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2019-06-11刘嘉敏
刘嘉敏
摘要:经济发展到了非GDP需求的新常态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已经不再是考察重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工作内容。本文通过逐个要素分析的方式讨论了技术发展、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状况对新常态经济中城镇化进程以及居民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新常态化经济;城镇化进程;居民消费效应
一、新常态经济中城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型期,以往在国民生产总值L的总量增长需求已经放缓,取而代之的是对于中国改革前期经济结构侧重方向的调整,经济增速上的二次蓄力提升,以及对于前期改革政策的深入消化和吸收。我国社会向着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路线是社会规律性和历史规律性的必然结果。在经济新常态化的改革进程中,城镇化演变和技术改进,资本衍生效率提升等多方面经济发展的仁力因素均会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新常态对于经济结构和产业机构上的不断冲击和重组,许多产业性工作岗位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和转化速度产生了减缓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直接导致了城镇化演变的节奏和进程。要客服这种结构调整上的困难,我们必须把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并且把公共性服务职能深化到劳动力的流动和转化工作中去。
新常态经济的其他特征还包括资本衍生的对外流动方向。新经济常态化对于投资的总体数量上增长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作为评价经济发展优劣的新体系是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作为新型贸易的服务体系作为权衡经济发展优劣的标准。投资的潜力需要由内向外进行上的流向调整。在投资结构和资本运营效率上进行改革,让资本使用的制度上加以完善,经济规模上加以充分发挥,使创新和优势行业成为资本促进发展的动力和新的效益增长点。
经济新常态化对于城镇化的讨论主要锁定在城镇化演变过程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联系上面。次生重点在于讨论城镇化发展对于收入水平差别化和消费水平差别化的影响。比如,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于工业化发展并不存在相对于工业发展的落后现象。城市的大规模出现,对于非农业经济所用劳动力的比例具有大规模的提升作用。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是由于各省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政策所影响的结果,城市消费数量和质量受到城镇化发展的推进和制约。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速度过高则会有害于消费的增长,而我国东部的省份则通过非工业化就业者的收入提升来促进消费。所以,我们说,只有在城镇化形成局部规模的地区,其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才是积极有效的。
二、经济新常态的三大要素和居民消费效应
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农村和城巾发展呈现二元化状态,即农村中不再以闲散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业产业为代表,而是向着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部门进行转化。而且,随着新经济常态的不断深化,农村的主要劳动者加入城市产业链的趋势也会逐渐消退,这种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也会不断枯竭。中国经济虽然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转化的过程已经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的三类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均与世界前沿的科技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必须加强引进先进技术资源作为原动力;同时,中国的资本外衍形式已经不适合再以廉价的资源型商品外销的方式进行。中国的第一产业集中在农村,其他产业则集中在城市和场聆真化地区的产业链集合区域。但是,农村经济链和城市经济链的增长,都离不开三种经济新常态化的核心要素:技术因素,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
(1)经济新常态下的技术因素。中国的三类产业的发展基础均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2)经济新常态下的资本因素。我国目前资本的整体流向是由国内投资向国外投资逐步转变的态势。过去由于牺牲人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出口红利已经丧失。人民币在汇率卜不断与美元拉近距离。经济新常态中的资本运用,在三种产业中都无可避勉也要增加向国外南生的趋势。国内外投资的基础是国外同等行业相对于国内行业在投资产出回报上有较高差距。此时,国内产业中原有的投资部分才会开始向海外同行业部门转移。目前,通过分析,我国投资在海外的行业中,平均都有两到三个周期的投资回报利好差额。但是随着国外产业资源和人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国内产业经过t期技术增长后,资本将进行回流过程。有可能回到投资回报与国外差额成为正数的原产业当中来。而且,即使国内外两者的资本回报处于持平状态时,资本也会因为其对外输出成本和其他政策因素而留在本国产业中发捌佳动技术和效益产出的作用。
(3)经济新常态下的劳动力因素。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城市作为以往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聚集效应已经消失。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化的速度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在供应数量上也呈现枯竭状态。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化重点是第三类产业和服务业。同时,作为第二类的工业产业劳动力也已经向第三类产业开始转移。城镇化改造的质量决定了这些劳动力转化上的地域性方向。
(4)居民消费效应。目前,国内的居民消费规模大多是以现阶段收入和未来收入的预期差异作为衡量本期消费效应的最理想化模式。我们可以单独以本期和下一期的消费模式来讨论居民的消费效应影响。本期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大和技术产出的效率增高可以补偿对于第一类产业劳动力的流失的情况发生时,居民的收入会有所提高;同样,作为第三类产业,资本、技术产出率、劳动力三者因素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下一期居民收入的幅度要远远增加。而随着居民收人两期之间的净剩余量的正增长,居民消费效应对于产业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的刺激作用也日益明显。
三、城镇化与消费在实践数据上的验证
新常态经济中,加速发展的城镇化演变过程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是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数据汇总中得到实践性的验证。
2012年起,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2年到2014年间,中国的各省级城镇化改造率接近55%,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城镇改造水平则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2014年统计时已达到九成左右。该地区的年人均消费水平在三万元以上。而在2014年同年的消费统计上,其他省份的消费水平在年人均一万五干元人民币左右。在云贵和西藏地区,以及甘肃等城镇化改造水平较落后的地区,居民平均年消费水平则处于全国总体消费水平的最底层。通过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在城镇化高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会随着城镇化改造进程速度的加快而相应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则有所下降。这种下降,正式由于作为原有城市工业链中劳动力转向新型产业结构中的服务类行业所导致的。从效果讨论上讲,这也是劳动力价值被重新估价的一个正常现象。城镇化改造的进程拉近了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差异之间的距离。城镇化进程在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对于收入较低的地区则作用稍弱一些。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讨论经济新常态下三种要素对于经济结构的重建和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定性分析。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对于消费水平的拉升期。城镇化进程对于被改造中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的拉动力,这也说明作为新常态中,劳动力所获得收入价值体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郝岩.新常态下秦皇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2]姚玉琼.经济新常态下安徽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
[3]易培强.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
[4]戚淑兰.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