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应用

2019-06-11张晓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业经济推广

张晓锋

[摘 要]先进科技的应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会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本文就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的农业科技发展体制的变迁、农业科技应用的现状,以及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等做出了相应的介绍和仔细的分析。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农业科技发展概况

1.1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发展体制变迁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的利用率较为低下,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相关的科技利用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科技利用率极其低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业科技的利用逐渐重视起来。从1980年以来,有关恢复农业科技利用方面的相关文件也多了起来,社会各界也提高了对农业科技的认识。

1982年以来,国家针对农业发展开始颁布中央一号文件,从恢复和健全农业推广机构到“火星计划”的实施,农业科技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我国科教兴农的基础,使得科技进步从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改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为了适应新环境,农业科技必须要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就需要深化农业技术体制改革。随着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我国的农业科技的发展被正式纳入法律体系,走上了农业科技依靠法制规范的道路。相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中央到地方,在县一级以下的乡镇甚至村一级的领导人都有接受农业科技培训的意识与行动,普及农业科技已是民心所向。

2000年,中共中央颁布3号文件,国家为了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要求各级政府拨出专款作为当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启动资金,并且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2003年中央3号文件,将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新时期发展农业的重要任务。这一文件加快了我国农业技术的转化率,也通过培训、学习的手段,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对农业科技的应用能力。

2004年中央又開始颁布中央一号文件,时至今日,已经连续15年。在这15年之中,中央从“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劳动者普及”三个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与安排。在技术创新方面,农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互联网+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使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一个整体;在政策支持方面,从2004年到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对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具体的要求,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持;在劳动者普及方面,政府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知识水平低下、应用能力较弱的农民进行培训,进行技术指导,使得科技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全面提高。

1.2 农业科技的应用现状

科技是促进农业向前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先进的农业科技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人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越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从广义的农业科技来看,不仅包含了农业技术的创新与研发,而且包含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体制的革新。农业科技的革新也伴随着农业经营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就农业科技应用来看,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

在国家的规范与号召之下,我们建立起了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从2005至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在不断的建设当中趋于完善。这一成就从宏观的层面牢牢把握住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与道路的要求,始终坚持科技的地位不动摇。

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经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组织,有关农业科技培训的讲座、亲自到田间地头示范等活动的次数增加。使得农民对接受新科技的信心增加。此外,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在1972-1980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产值增长量占农业总产值的27%;1981-1985年期间,其值提高到30%-40%;到目前为止,农业科技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我国的农业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的跨越。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逐渐替代了之前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为资本集约型、日本为劳动集约型、西欧为中间型,而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依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一条与国情相适应的道路。我国在实现集约型发展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地区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得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就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来看,我国相比之前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取得明显的效果,国家在此基础上向全国推行新的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现行土地制度存在诸多方面问题,国家进行了新的探索,在补充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摸索出了现在的土地流转制度。这一制度的转变适应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1 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业科技发展自身的问题。农业科技研发资金配置不够合理。广义的农业涵盖农、林、牧、副、渔五个方面,而农业科技资金在分配的过程中,基本不能按照这五个层次的产出比例来分配,会出现倾斜现象。据资料显示,在1996-2002年,政府对农业和林业的投资比例高于这两个行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产出比例。与之相对应的,对畜牧业和渔业的投资比例明显低于其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产出比例。这种长期的资金配置不合理必然导致弱势产业在发展的时候受到限制,发展速度缓慢。

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强调加大农业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而且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也制定了不少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涉及的支持补贴范围有限,大多都是列入国家计划的科技产品才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而大多数产品并不能享受到这种优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较少,大多是依靠政府和国家的支持,人们个人的投资以及来自社会的支持都相对较少。除了利用于科技研发自身的资金有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我国的农业科技研发人员的待遇不够高。

高技术型人才缺乏。目前在一些农林院校学生的实践次数不足,质量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导致其有科技产出的能力差,难以有更高的成就。另外一个原因是当下较为浮躁的社会风气使得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刻苦钻研的耐心,不能攀登科学的顶峰。由于科研经费的限制以及科研环境的差异,我国的高端技术人才引进的数量较少,也是高端技术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尽管国家一直在努力地引进人才,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

科研与生产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科技转化率低下。目前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者能真正接触到农民的机会较少,并不能真正地了解、满足市场需求。而科研行为大多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科研工作者只需要完成政府的科研任务,不接受来自市场需求的动力。其次是科研的成果单一化,只是注重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等,不能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上有更大的突破。

其次是农业劳动者在利用科技时存在的问题。目前来看我国能够在乡村参加农业生产的大多为留守在乡村的老人,其应用新的科技成果的能力较差,一是因为其本身的文化程度较低,二是因为其年龄过大而造成其学习应用的能力差。即使相关部门组织培训,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技术。再一个就是农民在家务农所得收入有限,而新型的科技入户将会增加农民的资金投入。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民经营土地所得收入并未达到农民预期的经济效益,如果增加科技投入将使农民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农民情愿不采用先进的科技。最后一个就是由于信息流通緩慢,因为农民的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日益更新的农业科技的了解不够,他们常常安于现状,不会考虑到发展变化的社会和先进的科技对自身发展的冲击,也不会过多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对应用新科技的动力与压力不够,基本上较少地考虑优质的科技服务。

最后是农业科技和农业劳动者中间机构存在的问题。农业科技想要真正地从科研人员下达到农民,必须要有中间环节的连接。在中间环节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编制体制不配套导致专业人员所学非所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很好地招聘真正有关专业的人才,所以一些专业型的人才根本不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 针对不足的改进措施

政府可以适当放权并增加扶持力度。因为政府过多的干预导致投资比例失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适当地放权,让农、林、牧、渔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与协调过程中实现良性合理发展。同时针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并且需要适当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为科研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学生及科研人员必须踏实、刻苦。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与风气,高校建设的内在活力不足,所以应该加强精神建设,让广大青年学生成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要想获得永恒持续发展,必须通过自己“造血”,不能光依靠外界“输血”。自身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农业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科研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农民需求,让科研与生产实际接轨。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真正落实科技学习成果。尽管有许多的落后地区农民劳动者的年龄已高,但是科技推广培训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推广,不必拘泥于讲座、座谈等形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录像、印发带有图例的技术资料等方式来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通过树立科技应用榜样,培养示范户,让农民之间互相学习,相互竞争,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养的目的;政府应为使用新技术的农民保驾护航,解决后顾之忧。农民的收益较低,在使用新技术时必然会加大资金投入,导致农民的科技更新效率低下。政府应该完善技术更新补贴政策,而且应该尽量避免繁琐的补贴程序,让更多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加快科技更新的速度。

加强科技推广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要定期地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使农业科技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让权力能够真正与相关人员对接,最终让权力能够更好地被行使。

[参考文献]

[1] 王济民,张蕙杰,刘春芳,肖洪波,梁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3(08).

[2] 徐冬青.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学海,2003(06).

[3] 田闻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演变与现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S1).

[4] 朱世桂.中国农业科技体制百年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5] 任伟.现代农业推广体系与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

[6] 袁纪东.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7] 刘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农业经济推广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浅析南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