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2019-06-11何红华
何红华
当激情被生活的琐碎所燃尽,当朝气被流逝的岁月所掩埋,当理想被无奈的现实所冲淡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剩下什么?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面临的一种思考和考验。我们说,好的教师是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的教师,优秀的教师不但能使自己天天进步,而且还会让学生天天进步。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书育人?怎样去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科学地读书:加强学习,以渊博的知识教人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的专业結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根据教师的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其中,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和自身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符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要求。而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对于教师而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促进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是充满着探索的长度和人生经验的厚度的。只有具备这样的长度与厚度的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才能不畏任何的难度,才能用教育的智慧为学生点亮一盏思想的明灯。
二、自觉地反思:善于反思,以优质的教育育人
教师专业成熟的途径最终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因为教师自身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检视和反思;舍此,教师的专业成熟,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李彩芳校长曾经在学校的工作例会上讲过这样一句话:不管你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别人的课,无论授课者是普通教师还是专家,课后你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想,及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并敢于提出来,这才是共同进步。只有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才能有创新,因此她要求每一位老师每一课时后都必须写详细的教学反思。她虽然非常忙碌,但每学期她都率先垂范上公开课,让我们领略名师风范,同时除了校级的教研活动外,还经常带领我们青年教师到区内各个学校去讲课、听课、评课,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魏书生在教学生涯中是自觉反思的践行者,他不但在教学工作中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他把这种反思记日记的形式进行,这被魏书生亲切的喻为“道德长跑”。魏书生的工作日记写了16本,约60多万字,是大事记。生活日记,写了14本,有100多万字。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写所思所想,写风土人情。写崇敬的人、赞喜欢的书籍、颂感人的事迹……字里行间,闪现他思想的火花和独有的精到之处。十多年,他教的学生都坚持写日记,每人平均字数都在15万字以上。这些日记是宝贵的财富,学生不仅受到了道德长跑的训练,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就连魏书生的工作足迹,我们从各式各样的日记中也发现了很多。魏书生也反复向青年教师、向社会各界建议写日记,他认为这是一件有利于自己进步的一件事。
三、理性地实践:善于“授人以渔”,以科学的方法引人
魏书生说:“教学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甚至千花万花齐放。作为一线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的教法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从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实践给予了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有助于教师获得更快更好的成长。只有教师成长了,才能够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做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教育实践都不是简单地移植一些既定做法,别人的理念、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你和你的学生,它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教育思想,从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最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诗意地生活:人格提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启人
我们说,有智慧的教师并不在于思考怎样去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怎样去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东西的兴趣,通过学习是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在于在学校走廊上、教室里悬挂多少名言警句,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人和事有多少深刻而真实的感受;并不在于教师布置多少作业,而在于教师如何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并不在于学生考试考了多少分,而在于是否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和人生的需要;并不在于培养学生有多少特长和爱好,而在于它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可见,有智慧的教师不单单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精湛的教学艺术,更需要的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学习就是快乐,快乐就是成功”。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理,从而感染他,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想正是因为秉承了“如家”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三板人一直走在这样一条成长的道路上,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地育人,才能带领三板学子在“如家”校园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