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观音寨
2019-06-11郑映
郑映
重庆梁平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在农耕文明时期较为富裕。从清初到民初,为御匪患,梁平建有200多座古寨,存留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是聚奎镇席帽村的观音寨。
席帽村地处聚奎镇东南部,因地势从远处看像个帽子形状而得名。2014年,这里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入选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在迄今为止重庆的47个传统村落中,梁平仅此一例。
微雨初春,风景迷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只见田野间、小溪边无不洋溢着清新。在平平淡淡的乡村里,自由翱翔的白鹭,伴随着村民们淳朴的身影,绘就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完备的生活和防御体系
观音寨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当时,白莲教起义波及梁平,战乱不断,朝廷下令各地在要塞处修堡筑寨,一直在军部任职的孙古亭积极响应朝廷“寨堡团练、坚壁清野”的号召,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功,被朝廷授予四品官衔,成为第一代寨主。古寨距今已有200多年,相比其它民居,集生活起居与军事防御功能于一体,除建有足够的民房以外,生活所需和防御必备的井、碾、马坊、粮仓、炮台、碉楼、店铺等一应俱全。
进入寨子的路是一条窄小的石板道。一辈子都住在观音寨的老人唐玉春告诉记者,在他还是孩童的时候,听长辈们说过,观音寨本叫兔儿寨,后因开荒拓土挖出来一个观音,建了一座观音寺,便将寨子取名为观音寨。观音寨一寨三层,由外寨、内寨、核心内寨所组成。外寨为寨丁、佣人及一般居民居住,内寨为重要人物居住,核心内寨为寨主及主要亲信居住。寨子的寨墙和房屋由青石垒砌而成,有鲜明的汉寨建筑特征,清嘉庆初年至民国初年曾为聚奎镇的军事、政治中心。据史料记载,古寨“由忠州数百石工,耗时十年修建而成”,可以想象修建时的艰辛。
观音寨的寨门分别有外寨门、北寨门、内寨门和核心内寨门。外寨门保存比较完整,但如今石头已经风化,以前门头上“观音寨”三个字及门两边精美的石刻楹联,历经岁月沧桑,已经没有清晰的字样了,寨墙上已长满了青苔。寨门上有很多垛口,是驻守在上面的哨兵射击敌人、掩护自己用的,这些密集的射击垛口,可以保证居高臨下的高密度火力网。
古寨堡的设计和管理也很科学,某些建筑遗迹转角是圆角的,与现在方方正正的建筑转角不同,因为那时的人们都穿长衫,如遇匪徒来袭奔跑躲避时在转角处不会被长衫绊住,由此可见那时人们的智慧。
北寨门的上方有颇为壮观的条石墙把观音寨横断成两截,前部为外寨,后部为内寨。内置的隔墙全为石条砌成,高约3米、全长约300米似小长城,步行约百步到戏台,逢年过节经常演戏,如今遗址犹存,但房屋已毁。在戏台附近有水池一口,专供内寨人使用。穿过水池附近的又一处寨门,便进入了核心内寨,石室叫做退谷,是当时寨上存放银子的地方,门上还有一副楹联:“九宵凤哕随鸾哕,满室金声共室声”。这个石室的结构是一种“金包银”的石木混合结构,所谓“金”就是外面的建筑是用石头砌的,火攻不进,枪打不穿;所谓的“银”里面是木质结构,可以防潮,人住在里面非常舒适。石头与石头之间粘合很紧密,石缝几乎看不见,就是沿用秦朝修筑长城时的技术,用糯米浆加石灰进行砌筑,上下条石之间,用鱼腰栓加固,石室的窗子采用推位式。
观音寨建筑布局体现了先辈们天人合一的思想,设计者合理利用地形,建筑大多以南北朝向为主,建筑间距非常小,充分适应了寨内有限的土地。部分建筑采用内采光天井与小尺度窗户,更加有利于建筑舒适性与防御安全性的充分结合,体现了典型的汉寨建筑民居特色,既能达到冬暖夏凉的居住舒适性,又能满足防火、防盗、防御外敌的安全性需求,具有较高的艺术、科研及观赏价值。还有不同寻常的一点是,石室四周墙上都突出了一块内大外小的孔,呈喇叭形,这个小孔实际上是角度精妙的射击口。核心内寨里的石墙上总共设有16个枪眼,当有外敌来犯的时候里面的人可进行瞭望和射击,外面的人是察觉不到的,这样敌人就算躲过了第一层火力网接近墙体,内寨中人可以利用这些隐蔽的射击孔及时射杀入侵者。
当我们走进当时寨主的住所“通幽处”这间石室里面时,偶遇了久居寨上的王大孝老人,他向我们回忆起了观音寨曾经的故事:一丈多高的寨墙,有炮楼,安排有二个寨丁轮流巡逻。曾有寨丁通匪,约定扔香火为记,土匪攻了上来,当时寨主们还在打牌,土匪围攻了七天七夜,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撤退了。
炮台位于核心内寨后平台,是观音寨至高点,左右各一炮位,垛口以条石砌筑,旁边建有木质弹药仓库,因地势高视野开阔,也是寨主们休闲观景之处。
颓败没落的往事记忆
观音寨经过了200多年的历史,有许许多多的记忆一点一滴地刻在了岁月的深处。
聚奎镇曾流传一个顺口溜:“观音寨的银子、顺天寨的谷子、老君寨的锭子、四方寨的杆子”,说明观音寨上的人很富有,另外一层意思是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保存银子的好地方。寨中繁华时期的十字型街道称为“十字金街”,毗邻西大路,这个西大路就是重庆到万州的一条老路,也叫古驿道,朝廷传递信息都要从这里通过,街上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观音寨的村民孙祥召说,以前寨上居住了200多户人家,附近的人就在这个寨上做长工或打短工,因此人气越来越旺。寨上有酒肆、当铺、钱庄、药铺和餐馆,生活用品可以在寨上全部置办,赶集市的时候可以卖三四头猪,附近的老百姓都到寨上来置办生活用品。“以前的观音寨很繁华,寨里面住了很多有钱人,他们不用干活,成天东游西逛,所以茶楼、酒馆、肉铺生意好得很。”回忆起观音寨曾经的繁华,一辈子住在观音寨的唐玉春记忆犹新。
时至今日,曾经的繁华早已落尽。环顾寨子,徘徊在庭院深处,推开一扇扇尘封已久的门,门内上演过的那一幕幕或欢喜或伤悲的故事,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年代,观音寨及孙氏家族的命运兴衰,历经了百年风云的历史过往,最后却谢幕于末代寨主孙家宝。
78岁的唐玉春回忆说,“以前的观音寨上人口多,人气旺,我小时候见过末代寨主孙家宝,上世纪40年代,孙家宝那才叫一个威风,出门就坐滑杆,腰上别着两杆枪,没事就用枪朝天上打几发子弹,小娃儿看到就怕他。后来,寨子遭过火灾,孙家宝又抽大烟,到处变房卖田,观音寨慢慢衰落了。”
如今驿道已经荒废,318国道建成后,这里也不再是交通要道。由于多数村民搬迁到城镇居住,寨子里只剩下了8户、20余人,且大多数是五保老人。石板路上曾经人声鼎沸,如今已人去屋空,像许多古老的村庄一样,年轻人已经成为稀有的人群。古寨犹如这里的老人,正在逐渐老去,被人遗忘。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得好好保存下去。”这些年,聚奎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毛亚鑫都在为保护这座汉寨而奔波,从2011年观音寨被列入梁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如今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下一步还将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急需资金保护。
绝艺中的“九龙观音”
梁平是闻名遐迩的竹雕之乡,竹雕于2011年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雕艺人从事木雕、根雕,尤其以阴沉木雕刻为主。68岁的民间艺人周孔章就是其中之一,观音寨下“九龙观音”木雕,就在他手中传承30多年。
老艺人周孔章住在观音寨山下一座石房子里,身材中等,一双灵巧的手正在创作一尊观音木雕。靠墙的一边,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木质工具台,上面放置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如刻度尺、刨刀等等。在工具台旁边,放置了一些造型独特的木雕小玩意儿……没有过多的刻意,却给人一种朴实的工匠气息。
“原来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木匠,幸好被师傅相中了,才有了和观音寨木雕的缘分。”头发花白的周孔章说,30多年前,观音寨的民间木雕艺人杨永禄觉得他聪明,就收他为徒。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满腔热忱专注于木雕创作,几十年的雕刻生涯使他积蓄了厚实的艺术功底,刀刻斧凿之间颇具匠心。
“我师傅杨永禄雕的观音像,不是净瓶观音、千手观音,也没有莲花座,而是观音寨观音寺里的‘九龙观音,阴沉木坚硬,不易腐朽,是最珍贵的木材之一,很适合保存和传世。”周孔章说,在观音周围九龙盘踞,有“九龙通圣”的美好传说和寓意。
从取材、雕刻、打磨……雕一尊“九龙观音”,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即使手指被刻刀磨出鲜血,也丝毫不去理会,一心扑在被他翻来覆去的木块上,仿佛面前的木头是一块“香饽饽”。而正是由于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他练就了雕刻木雕的扎实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周孔章雕刻的“九龙观音”名气越来越大,国内外有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他正在雕刻的一尊“九龙观音”坐像,一位广东客商欲出10万元购买。
其实木雕的雕刻是极其纷繁复杂的,看似简单的图样却需要匠心独具,一刀一划之间只有仔细斟酌,才能不影响整体精美的艺术表现效果。“学这样的木雕,要静得下心,守得住寂寞,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周孔章说,现在寨子周围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从事木雕的少了,他已经收了学徒,准备把自己的手艺传授出去,让观音寨“九龙观音”流传下去。
传承文化根脉
观音寨现存有川东民居古建筑房屋,总面积1437.69平方米,以及古炮台、碉楼等遗址建筑群。这些古老寨堡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躲避兵匪战乱的勤劳智慧结晶,更是独特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为研究古汉寨修筑技术和清代军事防御史、民間防御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对了解梁平地区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研究梁平地区近代经济、生产、生活、民俗、宗教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尽管观音寨历史丰富,古迹众多,但近年来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村落被空置,甚至遭遗弃,延续几百年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
当地党委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目前正针对古寨现状进行有计划的修葺,按照遗迹公园的一个方向在进行打造。
首先是对原生的寨门、朝门、古井、十字金街等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原貌;其次是对原先的一些老文物新建陈列室进行陈列,成立老艺人工作室;再次就是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按照治污、保洁、改厕的方式进行建设。
目前,已经建好了人行环寨步道1000多米,对一些露天的水池也进行了修复、修缮等;寨门进行了恢复,修好了部分公路,接着将陆续完成本地农家乐、民俗体验园等。预计过不了多久,观音寨有景可赏、有文可品、有史可探,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路还很长,也很难,但总要有开始。它的意义就不再只是寨堡本身,无论是对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对昔日庄寨生活的怀念,都是对乡愁记忆维护,也是对文化根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