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语言爱不完

2019-06-11陈晓倩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同桌语言数学

陈晓倩

数学课堂中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本文根据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学习的实际,讨论研究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阅读数学,从中体会数学语言的魅力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会看数学书,看懂数学符号和数学专业术语才能达到对文本有更本质的理解。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看懂每一个符号、每一句话。把数学语言渗透到心里,转化到自己的数据库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22页《跷跷板》一课中,当孩子们看到三只动物在玩跷跷板,一下子就对数学学习提起了兴趣,能看懂哪只动物轻,哪只动物重,在体会动物轻重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原来跷跷板这样的表示方法能用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二、观察发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这样就要求学生的语言要严谨。当学生说得有些含糊的时候,老师应该当堂指出错误之处,并且让学生更正。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7页《乘车》一课中,课后练习题3题中,首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再组织语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数学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没有那么死板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解答。第4题直接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虽然题目没有提示“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但是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观察数学信息的意识,会主动去理解数学语言。

三、引导示范,教师的语言示范很重要

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的数学语言示范能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就要做到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连贯通顺、富有逻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6页《搭一搭(二)》一课中,让先学生看一看,理解图中的意思,再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一说。在学生说之前,老师应有示范引领学生表达数学语言:把13辆坦克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2辆,还剩3辆。老师说一遍,全班学生重复一遍;再同桌间说一说,不会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最后老师可以点名几位学生说一说。只有循环反复地说,学生才会把这些语言深化在自己的知识库里面。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右边的图,学着老师刚才的数学语言说一说右图的意思,说完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一个可以表示“13÷5=2……3”的例子。

四、敢说爱说,多形式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1.同桌交流

同桌是一位非常好的学习助手,同桌交流形式比小组合作更简单,交流更方便,效率更高,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62页《买矿泉水》一课中,老师带领学生先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要算张老师买矿泉水一共花多少元,先求一箱矿泉水多少元,再求2箱矿泉水多少元。算式是24×3=72(元),72×2=144(元),也可以写成一个算式:24×3×2=144(元)。解决完一题之后,老师马上让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接下来一题的三幅图中的数学信息,对于这种不难的题目,可以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自己能说一遍,还能听同桌说一遍,就等于是思考了两遍。

2.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我们班要让全组成员一起站起来,每人都要发言,每人的分工都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49页《教室有多长》一课中,当小组讨论结束后,一位学生说本组测量的方法,一位同学说本组测量的工具,一位同学说本组测量的结果,一位同学总结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这种汇报形式显得更民主,摒弃了以前只有组长站起来汇报的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凝聚力。

3.边做边说

不管做什么事情,要眼到、口到、心到,我认为眼到了,口到了,自然心也就到了。老师在新课示范后让学生边说方法边动手画,这样会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和画法。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三年级下册19页《讲故事》一课中,开始有了让学生读题目画图的任务,这时候教师应反复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在读中理解题意,在画中感悟解题思路。读:“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画:4個大小一样的长方形。读:“平均每分讲150字”,画:每个长方形里写“150个字”。读:“如果要3分完成”,画:把总长方形的长度平均分成3份。读:“每分应讲多少字”,画:1个长方形里1个“?”。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速度慢,方便学生消化;语音重,让学生感受到这块知识很重要,突出每一个字,让学生记在心里;语言精简,这些语言和操作都是要让学生反复重复模仿的,如果太复杂,学生则难以接受。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有教师小结与学生自结两种。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发言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心理,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表达。刚开始的数学课堂以老师小结为主,后面的学习教师应慢慢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小结。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候可能只说了本堂课的一两个知识点,那也没有关系,鼓励学生多说,让学生敢说、爱说。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勇敢地说,才能知道自己说得对还是错。只有勇敢地讲述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老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思考方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同桌语言数学
换同桌
同桌有病
羡慕我同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