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丽塔》中的空间叙事模式
2019-06-11张晓彤
摘要:《洛丽塔》是主人公亨伯特凭自己的记忆而写的自白,讲述了他和一个女孩的不伦之恋。纳博科夫运用他出色的叙事技巧,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阅读体验。这篇文章是从空间叙事理论的观点来阐释作品的,揭示了后现代文本《洛丽塔》是如何违背了当时传统小说的故事性的分析,强调了关于主题的空间解说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洛丽塔》 空间叙事 模式
一、引言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出身于俄罗斯贵族。1899年,其因家族政治原因,流亡了20年。纳博科夫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要归功于他良好的家庭背景。纳博科夫打破了以往小说的审美原则,他的文学世界消解了传统伦理本性的价值取向,融合了以丑为人之所关注的现代主义思潮。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不像以前那些喜欢说教的作者,纳博科夫很少对客观事物做出直接的评价。《洛丽塔》中亨伯特自我意识投射的相似性,凯尔蒂和亨伯特人格的相似性,不能不让人想起俄罗斯文学中“双重人格”的悠久传统。此外,《洛丽塔》中还出现了大量纳博科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戏仿”和夸张反讽的语句和片段,并对纳博科夫和俄罗斯文学不同寻常的传统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二、《洛丽塔》中的空间叙事模式分析
(一)家园的背弃与逃离
家是一个展示空间、场地、情感和价值之间紧密联系的概念。特殊的物理空间本身包含着伦理规范,但亨伯特忽视了继父的家庭身份,想要占有他的女儿。父女之间的关系与家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凸显了亨伯特在法律伦理和道德伦理上的轻视、扭曲心理和精神异化。亨伯特通过对黑兹夫人的房子和家具的搭配,表现了典型的中产阶级独特的性格。亨伯特试图捕捉到黑兹夫人的种种作态和说话方式的虚假和做作,为了摆脱中产阶级的虚荣心和幼稚,纳博科夫表达了他对亨伯特的看法。
坚持不懈地追求精英文化和真正的艺术,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亨伯特想要实现他对洛丽塔的长期占有,这种不伦之恋不能容忍房子所代表的伦理和价值观,所以他不得不逃离房子,带着洛丽塔进入沙漠中原始自然的怀抱,选择穿越在北美的土地之上。
(二)亨伯特的骗局
人物的自我表达、心理活动、意识和梦想及感情的控诉构成了心理空间,人物的外在形象及人物性格的特征反映的价值方向:神秘、模糊、矛盾、复杂是不一致、复杂的内部状态。亨伯特引起了读者对他精神疾病的同情。亨伯特辩解,这是因为他年轻时生活所带来的忙碌以及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致,他经常经历无法解释的痛苦和抑郁,伴随着所谓的特殊心态和疲惫,然后通过与妓女的淫乱来表达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
亨伯特试图向读者反复提醒自己的精神问题,但这只是他故意行动的借口。他辩称自己殴打妻子,诽谤妻子,然后通奸,是精神疾病失去理智的控制。亨伯特把他的罪行归咎于不公正的社会文明,他是不公正的社会文明的受害者,把世界的罪恶和狭隘当作批评的对象,所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囚犯。
(三)洛丽塔自我意识的觉醒
母亲去世后,洛丽塔像平常女儿一样,积极主动地接近亨伯特,获得了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她的一些行为可能对读者来说太过分了,但这只是一个年轻孩子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产生不完善的性心理的影响。此时,洛丽塔显然认为亨伯特是一个依赖女儿的父亲。洛丽塔被亨伯特囚禁在小木屋时,洛丽塔开始注意到自己开始厌恶他们之间的乱伦关系,然而她意识到她是亨伯特的性对象,是用来满足其欲望的,依赖亨伯特的洛丽塔心生厌恶,甚至打算逃离亨伯特。随着亨伯特的流浪以及年龄和经验的增加,洛丽塔摆脱了无知儿童的天真无邪和人性,她的价值观和人生志向在她的心理上得到了证明。她并不是在行动上依赖别人的孩子,而是独立的女性了。
(四)一只“变态”的蝴蝶
蝴蝶在生长过程中会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幼虫的形态已经表现出成虫的特征。像洛丽塔这样的12岁女孩所表现出来的成年女性的成熟,也是她在美国社会环境中的刺激所造成的。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洛丽塔什么都不注意,只是出于好奇,向亨伯特索要父亲的爱。作为一个无辜的女儿,她投入所谓的父亲怀抱。除了家庭环境对洛丽塔的影响,社会环境也对洛丽塔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无辜、干净的年轻人的主要罪犯之一。就像一只“蝴蝶”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当一个消极的突变发生时,洛丽塔是可以理解的。
三、结语
纳博科夫是一个高超的叙述大师,在他创作的叙事空间中,我们开始对现有的观念进行破坏和解构。经过反复的颠覆行动,我们对一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一切。纳博科夫并未试图以理性文明的方式去探索生命,而是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待生命。这一理念让我们不断探索自我,探索社会,最终揭示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孙洁.悸动背后:《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心理特征[J].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2]赵君.互文网络与文学空间的无限拓展——以《洛丽塔》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
[3]吴琳,杨帆.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洛丽塔》[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03).
[4]卢艳玲.《洛丽塔》的悲剧美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2).
[5]田俊武.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与《洛丽塔》中的旅行叙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簡介:张晓彤,女,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