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民间故事传递教育“正能量”

2019-06-11李玮玮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正能量道德品质

李玮玮

【摘 要】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利用民间故事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养分,从幼儿园的环境、课程构建、一日活动组织、家园共育等多平台、多层次、多角度来影响幼儿的道德认知,唤醒幼儿关心周围世界的天性,帮助幼儿理解并形成终身受益的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民间故事  教育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道德品质教育更是幼儿人生之初的“必修课”。 在幼儿园中加强幼儿道德品质教育,不僅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它更需要“正能量”的推动,我们紧紧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充分挖掘民间故事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养分,让幼儿通过民间故事的启蒙得到道德的感召,帮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认知和情感的良好发展,形成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品质氛围。

一、在浓厚的环境中感受道德品质教育“正能量”

“处处是教育之地”是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特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建设原则。环境就像一面隐形的镜子,它可以折射出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促进孩子的发展。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将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我们注重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处都成为教育的场所,为幼儿园实践道德品质教育提供环境支撑。在楼梯上布置温馨的“童心画故事”图片和话语;在大厅布置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微景观”,通过不同的景中趣活动帮助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表达对民间故事品质的认识。在走廊上、转角处,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文明礼仪图片,引导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在活动室,创设由教师和幼儿各种活动照片组成的“关心”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爱的教育”;在楼梯上,布置孩子们的各种绘画作品:主题有“帮助别人”“团结友爱”“保护环境”“热爱国旗”等,让幼儿从中得到启蒙和熏陶。

在积极营造道德文化磁场的活动中,我们把经典的、富含教育品质的民间故事内容整理成册,开展“我读民间故事”系列活动作为新教师的园本培训第一课,让教师从我做起,做孩子道德品质学习的榜样。新生家长会上引导家长提高礼仪教育的认识,请家长一起参与到“爸爸妈妈讲民间故事”活动,鼓励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活动中。这些隐形的教育环境对幼儿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无痕、静态地传达着道德品质的知识。

二、在丰富的课程中推进道德品质教育“正能量”

在民间故事游戏活动的课程中,老师、孩子是最有力的推进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民间故事”为载体,挖掘其中道德品质教育价值、主流价值观等教育元素,甄选“感恩、勤劳、勇敢”等主要关键词内容,根据民间故事的主题寓意,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分层目标的制定,在园本课程中整合了幼儿社会性情感教育的目标,并结合游戏活动利用周围真实世界的丰富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道德品质教育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实践性,让幼儿自己在实践中经历,在体验中学习。在真实场景中的体验活动对幼儿道德认知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围绕在幼儿身边的各种形式的爱,除了亲情以外,小伙伴之间的亲密和友爱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经验。比如在《快乐做客  友爱同行》项目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去朋友家做客”的平台,用意在于促进孩子们进行伙伴交往,唤起孩子与社会行为的情感共鸣,懂得要学做一名爱、善、礼、信的好孩子……孩子们在前所未有的多彩活动中 ,亲身体验了友情的可贵,懂得与同伴交往 ,学会照顾他人的需要,提高了他们乐群 、亲友、合作、共享等积极交往的能力。伴随着这一温馨的亲历体验过程,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有关与人交往的丰富道德礼仪认知,更有价值的是他们对同伴那份浓浓的情感。

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游戏,为提高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游戏趣味性,我们还将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浸润幼儿心灵,鼓励幼儿通过自主自发的创作来表现美。比如在“民间故事戏趣节”主题活动中,通过“童心看故事、童心说故事、童心绘故事、童心玩故事”等游戏主题,生动而诗性地展现儿童视角下的民间故事情节。在表演民间故事《阿福阿喜》活动时,他们心中有着自己对角色的定位,有的就直接扮演着故事中一块大石头,他说,我会像大石头一样一动不动,我还可以站在旁边为阿福阿喜打斗青毛狮子喊加油……就这样孩子们把这些人物形象加上奇幻、美妙的想象,通过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表演,寓教与乐,使抽象的道德品质概念在幼儿头脑中整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在一日活动中践行道德品质的“正能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幼儿践行道德品质行为的关键。我们把道德品质养成教育贯彻于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之中,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品质教育、生活习惯的培养融入日常生活,在晨间谈话中、在区角游戏中、在外出参观中……逐步地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如:进餐习惯培养时,我们利用平时的生活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讲述一些关于餐饮礼仪方面的小故事,在餐前,注重对幼儿进行盥洗能力的培养,使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在进餐时,指导幼儿独立进餐,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不浪费粮食,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等,对于个别进餐习惯不好的幼儿,教师就利用身边好的同伴的榜样鼓励他们,要求他们向好的同伴学习。我们从民间故事中挖掘道德品质的元素融入分解为幼儿可操作的日常行为,如“每天擦桌椅、每天照顾花草”进行“勤劳”的日常习惯养成教育;“我会一个人进幼儿园、我不怕黑、摔倒了爬起来”等“勇敢”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用“儿歌诵唱”“图标教育”等形式让幼儿开心的养成习惯。同时我们将道德品质教育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积极采用叙事性的评价方式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

四、在家园合作中传递道德品质的“正能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教育延伸到家庭中能够很好地传递道德品质的“正能量”,注重家园联系,使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有机配合,共同实施对幼儿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我们结合各类传统节日如三八妇女节、端午节、中秋节、敬老节等,设计适合幼儿的亲子活动,以项目亲子游戏为主,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如重阳节来时,带领孩子们来到惠山区颐养院开展活动。孩子们给爷爷奶奶们敲敲背、揉揉肩、捶捶腿,说说祝福的话语,通过活动不仅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重阳节,更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重阳节”的传统文化,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真实情感。

教育的价值是“唤醒”,课程的价值是“滋养”。我们期望通过民间故事融入课程,给幼儿以美德熏陶和体验,滋养童心,涵养童趣,充盈孩子们的认知情感。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将深入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将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勇于实践,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垂仁.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新课程.上旬,2016(06)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正能量道德品质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好奇”的代价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哪双是自己的脚
中国为何少有民间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