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下音乐的审美转向
2019-06-11秦汐
【摘要】西方的社会文化因为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后现代主义流行于二十世纪下半叶,对音乐影响也很大,在创作与表演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如音乐创作的观念、手法与方式,以及欣赏心态等各方面。并以此反思了音乐的定义、功能、传统与意义,把时代特征的符号通过对音乐的批判、解构以及多元观念的指导而进行体现。但是本质上来讲,后现代主义虽然复杂而多变,在思维观念上和传统的理念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音乐;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后现代主义因为受到解构观念的作用而对那种深层次的崇高精神兴趣不大,在秩序方面已不再受传统的制约,也不受定义与创造的限制。把流行与通俗融合进来而不再囿于高雅与古典,在艺术标准上实施了新的解构。偶然性、多元性以及差异性是其所追求的,因而对后现代主义音乐来说,在本身多元化、内在化与不确定性基础上,音乐的表现与创作手法都有独特的角度,也很有新意,但音乐所遭遇的危机常因为异化的艺术而产生。
一、后现代主义的阐述
后现代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与科技进步共同作用产物,战争对人们造成了精神创伤,被异化后的社会使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后现代主义是科技时代的产物,生命意义的消失在空前膨胀的知识权利,科技技术的主体性的潮流被激发而起。后现代主义哲学(解构哲学)为代表的德里达批判了将一切问题建立在认识论与本体论之上的哲学体系,他反对传统的思维定式,反对任何设定好的理论前提及推论。
(一)后现代艺术
对现代艺术进行反思是后现代艺术的起点,在新的观念替代传统的基础上,把新的思想表達方式与信息传递的新方法产生出来,进行技术换转,西方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其所表达的公众意识通过多元价值观与自由创造精神的表达而进行了展现,只不过,在风格迥异的体制与文化、地域差异下,对于这种世界范围的艺术活动,中国的美术界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进行整体性的融入,但是,这种新艺术因素的增强并不受到制约,对于这种西方当代艺术的知识,从常识的角度加以了解也不受阻碍。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反俄罗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多元主义的影响下,各个思潮也明显地体现在了音乐上。传统与现代这两种方式的并存,在样式的解构与拼接方面并不冲突。在解构样式上有很多种,有具体的、偶然的,还有电子的一部分,以及环境、概念与电脑这些音乐的模式等。在这些样式音乐中,对人工、形式、美学的反对是其特色,没有固定秩序的结构,以行为化来定义作品。一些浪漫主义的音乐和更侧重于综合的音乐均包括在无机拼贴音乐范围内,其不是回归了传统音乐,而是把多中心或者是无中心的特点结合起来的一种拼凑。
1.虚拟性
在现实意义而言,艺术的产生是具备这方面意义的。对现实的反映在后现代社会里的艺术已不具备这种功能,反而是艺术构成了现实,在这种形式下,由虚拟的东西构造出了实实在在的现实。图像或者影像的制作方式就是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产生出来并成为一种很常见的艺术生产方式并后现代现实社会中存在。
2.事件性
在永恒本质被消除掉之后,所有偶然发生的事件都具备了意义。不可重复性是后现代行为艺术对事件的集中体现,把日常生活里的理性秩序与因果关系以让人吃惊的现场效果进行了崩解。
3.观念性
在瓦解了现代艺术的自律观念之后,凭借本身艺术并不能把艺术构成出来,而总是要“关乎到什么”才行。在艺术的构成中也将包括对艺术的理论解释,在思想观念的潮流上,艺术与哲学将越来越近。
(二)后现代艺术的艺术现象
1.不求纯粹
并不受限于视觉形式的当代艺术,无论用何种方法,只要能把特定的信息加以表达,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音乐戏剧,以及大众传媒与数码影像和声光电化都可以拿来使用,平面再也约束不了绘画,在雕塑中融合进建筑和风景,更不会仅限于在博物馆与画廊中进行绘画的展出,西方社会如今已把视觉艺术充分鞣合进其它艺术门类了。
2.善侍传统
具备富饶传统文化资源的人类并不希望摒弃掉这些传统的资源,所以,对于传统的资源现代的艺术家并不反对,在对自我更新上充分地利用了传统。把旧资源的新意义的产生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如蔡国强的“草船惜箭”与分冰的“天书”莫不是如此。
二、后现代主义音乐
后现代主义的音乐中占主体地位的是理性,这种体现英雄主义的精英文化统一了理性和感性,在概念的追求上更在意深度。对音乐的构建用严谨的规范来进行,从而把作品所蕴含的深度深挖出来,或者把凌驾于作品自身的一种精神力量加以升华,在这里主体性才是最为突出的。
(一)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
西方的正统专业音乐产生于中世纪,传统、现代与后现代是三种基本的音乐表现形态。以中世纪教会体系为基础而产生的大小调体系是传统范式的主要内容,而现代主义的范式包括了剔除传统范式外的一些结构体系,比如有体系与没体系。那些解构的与多元的形式就都包括在后现代范工范围内。在是否能清楚区分上面,这三种范式是很明显的,因为有大小调体系结构的传统范式是有序的,具备很多非传统的人工结构的现代范式虽然有序但人工因素很多,无序的后现代,在形式与风格上是相反的而且是拼贴的。
(二)现代主义音乐
感性是最初的现代主义音乐的侧重方向,比较高尚。比如印象主义,把人内心的感受由外物来引发,但支配点还是放在人的视点上。在对外部事物进行描绘时去若有若无地表现主体,其中人的因素从不缺少,这种现代处于传统与后现代的中间。
三、专业音乐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音乐
(一)无序、解构、反形式的音乐
有序的对面就是无序,结构的相对体是解构,噪音音乐、电子音乐、偶然单乐、概念单乐为代表形式的单乐形式体现出了无序、解构与反形式。
音乐的原料是无序声波,在音乐上,未来主义潮流的表现形式是无序化结构的噪音。《噪音艺术》这个作品的就是对未来主义音乐的一种宣言,是由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画家、作曲家、发明家索洛创作的,他进行音乐作品创作的最基本音响材料源于日常生活的噪音,鲁索洛发明出了各种噪音发生器,并且用噪音发生器创作出了《汽车与飞机的集合》这个作品,但是,关于噪音音乐会的举行,尽管后来鲁索洛在巴黎也举行过,但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最终也因为观众不买账而不了了之。
通常电子音乐指的就是通俗而言的电子合成音乐,换句话说就是用特殊的电子设备来合成各种各样的想要的声音,并且这种合成模仿还可以模拟出现实中音响和传统乐器音响的声音,在这些声音的模拟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那些人类经验中并未出现的音响声音的合成,对这种作品而言并不需要人工来进行演奏而是可以直接播放的。因而,相对于传统的以人工进行演奏的电子乐器音乐而言,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音乐混杂了多元因素
无序和解构音乐相对容易理解与辨别,但是在后现代内容中,那些多元性的、混杂的无机拼貼音乐在理解与认识上则有点难度。
最早在视觉艺术中出现的拼贴术语,主要表达的是对不同材料的粘贴结合,有时候还与绘画一起。把一些不协调的、让人意外的成分结合起来是其在音乐中的定义,西方的一些其它音乐作品常常会成为其组成成分。不是只有七七年代后才有拼贴这种音乐风格或手法的,只不过到此时期才真正突出发展。代表作品有贝里奥的《交响乐》(1968),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把马勒的《第二交响曲》里的第三乐章的全部作为其第三部分的创作背景,还有就是融合拼贴了贝多芬与肖斯塔科维奇,以及拉莫与马勒音乐的施尼特凯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也是如此。
四、结论
有明显区别的现代主义音乐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在情感与态度上的变化上来看,前者显然不如后者。以精英文化著称的现代主义,是一种对彼岸世界向往与追求的表达,是一种个人对社会的反抗、以自我对异已的反抗、以潜意识对意识的反抗来进行的。表面来看,是对理性、理想的反对,但实质上却是一种对理性的一种推崇。对解放途径的寻求是现代主义大师们所注重的事情,对精神异化和普遍性的自我丧失进行不遗余力地揭示。对人性的堕落和丑恶进行了鞭策,所有终极的信仰与光环为人类极力提供出来,以期使那种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感受可以体现,在精神深度与艺术感觉上有新的追求,现代主义音乐的构成元素就包括这些基本的特征。世界的景象因为二战之后的经济复苏而呈现出和平与繁荣,人们对于反抗与仇恨社会不再感兴趣而是追求生的舒适与享乐,对于信仰与目标不再去坚定地持有,社会的中心价值因为充满的自由欲望而土崩瓦解,因此,对传统价值理念的推翻,艺术家们通过对从未有过的新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加以表达。事实上,只能或不得不站在现代立场上去看后现代音乐完全对立起来也是不利于真正理解后现代音乐。
后现代主义作为饱受争议的思潮和意识,对音乐的发展是积极促进还是消极反叛,目前看来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对于音乐而言,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依旧是一把双刃剑,在开阔创作者和受众视野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后现代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被带入到音乐之中,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创作技法的颠覆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这样的一种创作观念使得创作者得到更好的情感表达,进而艺术审美也随之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宋瑾.究竟什么是音乐的后现代主义[J].西安: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1):5-12.
[3]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秦汐(1994—),女,汉族,重庆人,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钢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