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副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设计

2019-06-11唐德权肖自红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信息系统精准扶贫

唐德权 肖自红

[摘 要]目前精准扶贫工作重点仍然集中在山区县的边远农村,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在能够有力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的同时探索更适宜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且高效的发展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下,急需统一标准、统一归档、统一管理的农副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上达到精准的目标,提高扶贫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帮助我国贫困人口地区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许多专家学者对精准扶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但是提出的扶贫策略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精准扶贫研究,且多是从宏观层面给出的政策性建议。在互联网时代的环境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精准扶贫,尤其是将农副产品生态旅游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发挥贫困地区的优势,进行智力精准扶贫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新的视角和思路探索和研究基于“互联网+”情境下的精准扶贫,提出“互联网+农副产品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的“企业+科研单位+农户+基地”的扶贫模式,通过这种扶贫模式的推广,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

1 系统需求分析

要对信息资源大整合进行有效分析,以科学建档立卡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组织开展基础信息调查摸底,打造精准到村、户的坚实工作基础;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对扶贫动态的精准化反应,建立扶贫工作信息库,切实提升各级查询情况、研究决策、反馈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通过因村派人和结对帮扶等措施,逐村逐户制订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同时实现帮扶工作的量货考核。对贫困村的项目建设需求逐村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列出“缺口清单”,把涉农项目与扶贫整合,做到具体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无缝对接,切实实现项目效益大化。利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围绕扶贫政策、贫困对象、帮扶干部的综合信息管理和帮扶需求,构建精确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面向贫困对象建档立卡,确保底层扶贫数据的精确采集和录入;建立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信息资料库,实现因村派人精准和结对帮扶精准;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审核工作,保证资金精准下发及追溯管理;建立面向扶贫参与单位、各应用主体的工作管理平台,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考核;建立完善公众门户网站,实现扶贫工作的透明公开。

2 系统设计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重点仍然集中在山区县的边远农村,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区是人们备受关注的关键区域与重要群体。虽然山区农村地处边远,但其生态条件则比较优越,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值得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在能够有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的同时探索更适宜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且高效的发展新模式。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互联网+现代农副业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从底层扶贫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归档、统一管理着手,达到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目标。

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框架设计为1+1+1模式,即一網一台一中心。一网就是扶贫办门户网站;一台是扶贫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包含建档立卡管理、帮扶信息管理、资金项目管理、帮扶考核管理、数据统计管理、APP手机客户端管理等六大子系统;一中心是依托相关政府部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整合涉贫信息资源,建成贫困信息、帮扶信息、资金项目、政策资讯四大数据库,为扶贫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图1中的功能说明如下:

(1)建立精准识别档案库

基于大数据hadoop技术搭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政府提供真实、准确的扶贫户、扶贫人员和帮扶责任人信息,平台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并经过验证。

(2)精确匹配结对关系

形成贫困对象和帮扶对象的结对关系,建立长期帮扶机制。扶贫办提供内部扶贫结对关系资料,平台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推荐、结对。

(3)精准帮扶行动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建立贫困对象求助需求和帮扶对象意愿的直连,把社会依靠力量和党员帮扶纳入精准扶贫体系。

(4)精确管控,过程监督

通过对贫困对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时掌握帮扶记录、脱贫、致富最新工作进展,进而推动扶贫工作过程的监管和督办督查工作。

(5)农副业生态旅游推广服务

植入农副业生态旅游电商插件、咨询插件、法律援助插件等多种应用,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条件、扶贫政策环境、贫困地区旅游氛围、周边热点景区的带动效应、文化节、旅游产品交易会等提供服务。

3 关键技术

为解决目前的贫困数据掌握难题、资金到户监管难题、扶贫政策宣传难题、脱贫进度跟踪难题、帮扶工作考核难题、精准分析决策难题、群众诉求传达难题、数据安全保障难题,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1)基于hadoop技术的大数据系统搭建,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快速、便捷和高效的优势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2)MapReduce为海量的数据提供了计算和动态数据调整,进行科学精准的统计与分析工作,为扶贫工作决策的依据;

(3)结合大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为扶贫工作提供分析和决策,利用Spark技术和ETL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结合BIEE(Oracle Business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Edition)、QV(QlikView)和tableau等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展示,为做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系统;

(4)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综合分析建立数据中心,对农副产品生态旅游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建模,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切片,切块,向上、向下追溯规划并实现业务分析,包括趋势分析、构成分析、对比分析等,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预警;

(5)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给用户的是形象化的数据,包括趋势图、对比图、甘特图、仪表盘等更加直观的指标图形;

(6)系统功能实现关键技术包括贫困化层度、帮扶进度、资金配比、扶贫效果指标、地图等丰富信息。

在以上关键技术基础上,精准扶贫信息系统设计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计算的一个科学管理平台,结合当地农副产品特色生态旅游,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扶贫工作信息系统。系统解决当前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不确定、不精确的情况而设计,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扶贫项目管理、贫困组织和人员管理为主要的业务实现目的,将管理工作信息化、结构化,高效率地进行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另外,系统设置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将用户类型分为管理员用户、县级、乡镇级、村级四种系统用户,以满足县乡村三级对于系统使用的不同需求。系统将使用用户精确到村级,真正满足实际的扶贫工作需要,并且建立有日志系统和通信系统,日志系统为扶贫工作的监管做出保障,而通信系统更加提高县内的扶贫工作的效率,管理员用户可以对系统数据做备份和恢复操作,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在应用层面支持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支持3G/4G网络,支持移动云计算模式,用户通过手机APP或浏览器实现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适用工作环境广泛,操作方便。

4 结论

系统在设计上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加快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建设,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致富,加大传统古村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项目申报。目前系统已在3个乡镇,5家生态农家企业进行试点,据大数据分析平台计算,今后每年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万元,每年新增就业人数10人以上。在研发试点两年多的探索与研究以后,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将精准扶贫系统功能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并面向省内推广。产品成熟推广达到设计能力,建立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农副产品生态旅游精准扶贫识别分析辅助平台,目标是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17(07).

[2] 赵婷婷.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信息系统精准扶贫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