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晒田控苗试验初探
2019-06-11李荷娟梁秋霞
李荷娟 梁秋霞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索水稻机插秧及最佳晒田控苗的时间,减少无效分蘖,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形成协调的“源库流”,设立合理的晒田控苗指标,完善机插秧集成配套技术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特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晒田控苗试验。
关键词:机插秧;晒田;控苗;经济性状;产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2-010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1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地点为汉台区宗营镇马王庙村和武乡镇王岭村机插秧百亩示范片。该试验田前茬为油菜,地力均匀,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是进行试验的最佳地点。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田间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在全区机插秧示范片统一退水晒田时,应分田块,定点调查晒田时每公顷分总茎蘖数,分别按照每公顷总茎蘖12万以下、12万~12.67万、12万~13.34万、13.34万~14万、14万~14.67万、14.67万以上档次统计,收获前检测同一调查地点的田间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水稻品种有杂交稻和常规稻,其中武乡镇王岭村机插秧示范品种杂交稻为川优6203,宗营镇马王庙村机插秧示范品种为常规稻黄花占,其他田管措施均同于机插秧示范片[2]。
3 试验田间观测示意图
试验田间观测布局。
4 试验过程
(1)武乡镇王岭村品种为川优6203,共调查12块田,每个观测点为10穴定点观测,每块田2个观测点,面积总共10.8 hm2。4月25日采用硬盘育秧,5月30日插秧,施用水稻专用肥33.35 kg/hm2(N:P2O5:K2O=9:6:6)做底肥,6月6日追肥时,每公顷使用尿素5.34 kg,6月25日退水晒田,9月20日收获时进行田间测产。
(2)宗营镇马王庙村品种为黄花占,观察记载方式与武乡镇王岭村相同,调查面积共计12.07 hm2。4月22日采用硬盘育秧,5月29—30日插秧,肥料施用方式及追肥均同于王岭村。6月23日退水晒田,9月18日收获时进行田间测产。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 产量
武乡镇王岭村杂交稻川优6203的最高产量为459 kg/hm2,最低为334.77 kg/hm2,所观测的12块田,产量均超过333.5 kg/hm2。宗营镇马王庙村常规稻黄花占产量均超过333.5 kg/hm2,个别田块的产量高达396.66 kg/hm2。
5.2 经济性状
无论杂交稻或常规稻,应尽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有效穗。从而增加穗实粒,提高产量[3]。
6 結束语
2018年,汉台区机插秧育秧、插秧、晒田时间都比较晚,每公顷总茎蘖数普遍超过试验方案制定的标准。由于机插秧前期分蘖慢,后期分蘖快而猛,所以难以按试验要求掌握晒田苗情。
参考文献:
[1]杨小敏,红忠,何文,等.汉中市机插秧水稻锌肥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9):9-20.
[2]臧存龙,王坚纲,蔡国华,等.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07(1):36.
[3]滕飞,李传友,陈惠哲,等.机插密度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