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保障机制的改革
2019-06-11李美先
李美先
摘要: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机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其保障机制中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像功能与职责定位发生混乱、负担加重、收入不足等等,在新时期,为从根本上保障公益类事业单位保障机制改革的完善性,需要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尽可能的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真正发挥出公共财政的作用与价值。故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公共财政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保障机制改革的影响与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公益类事业单位;保障机制;改革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国事业单位得到了创新发展与进步,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动性,这与国家财政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在公益类事业单一位保障机制方面,公共财政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与不足,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需對其加以研究与分析,提出司行性建议。
一、当前公益类事业单位保障机制中公共财政所存在的问题
(1)功能与职责定位呈现混乱性
严格意义上分析,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受到政府部门指导与管理的,所以,大多数职能事务与政府机关出现重叠与交叉现象,这样来,会导致自身功能与职责定位程序呈现出混乱性,与此同时,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到事业单位管理之中,巨过于频繁,但是因为管理方式比较僵化,缺乏专业性,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缺乏活力,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存在营利性倾向,并且在组织当中也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这种情况会降低服务效率,对最初的发展目的有所影响。
(2)布局与设置缺乏合理性
从当前的发展趁势分析可以了解到,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体量比较庞大,并且分布比较广泛,整体的布局与具体设置之间存在不合理性,这样则会导致社会资源呈现出浪费局面。换而言之,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利研以及卫生等多个方面,从业人数比较大,在单位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比如同一系统的不同级别便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公益类事业单位因为规模比较小,无法尽量集中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甚至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借理会受到行业、地区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分割为不同的体系,资源之间统筹协调失序,资源使用效率有所降低。
(3)负担有所加重
在与其他事业单位左行对比分析可清楚的了解到,公共财政对公益性事业单位支出项目所承担的比例比较高,这种情况下负担则会逐渐加重,但是从另外个角度分析,却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单位数量增速比较快,人员数量控制不足,甚至在拨款预算体制方面缺乏合理性。首先,公益类事业单位存设立之初,并没有对整个过程加以分析,无论是范围还是标准的审批并不严格,巨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比较宽,无法分清主次;其次,当前我国缺乏标准的用人管理规范,在人员编制方面呈现出臃肿性,大多数公共财政只能维持人力资源成本,无法从本质日是高服务;最后,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中并没有做好定量与定性分析,尤其是项目的设立以及资金规划存在随意性,只得应用公共贝术玫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4)保障形式与服务效率存在问题
保障形式与服务效率之间存在问题是当前公共财政保障模式下的主要问题之一,一般而言,在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下,大多数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比较窄,单位也不得不进行创新,这种情况下,工作的重心会发生偏移,由此降低了服务保障能力,与此同时,这种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对服务效益造成影响。
二、新时期公益类事业单位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改革
诚如上面所盲,现阶段公共财政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保障机制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导致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为从根本上保证完善这一缺陷,则需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财政支出界限
明确财政支出界限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创新的首要对策,需要以公益性作为基础,并采取分类分页的方式,或倡导政府购买或者多元补给。众所周知,之所以设立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目标便是提高社会效益与服务水平,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甚至逐渐发展成为了社会的负担与包袱,在新时期,需要摒弃这想想观念,可以建设机构分类体系,采取差异化的供给模式,尤其是需要与行政执法生产经营单澎左行区分,或者按照功能划分为一类与二类。除此之外,行业体制改革也是当前定位界限的关键所在,比如像政府购买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甚至还对不同单位加以清晰界定,如果是非全额保障单位可以采取多元化供给模式,非营利组织协作需形成全新的合作型框架。
(2)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模式
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而言,财政供给模式主要包括四点,分别是保障、补助、购买、引导,其中公益类单位需要采取保障的模式,要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的基本原则,二类单位要采取补助、购买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单位服务的实际情况以及收入能力,制定完善的对策。
三、公益类事业单位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发展策略
(1)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
在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中,需要遵循政事与嘴彗功相互分离的原则,简而言之便是指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拉需要相互分离,做好监督管理以及举办等各项职能,其中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承担起规划转入的职责,减少对事业单位运作所带来的干预,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另外个角度分析,在整个实施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多种形式,以此完成分离,当然,公益类事业单位还需要采取政府全额补偿等;多种模式,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要发挥出鼓励先进的作用,区分区域之间的差异,尤其是要对经济落后的地区给予全额补贴,以此提高公共资源的高效应用。
(2)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要想实现预算管理的利学性,则需要采取动态经费保障管理制度,第一,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办法,各个单位的人员编制、设备资产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加以检查,采取动态跟踪模式;第二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公益类事业单位要采取综合预算,将预算内的收入、应上缴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等列为主要收入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改善当前的预算收支分类方式。
(3)将经费补助管理积极纳入到奖惩机制之中
将经费补助管理基金纳入到奖惩机制之中是当前的关键所在,其中需要将绩效管理引入到经费补助之中,对数量以及质量加以考核,并将号核结果与绩效相互关联,或者在管理力、法中明确约束与激励条款,提高管理水平,比如可以根据单位总体绩效评估结果,明确公共财政补贴系数,如果高出定额,那么则需作为绩效奖励,反之,如果未达成标准,或者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则需要扣减补助额度,对于同类但是不同级别的单位而言,需要分级测算补贴系数,尤其是要与业务指标、则务指标相互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在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下,国家政府已经发布了不同的行业财务制度,但是在公益类事业单位发展方面仍旧存在缺陷,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需要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创新发展奠定。
(4)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为从根本巨保证机制的多样性,需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其中可以出台购买主体行为规范,对采购合同管理方式、审计评估方式等作出相应的要求,构建监督与投诉渠道,另外還要鼓励社会组织发展促使公共服务承接主体,采取竞争性方式,最后将社会效益作为公益类服务采购的主要评估指标,评估的内容包括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服务的覆盖函、服务的效率等等。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出社会以及媒体所带浦乏的监督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我国公言左类事;业单拉的仓」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韩凤芹,李婕.正确认识公益属性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J].财政科学,2018(06):70-79.
[2]李婕.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8(04):95-99.
[3]李建忠.公益目标及其实现机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核心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01):5-9.
[4]刘尚希.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4(09):55-61.
[5]邓金霞.行政保障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践与发展定位[J].中国人事科学,2018(05):21-29.
[6]易丽丽.公益类事业单位与政府关系类型研究——基于四种类型典型案例改革的比较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12):8-12.
[7]何文杰.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工资保障及其相关立法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03):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