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小班化高效课堂识字教学研究
2019-06-11陈平
陈平
【摘要】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中,识字写字教学意义重大,作用明显。农村教学点在识字教学中仍存有不少问题。笔者紧紧围绕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及评价问题探究,以此实践,从而推动农村教学点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识字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小班化;识字教学;策略;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语文课程中,三维目标要体现出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掌握大语文观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可见,在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中,识字写字教学意义重大,作用明显。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师生发现,农村教学点在识字教学中仍存有不少问题:教学方法单一,阶段特点不明,课堂设计不精,运用媒体不良,学生负担过重,缺乏能力培养对策,对农村特点把握不准,家校配合不给力等。当前,农村小班化教学是现在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如何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高效课堂识字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一、遵循理论,拓展思路
生本理念指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导引领、学生要主体参与、教科书要例而不范。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小学特级教师斯霞在《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经验选编》等书中主张,对于字、词的理解,尽量通过直观的实物、图画、模型、动物的观察演变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心理学认为,儿童识字认知的心理过程:一是感知字形(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二是分析字形(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三是循声解形(把编码的信息也对该字的特点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线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二、立足农村教学点小班化现状,把握总体教学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在农村教学点小班化高效课堂识字教学中,我们践行了以下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彻底改变以往大班级教学方式,考虑到小班化学生少的最大特点,备课时尽量顾及班里面的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习惯、家庭环境氛围等方面都做到心中有底数。备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做到举一反三,活用巧用,整合资源,他山之石,为我攻玉。备学生时,将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互帮互助,迎难而上,聚力解难,收获知识,共享成功喜悦。备教法时,分解重难点,实施目标坡度设计,练习弹性设计,作业优化设计,使能者跃之、善者跳之、好者趋之,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驱动自己逆流而上,寻快乐源泉,滋求知心田,做幸福的逐梦人。
(二)选择适合小班化的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学,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将作为主体的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彻底调动和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全程参与课堂互动,调动学生丰富情感,使其全身心活跃课堂氛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学习、情境学习等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求知,在兴趣中掌握基本技能,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分享喜悦,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1.游戏识字。由于小班化学生人数少,可保证识字游戲全员参与。可以玩“找朋友”:把要学的生字与拼音分开,首先在黑板上贴上要学生字对应的音节,再把对应的生字卡片发放给每一个学生,然后要求根据音节找到“好朋友”,即相应的生字,看谁找得又准又快,然后举起卡片,领读全班识拼音认汉字。
2.故事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统一表意的方块字,合体字多,独体字少。这种构字特点使汉字易于学习、掌握。结合汉字的这些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编写轻松、有趣的小故事,不仅使学生愉悦,而且故事中的具体情景,深深吸引了孩子眼球,孩子在无意识中将这些陌生的汉字深深印记在心里。如在学习“街”这个汉字时,我们可以编成这样一个故事:华人出(行)美国去创业,开土地(圭)修房子,中间大路宽,两旁房屋多,取名唐人(街)。
3.图文结合识字。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天真无邪,想象力丰富,喜欢涂涂抹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将儿童绘画的兴趣引入到识字教学中。比如,在一年级进行看图写词写句时,教师可以把绘画和识字结合起来:学生画一幅有鱼、有池塘、有大树和小草的图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条鱼、很多水、一棵树和许多小草”等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兴趣,强化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4.猜字谜识字。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 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胡”字的谜面为:十字路口,玉盘高空悬;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5.多媒体识字教学策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有效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均配置了标准化的班班通一体机和电脑室。现阶段,受此政策普惠的农村各类学校均有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其图像、文字、声音、颜色、光线并茂集一身,通过模拟环境,刺激感官,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6.字族文识字。以字族文作为载体进行识字,就是遵循汉字识记规律,结合课程认字目标,将所识记的汉字归成字族,编成朗朗上口的文本,利用字族的字义类推、字音类聚、字形类联的规律,创设熟悉的语境,在情景中学汉字,去繁从简,简化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7.体验式识字教学策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师应多花一点心思,本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农村地名多以“屲、湾、庄、坡、门、沟、川、坊、滩、坪、窑、寨、咀、坑、洼、崖”等地貌性极强的字命名;带有农村话语的词语:涝坝、旮旯、窟圈、河湾、搅团、馓饭、懒疙瘩等;农村的野生花草:马齿苋、蒲公英、马齿苋、扫把草、灰灰菜等。
三、教学评价
识字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预设目标参评和常规效果参评相统一的原则,具体是:
1.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识字由易到难、寓教于乐、以写促认、学以致用的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创设情境、语境进行教学;是否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汉字的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看形、读音、想义的习惯;是否运用多种模式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否在课堂上结合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运用较直观的方法识字,教给孩子多种识字方法;是否把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整合起来,让孩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3.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是否有积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习惯、情感)是否得到持久性的提高。
其一,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一是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评价识字能力,要考查学生是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做到“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二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识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其效果远胜单纯地识记某个字,这样认字识字印象和记忆都深刻。
其二,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评价,学生是否将原来单调无味的读、重复的写、机械的记变为有情有趣的看、有滋有味的想、有感有触的实践、有声有色的渲染;学生的识字的情感态度是否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识字是否由愉悦的情感转变成具体的行动和习惯,从而知行合一,主动识字将成为他们生活所需和自觉行动。
我们千寻万觅地总结识字教学方法,但我们千万不能丢掉最好最优的教学策略——“爱和童心”,用爱滋润学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用童心和儿童对话,使自己成为儿童,宽容待物、多引导、勤督促、常鼓励,一起与学生构建起有温度、有厚度、有宽度的语文课堂,充满爱的课堂,让学生如饮甘饴,如沐春风。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