语使用者来说没有任何识别难度。但是对于汉语使用者,如果不了解其完整形式以及相应中文意思,就不可能知道其意义。所以它们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局限。不久以后,中国台湾的网民就在BBS上仿照英语谐音的形式,创造了大量漢语谐音词。这些谐音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汉语词谐音,数字谐音和混合谐音。
①汉字(词)谐音:与英语相比,汉语在利用谐音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英语的同音单词非常少,而汉语虽然同音词数量不多,但是谐音字很多。比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美眉=妹妹,木油=没有,稀饭=喜欢,驴友=旅友。
②数字谐音词,如:56=无聊,88=拜拜,520=我爱你/吾爱你,1314=一生一世。
③混合谐音词,如:3X=thanks=谢谢;I服了u= 我服了你。
BBS常用的谐音词大部分的修辞色彩并不强烈。如果从“修辞的调整作用”角度看,这种修辞方式几乎没有经过太多的同义选择和修饰,研究者容易对BBS语言词汇牵强附会,认为谐音修辞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左海霞认为,“用别的汉字代替其发音相似的字或词……这样的语言非常醒目,使人记忆深刻”(左海霞,2006)。这些说法忽略了当时的输入环境。BBS时期Windows操作系统搭载的中文输入法是“智能ABC(拼音)输入法”(即标准输入法),其特点是在输入完整的音节后,需要键入space才能打开备选字框,选择其他的词条则需要键入对应的数字。而此时拼音输入法的词条采集和排列尚不完备,加上网络上快速交流的需要,许多网民为了提高效率,会连续敲击空格键选取第一词条,而不是敲击空格后选择数字。这种输入方式下“错误词汇”反复出现,反而被认同和接受,成为网民群体的身份象征,如 “斑竹”“大虾”“美眉”等。
而有些出现稍晚的、仿照早期BBS用语创造的谐音词,才具有主观创造的痕迹。比如“烘焙鸡”(homepage,主页)看似洋泾浜语,但拼音对应的第一词条是“烘焙机”。这说明创造者用“鸡”是有意而为之,表现诙谐幽默,是一个主动运用谐音进行修辞的例子。
(三)总结
早期的网络流行语,以BBS语言为代表,其修辞现象有如下特点:
首先以谐音、缩略和仿拟为主,还有一定的比喻、借代和摹状(如颜文字),修辞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局限在词汇这一层面上,创造性低。其次,使用修辞的目的以快速交际和求新求异为多,修辞方式比较简单、粗糙、浅层次和表面化,总体格调低。最后,流行的特征不足,与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距离较远,很少反映日常和时事的内容,导致修辞的效果不佳。
三、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时期
(一)时代背景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时期为2003—2008年。2003年,我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下开放了二级域名的注册,标志我国的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网络初期BBS和网络论坛的衰落,新网络平台媒体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网络接入方式从拨号上网变为宽带上网,宽带用户爆炸性增长,网络真正走进了人民大众的生活。2007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公司市值均突破100亿美元,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产业跻身世界前列,网络发展兴盛期到来。
在这个阶段,网络语言有了巨大的转变和长足的进步,其语体风格更加多样化,流行语中表现的修辞现象也更加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发展期的网络语言不再根植于单一形式的网络论坛,而是生长于多形式的网络平台和丰富多元的舆论与价值中。同时,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互交融加深,使流行语得到更加广泛和及时的传播。此时,早期网络使用者的基本特征消失了,网民包含了更多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网络的兴起,使广义网络使用者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用户。
(二)发展阶段的修辞分析:仿拟
仿拟修辞和模因学有一定联系。模因学(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主义的解释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的模式探讨“理念”(idea)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刘桂兰,2009)模因学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这个词最早见于1976年英国学者Richard Dawkins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系仿照“基因”(gene)创造的词。如果说基因是生物信息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方式传播,模因就是文化理念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模仿——传播。
在网络语体中,仿拟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是发展阶段的突出特点。仿拟本身就是语言模因的经典例子:一个词或短语,从创造到二次使用经历了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我们以这个时期很流行的“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例,它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就是人们模仿并使用这个词的过程所遵循的模式。上述的短语是一句电影台词,出自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天下无贼》:“黎叔(剧中大反派)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网络语言特点为网民仿拟和传播提供了最佳条件,在“语言模”之下,只要修改部分内容就能使短语符合语境,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比如“女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广电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等等。“你侮辱了我的XX(智商)”“(这是)相当地XX(靠谱)”都属于这类仿拟,在今天还能见到使用的现象,十分有生命力。
上文的例子是对电影台词、舞台表演台词的仿拟。事实上,网民仿拟的对象还包括各种语体中的用语,比如政治演讲、古典诗词、流行歌曲、电视剧、畅销书等,这也体现了网络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距离逐渐拉近的事实。传统媒体的精妙用语,在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网民的仿拟和加工之后,也会变得更加“火”(流行)。
語段风格示例:“梨花体”
(以下为赵丽华的诗歌作品《我爱你爱到一半》以及网友仿拟的作品)
①我爱你爱到一半(赵丽华,2006)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②成为诗人 (佚名)
我以前
不是诗人
但现在
是了
(三) 总结
这一时期,网络语言修辞方式的使用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更加多样,修辞更注重技巧,修辞的对象从词汇扩大到语段、语篇;语言风格从单一走向多元,其语言向日常语言拉近了距离,同时又保留初期网络语言的特色。相比之前,网络用户能适应语境使用网络词汇和用语,使网络词更具有活力和表现力。
从修辞格角度看,谐音、摹状等修辞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出现了大量使用仿拟、比喻、比拟、对比的语段。其中,仿拟修辞的使用很流行,从仿词汇到仿短语、仿语句,再到仿拟语篇风格,很多仿拟到现在都未消亡。
四、网络流行语的成熟阶段
(一)时代背景
2011年,伴随着互联网新一阶段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发展进入成熟期。2010年,国内的大型门户网站如网易、搜狐、腾讯等相继推出微博业务,各大主流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相继开通微博功能。2011年,微博进入第一次大发展时期,2009年推出的新浪微博最终在微博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其优势一直持续到今天。同在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业务。依托过去在计算机端产品QQ所积累的庞大数量的用户群,腾讯公司在基于移动网络与客户端的即时通信工具领域取得成功,微信用户数量迅速膨胀,2年内注册用户突破6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SNT之一。中国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碎片化时代和自媒体时代。
早在2008年,中国的网络使用人数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9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7.21亿,手机网络用户达到6.59亿。可以说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和人们的生活真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成熟阶段的修辞分析:缩略
对于成熟阶段的网络语言修辞现象,本文将主要选取微博上的流行语(词语、成句和模版)作为案例。在这个时期,微博是流行语产生传播的一个重要网络平台,它代表的是和前十年完全不同的概念:草根、交互、自媒体。“草根”是一个外来语,原词grass roots,它是指与精英阶层(the elites)相对的阶层,即广大人民群众。在微博等公众平台上,民众——即使只是表面上——拥有更多的发声机会。他们看似拥有了大量与不同阶层,尤其是精英阶层的人群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权利。因此,广大民众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而不仅是传播者。流行语变得雅俗不拒,更加多元化。
对这一时期的流行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一是普遍具有深厚的传播背景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代入感,三是高度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提高综合和概括能力的一个修辞方法就是缩略,在网络语言发展的早期,缩略的用法就和谐音造词一样普遍存在,比如最常见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略:MM——妹妹,GG——哥哥,SJB——神经病。这类词多是网络发展初期的谐音词,以快速输入为主要目的,相对简单和粗糙,修辞色彩很弱,因此被时代抛弃。但在微博时代的缩略修辞,具有自己时代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它不再局限于造词,有时是语段的压缩和简略。比如“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出自歌曲《说谎》);“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有弹冠相庆之意);“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但觉得很厉害);“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多用于婉拒表白)等等。
这种缩略修辞比前代首字母缩略的使用效果好。首先,它不仅是词语的缩略,而且是语段的缩略,意义完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传播和模仿都比较容易;其次,它完全符合当今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传播要求——不仅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而且简短、平近、易记。遗憾的是这类造词无门槛,规范度太低,有泛滥之嫌。
(三)总结
在以大众为创造主体的时代,网络语言和生活语言融为一体,网络流行语中没有特别占优势的修辞格,修辞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各类网络文体中,其使用更加流畅、自然。
五、修辞方式的变化特点
纵观20年来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我们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一是修辞格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越发展到后期,单一的修辞格就越不占优势,而是多种修辞杂糅在一起使用。二是修辞的效果更加多样化,从一开始为了加快交际速度,到后来兼顾文字观感,到如今依照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使用不同修辞,有雅有俗、有高有低,追求多样的结果。三是网络语言一直介于规范和不规范之间,对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要求同时存在,尤其是网络语言求异的特性和虚拟交流的需要冲突,使其修辞倾向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参考文献:
[1]丁国金.社会语文形态与语体的演变[J].修辞学习,2009(05).
[2]窦小忱.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J].语文建设,2014(21).
[3]李军,刘峰.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5(02).
[4]沈燕.BBS主題帖的会话分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周博文,男,暨南大学20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调查与对外汉语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