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叶知爱

2019-06-11高娜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性美亨利教学设计

高娜

【摘要】《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代表作品。欧·亨利的小说被称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作品中以写人性美的小说最为突出,尤其感人的是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作出难能可贵的牺牲。正是在这些小事上,他们达到了自己精神境界的制高点,《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是这样一部彰显人性美的作品。

【关键词】人性美;欧·亨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

高中小说教学,其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记忆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切实体味语言的丰富意蕴,充分体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和推动他们追求比生活本身更高远的东西。

基于此,我认为小说教学应该重视培育学生的三个意识:

1.珍视学生的初读体验,注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阅读应该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应该引导学生“素读文本”,零距离接触文本,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悟和困惑。

2.把小说当作小说来读,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形式意识。故事是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小说必须讲故事,但是如何讲,怎么结构故事,怎么刻画人物,不同的构思体现着作者不同的匠心,引导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妙处。

3.引导和鼓励学生亲近语言,咬文嚼字,注重培育学生敏锐的语言意识。通过独特的语言,使人物站立起来,体味著其中深藏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人物形象,从而把握小说主题。

2.反复揣摩语言,感受语言表现力,欣赏文本精巧的构思。

3.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三、教学方法

1.阅读法;

2.讨论法;

3.问答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作家,学习一篇小说。有人是这样评价这位作家的。有人说,读他的小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有人说,读他的小说,不到最后,你永远猜不到结局;还有人说,读他的小说,你才知道什么叫温暖。这位作家就是欧·亨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欧·亨利,学习他著名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

(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作家简介

问题:关于作家,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补充,掌握以下的要点:

1.美国短篇小说家;

2.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 美诗》;

3.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整体感知

问题1:小说中,围绕常春藤藤叶,写到了哪几个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

明确: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琼珊 苏艾 贝尔曼

(板书:琼珊 苏艾 贝尔曼)

问题2:他们围绕着藤叶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

明确:学生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朋友,把琼珊关于叶子的荒唐想法告诉了贝尔曼。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新燃起了生的欲望。琼珊脱离了危险,贝尔曼却因病去世。苏艾告诉了琼珊叶子不落的谜底。

(四)小说研读

活动:分角色朗读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的问题

问题1:是苏艾把琼珊认为这片叶子可以决定她的生死的荒唐想法告诉了贝尔曼,也是苏艾把贝尔曼画上了最后一片藤叶的真相告诉了琼珊。在小说中,她是个纽带式的人物。结合小说中的语句,谈谈你心中的苏艾是个怎样的姑娘?

学生自我阅读,相互补充,明确:苏艾是个重友情、善良、体贴、细心的姑娘。为了朋友的病情,会痛哭流涕,不知所措;为了给朋友治病,努力挣钱;为了朋友不胡思乱想,故作轻松,会说善意的谎言。

问题2:为什么不是苏艾而是贝尔曼画上了最后的常春藤叶?

学生再阅读,各抒己见,有以下几种见解:

a.苏艾没有时间去画,一直陪在苏艾的身边,一直忙于画画挣钱治病。

b.苏艾没有想到,她太担心琼珊了,看到琼珊如此消沉,年轻的苏艾已经慌了手脚,手足无措,甚至向贝尔曼吐露了自己的烦恼。

c.苏艾不敢贸然去画,两人如此相熟,怕画风露出破绽,弄巧成拙。

d.贝尔曼也是很关心这两位年轻的艺术家

问题3:这其实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 中。意料之外,这片叶子竟然不是琼珊最好的朋友苏艾画的,可是又在情理之中贝尔曼也是十分关心两位年轻的画家。小说中哪些细节体现出贝尔曼的含蓄的爱?

学生分角色朗读,畅所欲言,明确:

a.他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的一只看家狗。——表面无情,实则很关心。

b.老贝尔曼两只发红的眼睛显然在迎风流泪,他十分轻蔑地嗤笑这种傻呆的胡思乱想,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 表面愤怒,实则关心。

c.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时我们就可以都搬出去 了。——把自己和她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d.后来他们默默无言,彼此对望了一会。——大爱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结:

我们不得不承认老贝尔曼在付出爱心的时候,他的理解更为透彻。年轻的苏艾想到的都是如何努力挣钱为朋友治病、如何安慰朋友一些具体的事件,而老贝尔曼则显示更具智慧,更知道琼珊需要的是什么。其实苏艾说出善意的谎言时也很有智慧,但是智慧也是分大智和小智。阅历的深浅往往也会影响到智慧的大小。老贝尔曼十几年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他更清楚此时的琼珊最需要什么,所以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之时,他毅然决然地画上了它。

問题4:这片最后的藤叶对琼珊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相互补充,明确:原来的琼珊是一心等死——现在由于这片不凋落的叶子,她开始努力地求生,是她活下去的勇气 希望。(板书: “死”“生”)

总结:

是贝尔曼用爱心,画上了最后的叶子;是苏艾用真心,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朋友;是琼珊用信心,努力地活下去。是他们一起帮助琼珊浇灭了死亡的念头,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把。

(五)拓展延伸

问题:在西方人眼中,把上帝派来给人们送去温暖、幸福、快乐、希望的人叫天使。你觉得这部小说中,谁更符合你心中天使的标准?

学生畅所欲言:

大部分学生会聚焦贝尔曼。贝尔曼:非常伟大,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手中的画笔就像是天使手中的魔法棒。只要他有金子一样的心,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使。

苏艾:那么温柔,那么体贴,那么不离不弃,就像是天使带给人温暖,永远陪伴在人们身边。

琼珊:她也很适合做天使。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也会给别人带去希望。一个饱尝痛苦的人,更知道痛苦之中的人最需要什么,会给他们带去最温暖的慰藉。

(六)总结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或是自己的天使。当有人身处困境之时,让我们用爱心、用真心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因为这就是——爱。爱是人类最伟大的奇迹,爱是人类最伟大的语言,爱是人类最公正无私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七)板书设计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人性美亨利教学设计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找找看
大公鸡亨利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