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素质教育,推动农村小学管理的发展
2019-06-11黄强华
黄强华
【摘 要】 随着城乡差距的越来越大,我国农村小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农村小学领导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加强素质教育,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小学的良好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强化农村小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管理 素质教育 建议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主动精神和主体性前提下,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先进思想意识,也是一种先进教育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加强素质教育,推动农村小学管理的发展是农村小学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农村小学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才能够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国家及教育有关部门愈加重视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乡发展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家长选择将学生送到城市小学上学,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不增加了农村教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有些农村小学受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影响,很难良好的实行、推广素质教育。除此以外,城乡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导致很多农村小学过度重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不够重视素质教育,农村学生家长也错误的认为学生成绩高低就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会直接被家长要求辍学,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学教育很难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办学条件是导致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教学成绩差距甚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国农村小学普遍存师资力量薄弱问题,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针对以上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农村小学只有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管理中落实、推行素质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因此,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推行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评价模式的干扰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学环境下的主要教育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教育工作也有着深远影响。应试教育评价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成绩,对教师的评价也以学生成绩和实际升学率为评价标准。素质教育应以教育不同的目而不同,素质教育提倡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管理模式、评价方式与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大不相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分数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水平以及学生升学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很多农村小学仍旧选择了采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而没有采用素质教育评价模式,农村小学应试教育评价模式的普遍应用成为素质教育管理实行的一个主要瓶颈。
(二)教师水平有待提升,实施素质教育条件不足
农村小学的教师没有较高的学历,在教学中往往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只是教材知识的讲解,对教学设备没有很高需求,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培养。教师专业水平与专业素质无法达到素质教学的要求,阻碍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从实施素质教育硬件条件来说,素质教育管理的实施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就对农村小学教学设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需求。然而,很多农村小学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教学设施建设,导致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设施不足,这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缺乏一定的思想认识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是很多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者观念比较滞后,没有充足的机会学习新观念和现代化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农村小学中一些多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老职工,存在着一定思想偏差,对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没有全面认识把握,导致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无法真正有效开展。
三、强化农村小学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建议
(一)建立民主制的管理结构
农村小学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素质教育管理的推行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想要强化农村小学使用素质教育要求,提升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农村小学校长就要意识到传统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明确党和教育部门的教育对策与方針,建立起以校长负责制为主的民主制管理结构,确保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在党、政府、家长、学生的监督下,得到更好的落实。农村小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呼吁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出家长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小学校长保证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前提下,构成家庭教育、社会、学校三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合理的民主监督机制,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村镇代表开展审议会议,更好的监督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同时农村小学也能够在会议中及时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工作,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
(二)增强管理多样性及灵活性
统一性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管理模式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农村小学管理过度强调学生思想、观念、行动的统一性,要求学生在纪律约束中的高度同步性。学生很少有主动创新、主动发现、主动创造的意识和行为实践,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违背了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育管理要求。因此,小学学校要在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有意识增强管理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例如,校长可以召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一起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国内外先进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视频,拓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思路,丰富管理手段和方式,让学校教育者能够吸取精华,应用到自己教育工作中。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针对经常有违纪违规行为,缺乏创新精神的班级,校长可以引导教师采用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让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信任教师,从根本上扭转错误思想,提高学生对教学工作的配合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班风矫正、学生能够自觉遵循校纪校规教育、且具有一定探索创新精神的班级,校长可以引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对学生成绩的培养和提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完善教学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校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创新人才招聘制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福利待遇等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校,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方面校长可以增加与其他小学、附近城市小学之间的合作,组织本校在职教师到开展素质教育比较全面有效的小学学校去进行学习和交流,让教师能够在分享与思维碰撞中,提升素质教学水平,为学校接下来的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小学校长不仅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要积极与农村当地政府沟通,最大限度为学校争取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同时结合当地情况想办法发动社会力量,拓展学校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完善学校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引进先进教学设备,确保素质教育得以正常开展。
(四)更新理念,提升管理者思想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下,才能够全面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农村小学校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理念,积极学习我党和教育部门先进的思想、政策和精神,并且将这些传达给全校教育者,将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思想贯穿到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应试教育为基准,深入融合二者,实现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农村小学要将素质教育思想和意识传达给学生与家长,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意识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正确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在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重视和努力下,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进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加强素质教育管理势在必行。农村小学校长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组織、引领作用,让全校师生意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针对本校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色仕.新课改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教学管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244,202.
[2] 李印文.浅谈农村小学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2):8-8.
[3] 王双应.加强农村小学学校管理,构建和谐现代化校园[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