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19-06-11郝宏光

山西农经 2019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郝宏光

摘 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持。在资源流失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思想,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进行产业改革,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提高生产力。

关键词:农机具革新;可持续发展;农民素质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12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23 文献标志码:A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土壤、化肥、农药、农作物和水质等。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使用率,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衍生问题,我国不得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改革。这对提高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发展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机械化比例严重失调,大中型机械较少,小型机械成为主导,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动能机械泛滥,技术机械缺失。种植业和养殖业不能齐头并进,形成一边倒的趋势。技术水平偏低,生产能力落后,缺乏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部分生产企业偷工减料[1],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难以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提供有力的保障,难以提高生产力。

1.2 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来说,我国农业主要是跨区域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滞后。传统的种植业,发展不受重视,农机具落后,没有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达不到市场化的要求,供给关系紧张,区域发展不平衡,难以维系农业的发展。

1.3 机械化生产规模较低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民,更离不开农村。但我国目前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缺乏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农民收入不高,不愿意对农机具进行更新换代[2]。同时,政府没有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农民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有限的土地资源没有使农业机械化生产形成规模。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创新措施

2.1 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

在農业机械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基本要求,优化农业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2 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在农业发展和改革创新过程中,颁布了诸多促进农机发展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在制度、资金以及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2.3 增加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用无形的手来指引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农业机械化离不开自主创新,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先进的技术团队和过硬的技术是核心生产力。

此外,还需要取长补短,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经营模式,寻找符合国情的方法。

2.4 构建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先进的生产设备应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新型技术产品和生产模式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和畜牧业,形成产业链,发展经济网,以覆盖整个生产领域。

2.5 加强对农民农业技能的培养

农业离不开农村和农民,农民在新时代的发展环境下应该提高农业技能。政府应开展农业机械的使用指导和培训,指派专员下乡宣传,能够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2.6 农机的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农机的设计上更先进。传感技术可以有效分析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机械化可以有效控制化肥的使用量,使灌溉更均匀,更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罗锡文,廖娟,胡炼,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6(1):1-11.

[2]徐正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J].时代农机,2016(7):15-16.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