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2019-06-11张玮

考试与评价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有效教学

张玮

【摘 要】 现阶段,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各个学科都焕发出强劲的创新潜力与活力。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一直是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推动生物教学的课改进程。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题 有效教学 主动学习

新课改实行之后,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进行分层教学,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初中阶段的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堂上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来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这句话之说以能够长存,在于其真理是实践的产物。学生最初接触初中生物的时候,往往是带着好奇心的,正确利用好这点将学生引入课堂,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十分贴近生活,不具有完全纯理论性,这也是引起兴趣最便利的一点。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引出问题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便快捷地产生课程意识,我们就可以从身边举例子。这个例子非常广泛,重点不在于举例子,而是举一反三。教师在举出例子之后,可以把问题抛向学生,让他们也同样地去从生活中举出例子。因为例子来源于生活,这样的问答互动或者说是接力,不但不会难住学生反而有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记忆的作用。这时候的例子不是用来教学的,而是用来培养兴趣辅助教学的。另外,利用生物贴近生活的特点,可以利用引言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从而带有积极性地去学习,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门有用途、好理解的学科。在开课的时候,不要直接地去陈述生物的含义和学习生物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去揣测。学生的头脑被调动起来之后自然可以把自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融入到学习理论中去,产生兴趣而渐入佳境。

二、发展主体性课堂教学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要是课程和教材)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受动性、依附性和模仿性等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角色是随着身份的变换而变换的。如面对观众我是演员,面对演员我是观众;面对老师我是学生,面对学生我是老师……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面对人生,角色支配着人的生活,角色决定着说话的角度。学习者也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有时会是读者,有时会是听众,有时会是研究者,有时会是实践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机地让学生成为各种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其主体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取得共识。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现代化的要求,主体性教学将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学生的主体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突出强调这些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并应该在今后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也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是具有很浓的“生活味”。如果生物教师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上,就失去了生物学科探究的本质。即便学生将生物概念和原理都背下来,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是没多大作用,并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生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求生物教学必须实现生活化,将知识回归学生的生活,将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比如在“呼吸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蔬菜放在冰箱里存放的时间更长?”“为什么将蔬菜堆在一起会生热?”“为什么在花盆的底部要钻一个洞?”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明白这句谚语中所包含的生物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四、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生物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生物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生物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同时,对学生生物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其次,加强对学生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生物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生物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生物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再次,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教师想要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垫脚石。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到高效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温李强.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0.

[2] 雷红英.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有效教学
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