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2019-06-11黄华松
黄华松
【摘 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六大核心要素,六大核心素养始终是从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具体体现在强化重视数学基础,学习数学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习数学要有计划性,要学会自主学习,欣赏数学,要用心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高中课程 发展核心素养 情境与问题 知识与技能 思维与表达
新高考时代,中国国家教育部的观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让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六大核心要素,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高中阶段数学除了直线型思考更多的是曲线型思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继续学好数学的开始。这六大核心素养始终是从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这四个方面来实施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中阶段强化重视数学基础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数学思想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学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切实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数学概念的学习,定理公式的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学习数学概念,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学习定理公式,要紧紧抓住定理方向的内在联系,抓住定理公式适用的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数学解题实质上是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特别要注重学习各种转化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转化的能力。总而言之,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精髓, 悟其中的规律和实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系,以促进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迁移和转化。同时,还要注意知识形成过程无处不隐含著人们在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策略,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南,而这也是我们高中学生学习知识时最希望要学到的东西。
二、高中阶段学习数学要有良好的习惯
(1) 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为高中学生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
(2) 仔细阅读:作为高中学生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3) 积极探究:作为高中学生,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4) 完成作业:作为高中学生,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5) 反思和小结。作为高中学生,课后的反思和小结非常重要,温故而知新。
三、要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是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所学的数学问题。二是课前课后围绕数学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数学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新课改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主动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动力也是开发数学思维的好方法。
四、高中阶段学会欣赏数学,要用心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高中年级的学生正是心智走上成熟的阶段,主动学习数学能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的想象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逻辑性,空间图形的对称性,等等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学生学习过数学的“轴对称图形”,从生活中可以看到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對称的力量吗?语文课上学过的桂林山水,当学生沉浸在桂林山水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若从数学的眼光重新解读“桂林山水”,那么就会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数学的魅力――来源于探究数学的过程,?数学的“美”在于它的思维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每一个走过它的人都会记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乐。有时解一道题,百思不得其解。但在某一时刻灵光一闪,豁然开朗,这种突如其来的妙思就是直觉与顿悟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说,在探究数学的过程中,也蕴含着数学的魅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也会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例如:让学生欣赏数学计算结果的对称美: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学生在惊叹之余,一定会被数学的伟大、奥妙所折服。
有人说,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让学生在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激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思维,这才是感受数学魅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薛仁华.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4).
[2] 闫丽丽.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