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整合培训模式研究

2019-06-11秦立公朱可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乡村旅游

秦立公 朱可可

[摘要]旅游业对振兴乡村经济,带动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关乎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考量培训相关利益主体的基础上,从知识传递的角度设计针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合培训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知识传递;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旅游业愈发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势头增长强劲,旅游业逐渐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村就业,实现农民创收增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约30.57万个,从业人员近845万人,带动672万农户受益。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从单一观光式向综合休闲式转变,追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农村旅游从业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直接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其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对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消费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也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二次旅游意向。在旅游业升级转型和消费者消费需求多元个性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从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的提升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保持人力资源先进性的重要方式。保障乡村旅游业的活力,人是首要因素,即要保障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从知识传递视角出发,整合培训相关要素,协调培训参与者各方利益,设计符合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实际情况的培训模式,促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

就全国范围而言,参与过培训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受到培训资源投入限制的影响,许多针对农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需要受训者自己摊付部分费用,如车费和食宿费,再加上培训推广不足的影响,许多从业者不了解培训能够带来的价值,因此并不愿意花费成本参与培训,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怀有抵触心理。一方面揭示了培训资源投入不足的现实,另一方面揭示了培训宣传推广工作有待加强。

2.2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缺乏系统设计

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确定到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是各个要素和环节优化组合的过程,各个部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衔接性。而目前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培训流程。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存在很大的偏差,许多培训项目的培训层次较低,同时存在非均等化现象,如忽视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培训内容单一且不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如多是集中于服务人员基本技能、道德素质等方面,无法满足从业者的更高层面的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培训积极性。

2.3 缺乏乡村旅游培训的师资条件

国内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近几年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从业人员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各高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却较晚,具有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数量较少,培训人才的增长跟不上从业人员增长的速度,此外各地针对旅游培训人员的培养项目尚未成熟,乡村旅游培训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相对薄弱。

3 知识传递模式分析

知识可以划分为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外顯知识指可以用语言、文字等进行编码或传递的知识,具有系统化、标准化、模式化等特点,如图片、书籍等。内隐知识指无法被语言文字等编码传递的知识,具有复杂性、个人化的特点,如个人通过长期从事某项活动产生的认知或经验,这些知识往往属于个人所有,难以通过某种具象化载体直接传达给他人。外显知识的获取通常是处于正式的教学环境中,且在接收者有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通过教师或特定人员的讲解和指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内隐知识往往无法通过正式的教学获取,而是在自然状态下无意识地被个体理解掌握,可以是多个个体间交流的结果,也可以是单个个体从事某项活动产生的个人认知。知识的传递可以划分为四种模式。

3.1 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

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也可称作知识的组合,即接收者无加工地掌握外显知识,或将外显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如学生参加应试考试,译者翻译图书等。外显知识向外显知识的传递本身不包含创新性,但却是每一个个体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足够的外显知识,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3.2 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

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也可称作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内化往往是通过个体实践或领悟得到的,如学生参加实习实践,艺术家的创作感悟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实现外显知识转化为内隐知识的有效途径。

3.3 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

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也可称作知识的社会化,即传递者将自己的内隐知识传递给接收者,接收者形成自己的内隐知识,如中国传统工坊中的师带徒、父教子等。内隐知识向内隐知识的传递一般需要较长的过程。

3.4 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也可称作知识的外化,即个体通过具象化载体使自身掌握的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的过程,如教学人员编写教材,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等。

4 基于知识传递视角的整合培训模式分析

在充分整合培训相关要素、考虑各参与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基于知识传递的视角,本文设计了针对农村旅游从业者的整合培训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纳入旅游行业协会、高校、高校学生、农村旅游消费者、农村旅游从业人员五个主体,其中旅游行业协会、高校、高校学生、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四个主体之间通过特定方式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交流。旅游行业协会和高校通过编写教材、制作课件实现自身内隐知识的外显转化,传递给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培训接受外显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经营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内隐转化;高校通过将实际培训中遇到的真实事件改编为案例,为校内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实现外显知识的传递,而学生通过深入农村旅游实习实践,实现外显知识向内隐转化,提升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创业思维和技能,有利于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振兴乡村经济活力。

作为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的上层设计,培训模式必须遵循阶段性、层次性、实用性的原则。接下来结合培训模式设计原则,从培训主体、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目标、培训层次和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估几个方面对基于知识传递的整合培训模式进行分析。

4.1 培训主体

培训主体的确定即解决“谁来培训”的问题。旅游行业协会作为非盈利机构,能够吸收旅游行业带头人、相关科研人员等具有专业技能的成员,因此具备优良的培训资源条件。此外行业协会还具备强大的横向和纵向沟通能力,在政府和旅游从业人员间起到桥梁作用,能够积极促进旅游行业内部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行业协会还具备规范行业行为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农村旅游业经营与培训协同良性发展的局面;高等院校作为地方人才资源、科研资源的聚集地,在理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大背景下,仅仅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学需求,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将理论成果传递给受训者,另一方面实现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此外将培训中的真实事件编写成案例,整理成教学资源,反哺校内学生,实现知识利用最大化和双向传递。在培训教材的编写方面,行业协会由于拥有更多经营者,适于编纂应用型教材,而高校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更显著,适于编写理论型教材,二者结合使得培训资料的设计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

4.2 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目标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计划开展的前提,是对受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的整体把握。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使培训做到量体裁衣。培训需求分析直接决定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目标回答的是为什么培训和预期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培训目标的确定要以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为中心,满足其需求动机。对于培训主体而言,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目的是提升其综合素养,掌握旅游行业相关技能,促进农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来说,接受培训是为了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满足收入增长的愿望。整个培训计划的实施要以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现实需求为前提。培训目标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为显著提升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知识,而中長期目标以农民自我学习为导向,使其主动成为符合当代旅游业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标的确定,一方面为培训效果的衡量提供基准,一方面使整个培训进程有章可循。

4.3 培训层次和培训内容

培训层次的划分依据有多种,包括受训者的职能分类、性别等。在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最普遍的经营单位即家庭中,演化出管理者和普通服务人员两类职能,针对两类职能人员开展差异性培训十分有必要,可以节约培训资源,合理利用培训成本。依据培训层次确定培训内容,农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内容应当包含两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培训,二是发展技能培训。基本素质培训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当接受,但应以普通服务人员为主,包括基础文化和技能、道德认知、服务意识、安全知识等,其目的是为给农村旅游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提升其满意度和二次旅游意向。发展技能培训主要针对管理者,包括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等,目的是使管理者吸收旅游经营的相关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根据曹李梅等学者的研究,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和性别高度相关,女性对财务、营销、管理和安全方面培训知识的需求更高,而男性则更倾向于接受烹饪培训。培训内容要切实考虑性别差异,有利于受训者主动参与培训,更好地接受吸收和应用培训知识。

4.4 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的选择即解决“如何培训”的问题。随着农村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掌握网络基本操作,针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体量大、位置分散的特点,宜采取远程网络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纳入行业协会成员,高校教师和农村旅游从业者,上传培训资源,使受训人员能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料,同时在平台内部实现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实时互动,从业者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在培训平台寻求专家的解答。而对于面对面培训,可以以家庭为单位,采取自愿报名和定期抽选相结合的方式,如多媒体教学、实操训练、实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此外培训方式的确定还需考虑培训层次,如针对管理者,培训方式的选择应侧重培养其概念技能,充分调动其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如采取实境模拟和小组讨论。对于普通服务人员,培训方式的选择要求能有效提高其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如多媒体教学和实操训练等。

4.5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为了对培训活动产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和衡量。不同于企业员工,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属于独立经营,没有职能层级的隶属关系,因此通过硬性考核方式对其进行评估实际操作性不大,极易使受训者产生抵触心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其接受培训的意愿,增加下一阶段培训工作开展的难度。基于此,可以引入农村旅游消费者作为介质,由政府牵头,依靠旅游行业协会定期进行行业发展状况调查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通过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感受衡量培训效果,从而为下一阶段培训设计的优化改进提供实际依据。培训效果评估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培训工作封闭可循环,并不断优化,有利于逐步建立最适合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

5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整合培训模式具体实施路径

5.1 加强农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政府在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好组织者和保障者的角色。各地政府应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协调培训参与方的利益。在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基础上,建立专门针对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培训资源库,为从业者提供多元化的网络学习资料。加快农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培训材料的全覆盖发放。对于部分农村旅游从业人员不愿意参与培训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培训宣传工作,让其认识到参与培训对实现增收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参与培训的人员树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以推动农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5.2 建立系统性层级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调动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培训的重要途径。激励方案的制定一定要与提高农村旅游从业培训参与度的目标相结合。以村、乡镇、县为单位定期评选培训示范村、培训示范乡镇和培训示范县,实现评选指标的规范化和公开化,形成区域间的良性竞争局面,让广大从业人员树立主动参与,争当典型的意识。

5.3 加强多方合作,壮大培训师资队伍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好坏,与培训师资的优良与否息息相关,如今游客消费需求呈多元增长的趋势,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各領域的专业性培训人才数量也要逐步增长。旅游行业协会和地方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的聚集地,拥有优质的培训资源,政府部门在加强同行业协会和地方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吸收更多大学生进入到培训队伍中,加快建设一批实操技能与理论知识兼备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培训队伍,广泛开展农村旅游培训交流活动,让广大培训人员深入农村,同旅游从业人员建立良好关系。

[参考文献]

[1] 乡村振兴,明日可期[N].人民日报,2017-10-29(009).

[2] 李娟梅.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分析[J].成人教育,2017,37(09):52-55.

[3] 李娟梅.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教育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37(01):59-62.

[4] 俞继凤.我国旅游行业职业培训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04):55-58.

[5] 尚清芳.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从业者职业培训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3):52-57.

[6] 曹李梅,朱玉蓉.乡村旅游培训需求性别差异分析——以四川省民族村寨地区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03):64-68.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乡村旅游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模式与就业途径探讨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