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乌苏里船歌》的音乐特性和演唱技巧

2019-06-11王翊卓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演唱处理民歌

【摘要】《乌苏里船歌》是由赫哲族民歌改编而成的声乐作品,主要描写了乌苏里江畔的美景,再现了渔民打渔的场景,抒发了人民走上幸福道路的喜悦之情。本首作品旋律优美、结构均衡,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笔者将从这首歌曲的歌词以及创作背景分析入手,对作品的旋律、结构、调式、词曲关系等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情感和演唱技巧进行详细的剖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这首歌的演唱者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资料。

【關键词】民歌;《乌苏里船歌》;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乌苏里船歌》的简介

(一)作品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是根据赫哲族民歌改编,由胡小石填词,汪云才、郭颂作曲的一首民族歌曲。赫哲族人民靠打鱼为生,基本上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都跟鱼有关,他们喜欢音乐,特别爱唱歌,但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一般都是在打渔的时候有感而发哼出的曲调,大多都是虚词,涉及了号子、儿歌、小调等多种体裁,这些优美的曲调被当地人相继流传,就形成了民歌,当地人称之为“嫁令阔”和“伊玛堪”。当时作曲家汪云才在乌苏里江畔赫哲乡住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把将要失传的赫哲族民歌曲调“嫁令阔”“伊玛堪”一句一句通过渔民打渔时的哼唱手写记录下来改编出这一首《乌苏里船歌》的曲调。作词胡小石先生,国学大师,兼为文学家、文字学家、艺术家、书法家、史学家为一身。他也在乌苏里江畔呆了几个月,见证了赫哲族人民打渔的生活写照,听了汪云才老师编的曲,继而给这首曲子填了词,也算是应了古话“词由曲生”。演唱者郭颂老师一开始是唱二人转的演员,但是同时又有一颗喜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心,三个人一拍即合,经过数次磨合,改编出了这首《乌苏里船歌》。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将这首作品带出了赫哲族地区,并将其传播到大江南北。

(二)歌词分析

整首歌曲的歌词再现了赫哲族人民打渔的热闹场面,描写了乌苏里江畔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幸福生活的愉悦之情。

就像汉族民歌中的“哎嗨呦”“嘿呦”“啊哈哈”一样赫哲族人民的嫁令阔中经常以“阿朗赫赫尼那”这些虚词贯穿整首歌。《乌苏里船歌》歌词的开头部分就巧妙的运用了赫哲族民歌“嫁令阔”中的虚词“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体现了赫哲族民歌的原汁原味,开头就给人一种好像是在乌苏里江上划船对歌的轻松美妙的感觉。

虚词结束后进入主体歌词部分。“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描写了乌苏里江大自然的景色,乌苏里江作为中俄界河,江面宽阔,水流缓慢,河道两侧低山丘陵相对,两岸茂密的植被,潺潺荡漾的水波,让人听到第一句歌词就很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这一句是真实的捕鱼场景再现。美丽富饶的江面上赫哲族渔民们撒下渔网,一副船满江鱼满仓的丰收景象。词作者也在侧面表现出了共产主义领导下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喜悦。以“嫁令阔”虚词作三段歌词的结尾让人觉得是以赫哲族人民在捕鱼的时候唱歌的角度来写的歌词。“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蓝天白云下的大顶子山跌宕起伏,乌苏里江从山间流过,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江中泛舟,点点白帆,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渔民们不慌不忙的摇桨掌舵,互对渔歌,俨然一副大丰收的欢庆场面。“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江岸遍布原始植被,郁郁葱葱的白桦林,叽叽喳喳的红杜鹃,人们在享受着解放后大自然的美丽,聊聊家常,说说喜事,很是惬意。“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就是前几句歌词的总结,有美景,有丰收,社会安定,生活有保障,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歌词最后部分再次引用赫哲族民歌的“嫁令阔”虚词,高亢悠扬,绵延不绝,也昭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久不衰。

二、《乌苏里船歌》的音乐特点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非常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在艺术创作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笔者现从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词曲关系四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详细剖析。

(一)旋律特征

《乌苏里船歌》是由衬词部分和歌词部分组成,在各个部分中旋律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在衬腔的演出部分,旋律的起伏不大,是以级进为主,如谱例1:

在该谱例中,以看到旋律就是在二度之内的演唱,旋律波动不是很大。但是在演唱部分,旋律上并不是平凡无奇的,而是上下来回的起伏,旋律呈现波澜起伏的状态。旋律的进行一般以级进为主,但是在级进中往往穿插了大跳,甚至多次出现六度、八度大跳,但是这种大跳往往不是连续性的,而是在大跳以后又会反向迂回一下,进行级进来缓冲,从而使得旋律听起来不显得那么的僵硬。以本曲的第一个句子为例(谱例2),来具体分析。

从谱例中可以看出,就这短短的几个小节旋律已经充分的表现出了旋律的起伏性,在前面三个小节的旋律都是以四度、六度和八度的跳进为主,但是在主旋律的第三小节的一个大跳后马上下行,使得其旋律线条突然变得婉转起来。在此处作曲家巧妙的运用了两个大跳,瞬间使得旋律更加的婉转悠扬。总之,《乌苏里船歌》这首作品的衬腔部分是级进为主的,主唱词部分根据表现波澜起伏的乌苏里江水,表现为旋律的上下起伏。

(二)曲式结构特征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三段体的民族歌曲,宫调式。曲式结构如图。

这首歌曲在旋律上来看的话是以“波浪形”的旋律线条为主轴线的,在继承原有的赫哲族民歌的特征之外又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当代的新音乐的元素。在节奏上来看,第一乐段为6/8拍,整个乐段是以虚词担当演唱部分的“衬腔”,其中第一二小节是整个乐段的动机,属E宫调式。第三四小节是第一二小节的模进,属于A宫调式。两个调性的对比形成调性上的对置和对比,形成了远山近水的呼应和回响的效果。第五六小节是一三小节的变化再现,第七八九小节从节奏型上看是动机的变化发展,衬腔部分是作者借鉴赫哲族民歌“嫁令阔”中的曲调,旋律优美婉转。

作品的第二乐段为2/4拍,是赫哲族民歌《想情郎》而进行改编的。以反复形式分为三小段,前两小段五个乐句,第三小段四个乐句。前四个乐句分别是起、承、转、合。第五个乐句是作者新创的衬腔。第一乐句的四个小节借鉴了原民歌《想情郎》的第一乐句,“起”。第二乐句为四个小节,是运用了变化发展的手法“承”。第三乐句出现新旋律,“转”。第四乐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几句,“合”。曲子的第五乐句属于一个创新,是对原民歌的扩展,是对上方四个句子的补充,所以作曲者以2+2的结构以劳动号子的形式写出第五乐句推动了该歌曲的高潮。当然创新也是源于第一乐段的全部内涵。可以看出第二乐段的第五乐句的第一乐节源于第一乐段的动机部分,第二乐段的第五乐句的第二乐节源于第一乐段的第七八九小节。第二乐段的第三小段最后一句是假徵调式,像西方调式中的“半终止”,结束歌曲的高潮部分。第三乐段重复了本曲的第一乐段,以非常有民族特色的衬腔结束整曲。

(三)调式特征

江苏民歌在调式调性的运用上,是采用了中国的民族调式,是属于五声性的调式。《乌苏里船歌》是宫调式。由于该民歌的篇幅一般不是非常的大,因此大多采用的一个调贯彻始终,形成了整个歌曲的调性统一。在《乌苏里船歌》的主旋律唱段上,作品所采用的是五声调式,共是四个句子。第一句就落音在徵音上,第二句落音在徵音上,而第三句短暂的停留在角音上,紧接着第四句又回到了主音,实现了前后的对应,并且表现出了调性的统一。

(四)词曲关系

在演唱的词曲中,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旋律的走向是根据词的语调所上下起伏的。如“乌苏里”几个字(见谱例4),“苏”字是上扬的音调,因此采用了上行的旋律,而“里”字是第三声,运用了上下小范围起伏的旋律,与词句相得益彰。在词句的韵律节奏上来看是“4+3”結构,前近后松,如“乌苏里江长又长”,这句词的朗读规律是“乌苏里江\长又长”,因此在旋律安排上,乌苏里江的节奏稍微密集一点,而在后面的“长又长”在采用一拍一音的形式,并在最后一拍有所延长。从上方谱例4中可以看出,所有构的安排上都是近似的,可见其旋律是在词的韵律基础上,进行发展而得来的的唱句在结,词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分析

(一)咬字吐字

这首作品是一首民族歌曲,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尽量让声音集中在眉心,声音位置尽量靠前一点,声音暗一点,有一种把声音送向远方的感觉。中国歌曲,尤其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演唱,我们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声”,我们平时上声乐课练声的时候经常会以“a、e、i、o、u”五个母音作为基础,就是让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能够运用到里面,用这些母音贯穿整首歌曲。当然在演唱我国民族歌曲的时候要结合汉语中的声母和韵母吐字吐词,字头咬准有力,字腹延长不变形,字尾收声归韵到位。

第二段的歌词中,如“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中的第一个字是“乌”,其母音是“u”,按部就班的结实而富有弹性的发出这个母音就可以了,“苏”母音同“u”,“里”母音是“e”,以此类推,并不难唱。歌词中还有许多韵母“ang”组成的字,比如 长、 浪、 网、 江、 仓、等,所以歌唱者在平时练声时也应多练习一些韵母音。音组成字,字组成句,句组成歌,吐字归音,收音归韵,原来歌唱那么简单。整首曲子按照“三点要求”咬字吐词的方法演唱出来可能会有点难度,但是我觉得歌曲的开头和结尾特别重要,必须要严格遵守这个方法。

(二)气息控制

这是一首比较缓慢的民族风格歌曲,而且节奏比较徐缓,气息就需要的比较饱满。这首作品是非常规整的,都是四小节一个乐句,采用的是四个小节换一口气。句子比较长,因此在气息上要非常注意,不能随意的吸气与呼气。尤其是在衬腔部分,有大量的长音,这就需要在每一句演唱之前先做好准备,由于本曲速度中速,运用的是快吸的方式,吸气要足,要深,在吸的瞬间将横膈膜下移,打开腹腔,充分的蓄气。而一句有四个小节,且最后一个音都是比较长的拖拍。所以在呼气的时候,要慢,不要一次性的将气放掉,是属于慢呼,气息要悠长,慢慢的有控制得放,在每句后的长音的时候一定要把气息拖足,而且气息要稳,不能出现抖的声音。尤其是本曲最后一个音是七拍,时值比较长,运用的是一字一音的演唱形势,气息要拖住,将气准备足以为最后的这个长音做预备。总之整个作品的气息要收放自如,松弛有度,才能使得旋律悠扬愉悦。

(三)情感把握

在演唱中情感的把握非常重要,感情带动气息,气息贯通歌唱。这一首作品是一首描写劳动人民解放后打渔丰收的民族歌曲,每一个音符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整个歌唱的感觉应该是欢快的心情舒畅的乐观的。作品歌词的第一句和第二句是明显的强弱对比,也是歌曲的其中一个亮点。开口第一句很重要,那么在演唱第一句的时候,保持微笑,深吸一口气,注意位置,用中强兴奋的唱出“阿朗赫赫尼那”。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回声,所以发声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对比,轻轻吸气,自由自在的力度很弱但是位置保持不变的唱出回声的感觉。之后第三句继续第一句的演唱状态,第四句“给根”要唱出一个半终止的感觉,使第一段有悠远留长的韵味。

第二乐段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在演唱第二乐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状态,最好不要有太大的起伏,要收放自如。第二乐段主要突出的是“起承转合”。“起”要稳,像说话一样,对听者诉说有乌苏里江这个地方。“承”是“起”的展开部分,告诉听者乌苏里江这个地方很美,承接也要稳,状态不变。“转”要自如,转到人民在乌苏里江上的劳动。“合”就是前面三句的总结,也是抒发感情的一句,突出愉悦的感觉。整个乐段的歌唱音色要集中在眉心,还是把声音传向远方。保持微笑乐观积极地状态唱出对乌苏里江美丽景色的向往之情,渔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赫哲族人民对走上幸福道路的激动之情。结尾部分继续找演唱A部分的演唱状态,收尾绵延不绝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使听众一直沉浸在美好的画面画面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春晓.对《乌苏里船歌》的赏析[J].青年文学家,2015(14).

[2]于洋.从《乌苏里船歌》看赫哲族“嫁令阔”的现状与变迁[J].北方音乐,2014(1).

[3]王羊.关于《乌苏里船歌》的曲式结构—驳所谓“主体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4).

[4]金鑫.乌苏里船歌[J]散文诗,2002(10).

[5]张宁,李铁男.浅谈黑龙江钢琴作品《乌苏里船歌》[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4).

作者简介:王翊卓(1992—),男,汉族,甘肃,研究生,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演唱处理民歌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艺术歌曲《乡愁》的演唱处理分析
歌剧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歌剧《木兰诗篇》之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演唱处理
试论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