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绘画语言中的黑、灰、白

2019-06-11段毓瑶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暗部画者物象

段毓瑶

一、对黑、灰、白、的认识

自然物受到光的作用后,会在起伏不平的结构表面形成明度不同、层次丰富的黑白影调,绘画中的黑、灰、白即是画者对这种自然影调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整理后,提炼概括出的一种新的视觉影象。绘画中的黑、灰、白与自然明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的明暗。无论人感知于否,自然明暗都是客观存在的,带有自然的原始属性;而绘画中的黑、灰、白则是艺术家经过对自然明暗的加工、提炼、概括的结果,使画面不仅有了对客观实在的描述,而且有了对画面更深层次的组织结构的说服力。因此,绘画中黑、灰、白色层的产生既是光作用于客观物象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画家对这种外在形式进行主观抽象思维的归纳,它具有具象与抽象双重属性,是画面组织构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层面。

一般来说,绘画中的黑、灰、白来自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是指在一幅画面里的所有物体中,物与物之间固有色对比所构成的黑、灰、白色层间的明度关系;其二,是指光线作用于每个物体自身起伏不平的结构后所构成的黑、灰、白的色层关系。黑、灰、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有时在一幅画中充当黑色层的物体被取出后,原本属于深灰色层的物体立刻就会充当起该画中的“黑”来,而原本属于白色层中的浅灰色物体便充当起“灰”的角色。由此可见,黑、灰、白三大色层的关系是随着客观物象的改变而不断变换自身的角色的。因此,我们又不能将绘画概念中的黑、灰、白简单地理解为光学色谱中的黑、灰、白。

“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显白”。黑、灰、白之间“各以与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理解这一辨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对黑白是相对的这一理论进行进一步研究。

二、黑、灰、白色层是构成画面形式美最基本的因素

黑、灰、白的构成可带来画面节奏美和纯视觉空间的意韵。从画面的组织结构讲,黑、灰、白色块关系强调的是画面色层的纯形状的关系与色度比。有了这种认识,抛开物象表面的细节来分析画面,就会发现画面的形式构成都是由方形、圆形、三角形以及其它一些不规则形的不同色度的色块组成。这些被提取出的色块减少了多余的色层,强化了黑、灰、白色层的形状性,即构成了色明度的节奏美,又构成了几何图形的形式美,。在写实的作品中,黑、灰、白色块往往隐藏于物象表面色层细节的背后,起着划分客观物象的明暗区域,促进画面的对比、协调、统一的作用。

黑、灰、白形成的图形,可将人们以往对自然具体形象的刻画,变为对自然形象的几何分割,使它们的形状、大小、动势、明暗都有差别和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它们的个体通过变形、转换、形成了新的视觉语言,结构更清晰,造型更生动。纵观中外大师们的作品,都与众不同地体现了他们面对自然的超凡表现力与创造力,他们无论是写真的作品,还是抽象的作品,都并非把被塑造的物体如实地搬到画面上,如同照相一样把所有客体都全部毫无取舍地反映在照片里。这样的表现形式意味着奴隶般地模拟对象,对揭示物象的本质毫无意义。

三、黑、灰、白是稳定与活跃画面的基本因素

黑、灰、白的依存关系是绘画作品中的“稳定剂”。尤其在写实的绘画过程中,画者极易被自然物象丰富的色彩表层所牵制,致使所绘的画面形成亮部与亮部,暗部与暗部,暗部与亮部层之间的无序对比,造成每一个区域的对比关系极端化,夸大了局部区域里的矛盾关系,使暗部出现过多的亮色调,而亮部出现过多的暗色调,这种对比方式使画面零乱而无序,且极无稳定感。如能正确认识黑、灰、白的关系,把被画物用黑、灰、白加以区分,然后再在“黑”中找黑、灰、白;“灰”中找黑、灰、白;“白”中找黑、灰、白,而每一局部层次又被严格地控制在自身的大色层区域之中,避免其相互“窜”色,这样整幅作品将有条理、有秩序地在画者笔下展开,使黑、灰、白起到支撑和稳定画面的作用。

黑、灰、白的對立关系又是绘画作品中的“兴奋剂”。一幅绘画作品是否有动感,有活力,也要看黑、灰、白色块是否发挥作用,这与其起“稳定”的作用并不矛盾,任何物象从最亮到最暗,如果如实的比较,可以比出数不清的明暗层次,这种比较是繁琐的,其结果最多是接近照片或者还不如照片,因为他没有概括。强调什么,舍弃什么,突出什么,减弱什么,全然没有选择,因此也就不可能表达出作者对物象的真实感受,结果作品往往灰暗无力,反而失去对象本质的真实感。

黑、灰、白隐含于自然物象的表面,需要画者去发现与揭示,就象铁矿石中含铁,但要看到铁尚需经过提炼一样。事实上,当我们面对物象作绘画写生时,物象表面上所形成的黑白层次远比我们的眼睛所能观察与感觉到的更为丰富,而这些层次的客观丰富性又远是我们用画笔所无法表现的。因此,作为教师均应明确,在培养学生技巧时,不但要让他们掌握绘画要素中的透视、结构、比例、光影……等要素,更要明确概括才是绘画学习中最重要的课题。

德拉可罗瓦曾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德国艺术家叫做德米尔的,尽然能在自己的肖像作品中画出皮肤上的毛孔和每一根胡须。他的作品实际上非常低劣,完全不能表达客观对象生动的感觉。人们对我说,这可能是由于他没有才能。但要注意,才能不是别的,乃是概括和选择的本领。”在绘画实践中,概括则是通过对黑、灰、白的组织与构成的过程中完成的。艺术概括手段的运用,就是要把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世界转化为单纯的艺术画面,把物象的种种色彩关系概括、凝练成不同阶调。这就对我们在绘画中如何正确运用黑、灰、白的法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绘画过程中能透过景物外表五光十色的“彩衣”,看到景物内在的质朴无华的“真身”,理解一切丰富的表象,均是黑、灰、白外在形式的反映,这里有很多形式美的规律,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暗部画者物象
素描暗部中的形式语言探析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撕画
美丑当辨
美丑当辨
怎样拍摄夜景照片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