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当自强
2019-06-11张明静
张明静
【摘 要】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独立性较差。独立性强的孩子常常都是做事有明确的目的,能主动地做事,而且是有目的地去行动,有进取心、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孩子长大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关键词】 小学生 独立性 培养
现在的小孩子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很多都有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孩子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就不容易融入社会,会妨碍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在“襁褓”中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方法是让学生独立起来,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社会在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要与时俱进,可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反而独立性倒退了,令人深思。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首先应关注的不是学科知识,而应该是人,是学生个性的成长。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进取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为使孩子尽早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谁能独立“飞” ——摸底排查、制定策略
为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开学初我对接手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儿童独立发展现状和独立性发展相关调查,着重从孩子的独立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这三项独立能力都比较差,尤其表现比较差的是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究其原因我认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个性发展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受到了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些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受到家长们“呵护”得太多太过之故。在这种教育观的支配下,当然有些孩子也乐享其成,习惯了家长的呵护,甚至于希望永远有这种呵护,于是我们看到的众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独立性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独立性差的孩子我们应从细节入手,从实际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二、随机教育、润物无声——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重视独立意识的培养。
教育家蒙特梭利十分重视儿童的独立性的培养,他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他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有机结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在带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生争吵和不愉快时,我会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已独立解决,从而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我们班当选的班干部,上任后我会让他们回家去问问家长或其他小伙伴怎样才能当好班干部,我几乎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是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自已在实践中探索解决,当他们做对了,我及时表扬,当他们做错了我及时引导。再如一年级小学生最爱打小报告,我的做法是:第一时间肯定他,然后问他:“你会处理这件事吗?你有比老师更好的办法吗?相信你能做到的,如果还不行再来找我,好不好?”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这么信任他,当然很乐于将事情办得最好!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小小歌说得好,都说小孩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子还要小。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机,孩子的独立性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三、实践出真知、劳动创造美
劳动创造世界,伟大的导师也说过“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源泉与动力,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情操,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适应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1. 呵护童性、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鼓励孩子试着做想做的事
一年级新生刚上学对学校生活憧憬向往,孩子的注意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学校,什么都想尝试,并希望摆脱过多的关照或干涉,这时老师要顺应这种变化,满足独立需要,鼓励积极探索,使其获得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如每周的大扫除,我发现孩子会扫地、擦黑板、排桌椅、拖地,并不会擦玻璃,我发现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最不会干的事情——擦玻璃,于是分配玻璃,教给孩子擦窗的步骤与方法,孩子们努力擦,虽然玻璃还是花花的,但脸上带着笑容,洋溢着快乐。我想让孩子这样通过不断地實践,会把玻璃越擦越干净,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能力也相应得到了发展。
2. 孩子的地盘孩子做主——孩子自已的事自已做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要从学生刚上学就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会整理书包、整理图书角,学会扫地、排课桌、清理餐桌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孩子上学的开始阶段培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学生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开始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依赖性,懒散,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3.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会孩子自已做事
对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孩子来说,许多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如整理图书角等,这些在成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对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小学生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只所谓细节决定成功,凡此我都会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小学生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经常对他们说“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我相信你们能做好”。同时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一些必需的技能。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注意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而不是急功近利,打击学生的独立愿望,或由老师包办代替,剥夺学生的锻炼机会。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上学的小学生在开始时所体验到的成功和快乐会转化为内在的信心和动力,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四、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学生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独立性。此外学生由于受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其独立性表现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对学生独立性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性行为后,一定要注意及时鼓励,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学生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总而言之,培养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和学习机会,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宰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让学生充满自信,跃跃欲试,从而使学生“我自己来”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