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浅谈

2019-06-11陈媛媛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韵平仄词人

陈媛媛

【摘要】近几年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播媒介的微事物,正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吸引着大众。于是微课应潮流而生,它满足了微时代的教育需求,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高职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微课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各种微课竞赛在如火如荼展开,许多教师过多地关注“炫”的技术效果,而忽略了微课的本质。从各种定义综合来看,微课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可以是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的讲解,在本质上,微课设计与传统课程设计是一致的,是知识点的设计。本文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浅谈高职语文系列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一、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就一首诗词而言,可以有许多可挖掘的知识点,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诗词的诵读、起句之美、意象、词人经历等都是知识点,并且这些知识点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相互之间会有联系。围绕着微课的作用,我们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微课,那么是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开发成微课呢?笔者以为并不需要,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完全没有必要开发微课,同时还可以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合。

就《声声慢》这首词,我设计了两个微课,一是关于“起句之美”的,即《字字声声总关情——〈声声慢〉起句之美》,另外一个是关于意象的,即《一种黄花别样愁——〈声声慢〉 与〈醉花阴〉菊花意象赏析》。下面是《字字声声总关情——〈声声慢〉起句之美》微课教学设计。

知识点描述:从音韵美、画面美、建筑美三个角度赏析《声声慢》起句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美。

基础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熟读《声声慢》,了解词人李清照,回顾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减字木兰花》。

教学类型:讲授型。

教学背景:在上学期的“千古流芳一诗心”单元基础上进行古词的教学,大部分同学对古典诗歌只停留在诵读的阶段,缺乏具体鉴赏方法的学习;能够感知到诗歌语言的美感,但对美在何处、情生何处,又不能很好把握。

教学目标:通过本微课的学习,感悟《声声慢》起句所蕴含的音韵之美、画面之美及层次之美,从而理解起句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设计思路:本次微课从音韵美、画面美、建筑美三个角度赏析《声声慢》起句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美。在音韵美中,通过示范诵读,分析起句的平仄、发音以及诗词吟唱体会韵谐灵动的音韵之美;在画面美中,通过一段段往昔生活的呈现(视频)映衬如今的惨淡凄凉,再利用背景的穿插以及文字本身的分析进一步展现生动哀婉的画面美;在建筑美中,通过视觉上的建筑美和内在的层次美两个方面来展现参差错落的建筑美。最后小结,三种美的有机融合表现词人浓浓的愁情,定下全词的感情基调。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世人称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她就是李清照。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百年流传的妩媚和凄婉。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赏读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声声慢》的起句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美文”,那它美在哪儿呢?本微课重点赏析起句之美。

知识讲解:

第一部分:音韵灵动的音韵美

(一)感受平仄变化的魅力

1.标平仄:给开篇的叠词标上平仄。2.分析平仄音调里的情感并示范朗诵。

(二)体会齿舌音运用的美感

1.分析齿音的特点。2.运用动画,观看齿音发音时舌头、牙齿、气息的变化,体会齿音哀怨凄切的情趣。

(三)听吟诵,体会音韵灵动的音韵美

第二部分:生动哀怨的画面美

画面一:动作(词人在寻觅什么?)。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衬托一个孤苦无依、若有所失的孤独徘徊的身影。

画面二:环境(词人寻到了吗?)。通过背景的穿插,词人发现家与国早已不复存在,良人已去,如今只剩下“冷冷清清”。

画面三:心理(词人的感受如何?)。通过对“凄、惨、戚”三个字解析,体会此时词人“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心境。

第三部分:参差错落的建筑美

1.外在的建筑美。通过比较诗与词外在形式,体会词外在的参差错落之感。

2.内在的层次美。通过分析从动作到境界再到感受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体会这十四个字内在的层次美。

第四部分:小结

音韵灵动的音韵美,生动哀怨的画面美,词人浓浓的“愁”情,参差错落的建筑美。

第五部分:作业,赏析诗词中叠词的艺术效果

反思:这篇微课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内容紧凑、逻辑性强、导语新颖、设问恰当、分析透彻、总结到位。总的来说,是一篇比较成功的微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学生也很喜欢,而且普遍反映确实能学到东西。同时,对微课的使用时间,我在17级计算机专业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实验。我发现本微课在课前使用效果更好。在课前,学生登录平台观看,可以反复观看,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有机会查阅资料,比如微课中提到的平仄问题,有的同学不明白,又很感兴趣,课前就查阅了很多资料。因此,对理解整首词,乃至对整个古典诗词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热爱古典诗词的种子。而在课堂的使用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一是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二是学生缺乏充分的思考,交流不够充分。笔者认为,课前学习,课中回放的效果会更好。

二、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

由此,笔者总结了微课教学设计的一些简单方法技巧,以供探讨。

1.解决学习痛点:微课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5至10分钟),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这就要求微课的内容要精、细、准,所以微课的选题和切入点尤为重要,要抓重点、难点,要发散但不能发散过多,解决学生学习的痛点。

2.拉近心灵距离: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教师一定要安排适当的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在提问时可多用“你”做称呼,而不是“你们”,这样在冷冰冰的屏幕前可拉近听课学生的心灵距离,提升听课效果。

3.符合認知规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针对微课选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出科学合理的答案。

三、微课教学应用展望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种混合式教学的尝试,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微课和混合式学习进行融合实施教学。充分挖掘传统课堂的优势,开发适合的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更多的优质微课,将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微课被赋予了改进教学的希望,借助微课的移动学习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如何将越来越多基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学习方式和传统课堂整合,是持续不断的研究话题。微课的应用实践之路仍处在探索中,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声声慢》教学案例[J].考试周刊,2014(4).

[2]简成茹.高职语文教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音韵平仄词人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词人的职业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林逋梅妻鹤子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