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咳嗽病患者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探讨

2019-06-11贾新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临床药师

贾新梅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病的最佳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咳嗽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中医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对患者辨证施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咳嗽病;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咳嗽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在临床上很常见,西医治疗咳嗽只能是治疗原发病或止咳,且止咳药物应用非常有限。而中医治疗咳嗽辨证论治,分外感、内伤,又根据不同证型,治则不同。即便同一证型在不同阶段也可随证遣方用药。《内经》认为咳嗽是肺的病变,故《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肺为咳”,《素问·咳论篇》又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指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而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从脏腑表里关系相传[1]。《内经》中指出咳嗽的病因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外感六淫,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内因则指出寒饮入胃,则冷饮之邪,循胃口上膈,从肺系上干肺而致咳。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首次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2]。咳嗽的治疗宜要分清外感还是内伤,古有“毋见咳而止咳”,说明单用止咳的方法不一定能止住咳嗽,必须辨证论治,方能收到预期效果[3]。本文作者拟通过1例咳嗽病患者,探讨这类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66kg,身高160cm,2018年3月12日以间断咳嗽、咳痰及胸闷、气短1年,伴间断咯血半年入院。患者自诉于1年前感冒后出现恶寒、汗出、阵发性咳嗽、咯痰伴胸闷、气短,咳嗽以夜间为著,痰黄粘量多不易咯出,无潮热盗汗,无痰中带血,无高热,间断就医治疗,症状均可部分缓解,半年前生气后上症复发伴间断咯血,自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患者于上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门诊抗感染治疗10天,效果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本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欠佳,口苦,心烦,两侧胸胁痛,阵发性咳嗽、咳痰及胸闷、气短,咳嗽以夜间为著,痰粘量多不易咯出,时有血痰,纳差,体倦,夜寐欠佳,小便正常,大便稀。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既往病史:2007年行子宫切除术;2017年行十二直肠息肉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既往用药史不详。体格检查:T36.2℃,P72次/分,R20次/分,BP 121/83mmHg,血氧饱和度94%(脱氧),随机血糖6.1mmol/L。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胸廓呼吸运动一致,语颤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及少量湿罗音,以右肺为著。心率72次/分,节律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胸部CT(外院):1)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2)右肺中叶及左肺下叶纤维化病灶。血常规:白细胞4.3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5.70%,红细胞5.03×109/L。感染两项+生化全项:血尿酸370umol/L,总胆红素26.00umol/L,间接胆红素22.90umol/L,总胆固醇6.50mmol/L,甘油三酯2.63mmol/L,锌10.40umol/L,降钙素原0.11ng/L,C反应蛋白0.00mg/L。血气分析:PH 7.416,PCO2 40.9mmHg,PO2 49mmHg,BE.B 2mmol/L,HCO3 26.3mmol/L,TCO2 28mmol/L,SO2 84%,Lac 0.81mmol/L。肺通气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小气道轻度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后FEV1改善0.9%,且FEV1绝对值<200mL;PEF改善10.7%。临床诊断:中医:咳嗽病痰湿蕴肺证;西医:肺部感染 I型呼吸衰竭;左肾错构瘤;脂肪肝。

2 治疗过程

3月12日入院即予参麦注射液60ml ivgtt qd益气滋阴,同时予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的中药汤剂:柴胡20g、黄芩5g、清半夏10g、党参15g、青皮10g、酒白芍10g、桂枝10g、干姜5g、当归10g、陈皮10g、茯苓20g,共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以和解少阳,健脾渗湿。

3月14日患者胃脘部疼痛不适,打嗝反酸,予以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 ivgtt qd抑酸护胃,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 po tid促进胃肠动力。

3月15日患者口苦、心烦、胁痛症状缓解,但仍咳嗽,痰少粘稠、时有咯血,牙龈出血,咽干、不思饮食,头晕目眩,乏力,舌苔白滑,脉沉弱。调整中药予以地黄饮子合苓桂术甘汤为基础方的汤剂:熟地黄60g、天冬20g、麦冬20g、制巴戟天20g、醋五味子6g、肉桂5g、茯苓30g、乌梅15g、砂仁10g、柴胡15g、当归20g、酒白芍15g、麸炒白术15g、炙甘草10g,共4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以补养下元,滋阴润肺,健脾利湿。

3月18日患者呼吸道标本微生物检验(痰)示:产气肠杆菌阳性(+)。药敏结果示:S(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R(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西丁);I(头孢噻肟、亚胺培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g ivgtt qd抗感染。

3月19日患者咳嗽、咯痰症状明显改善,自觉感冒,忽冷忽热,右胸胁胀痛,易怒,不思饮食,口干、口苦以夜间著,舌苔薄白,脉沉弱略滑。调整中药处方予以小柴胡汤合肾气丸加减:柴胡20g、黄芩5g、清半夏10g、党参15g、青皮10g、熟地黄20g、酒萸肉20g、麸炒山药20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桂枝10g、黑顺片10g,共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以疏肝理气、补肾养血,服用后患者咳嗽、咳痰、胸胁涨痛、口干、口苦症状均明显缓解,办理出院。

3 中药汤剂方案评价及疗效监护

患者以咳、痰反复发作为主症,根据《中医内科学》,辨病属中医“咳嗽”范畴。咳嗽[4]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还是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多为虚实夹杂,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该患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胆火上炎,而致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胁痛痞闷;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气火循经犯肺,故痰中带血;复久病脾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困于中焦,故纳差,体倦,夜寐欠佳,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肺脉连胃,痰湿上渍于肺,蕴遏肺气,故咳嗽、痰多。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亏虚,邪气内入,结于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外内合邪,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予中药汤剂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以求和解少阳,健脾渗湿之效,方中柴胡轻清升散,既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又能疏畅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芩相配,一透一清,一为半表而用,一为半里而设,是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佐以半夏、陈皮和胃降逆、燥湿化痰;青皮疏肝理气;党参、当归、白芍补气养血;桂枝、干姜合茯苓温阳化气,健脾渗湿。诸药合参,共奏和解少阳,健脾渗湿之功。

患者服用三剂后口苦、心烦、胁痛症状缓解,但仍咳嗽,痰少粘稠、时有咯血,牙龈出血,咽干、不思饮食,头晕目眩,乏力,舌苔白滑,脉沉弱。盖因患者病程绵长,下元虚衰,虚阳上浮,虚热内灼,肺阴亏耗,故咳嗽、痰少粘稠、咯血,牙龈出血、口干;肾之阴阳两亏,致使精气不能上承,痰浊随虚阳上泛堵塞窍道,加之中阳素虚,脾失健运,痰浊阻滞中焦,清阳不升,故头晕目眩,不思饮食,乏力,舌苔白滑,脉沉弱。调整中药汤剂以地黄饮子合苓桂术甘汤为基础方,以补养下元,滋阴润肺,健脾利湿为法。方中熟地滋阴降火、补肾中元气为君药。制巴戟天温补肾阳,为臣药。佐以天冬、麦冬、五味子重滋其肺金,金水相资以补肾水;肉桂补火助阳;乌梅敛肺止咳;砂仁化湿行气;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炙甘草益气。诸药合用,标本兼治,阴阳并补,共奏滋养肺肾,温阳利湿,养血健脾之功。

患者又服四剂后咳嗽、咯痰症状明显改善,自觉感冒,忽冷忽热,右胸胁胀痛,易怒,口干、口苦以夜间著,舌苔薄白,脉沉弱略滑。患者素体虚弱,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液失调,留滞为患,发为痰饮,故咳嗽、咯痰,胸胁胀痛;加之外感风寒,邪气内入,结于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外内合邪,邪正相争,故往来寒热,易怒,口干、口苦。调整中药汤剂予以小柴胡汤合肾气丸为基础方,方中柴胡轻清升散,既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又能疏畅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芩相配,一透一清,一为半表而用,一为半里而设,是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佐以半夏和胃降逆;青皮疏肝理气;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之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阳虚多发于阴虚,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故用熟地滋养阴血,补肾填精;山药、酒萸肉补肝脾益精血;茯苓、泽泻健脾渗湿,配桂枝可温阳化痰;牡丹皮清热凉血,合桂枝清血分湿滞。诸药合参,共奏疏肝理气,助阳化湿,补肾养血之功。患者服用三剂后咳嗽、咳痰、胸胁涨痛、口干、口苦症状明显缓解。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对该患者初始予以和解少阳,健脾渗湿之剂,服药期间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舌象、脉相变化予以相应的中药汤剂以对症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服用依从性好,无发生恶心、呕吐现象。

4 小结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咳嗽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标本兼顾,通过个体化的辨证,精心调治,多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际强,李振洁,罗翌.试述《金匮要略》中治肺止咳方法的特点[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9(04):14.

[2] 周健.開肺行水法治疗外感咳嗽的理论分析与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6,06(07):92.

[3] 沈维.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1例[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04):121124.

[4]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J].中医杂志,2011,(05):896.

猜你喜欢

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参与284例卒中相关性肺炎会诊分析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
临床药师参与制定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晚期肺腺癌的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参与会诊385例感染病例的分析
临床药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的效果
临床药师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在朱砂外用致汞中毒诊治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