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2019-06-11王菲许丁允
王菲 许丁允
摘 要:本文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以此为基点,寻解“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思考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上的复兴,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曾孕育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一最早由工匠职业的特殊性凝聚而来的独特精神特质,成就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后来,在中华民族浮沉中,“工匠精神”被轻视,被曲解,明珠蒙尘。2016年,党和政府让“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回归到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目前弘扬“工匠精神”,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同需求。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素质教育和经济发展都密切联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知识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理应在培育“工匠精神”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并非简单说教就可以,最好的方式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然后通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地烙刻进学生的精神理念中。
一、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解读
任何成熟的研究首先必须有一个准确明晰的概念作为研究的起点,要建立“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联系,就必须准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所在。“工匠精神”源自“工匠”,最早指的是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
新时期弘扬的“工匠精神”在概念界定上,不应再局限于手工业范畴,而应当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比喻与象征意义,普遍覆盖于各个领域。因此,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引导个体从爱岗敬业到精专于业,再到发展创新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追求。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1.“工匠精神”坚定高职校园文化的方向
高职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也体现在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体悟和践行上。基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工匠精神”倡导人们发自内心的敬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执着于追求完美、高效、更好体验。因热爱而钻研技术和技艺,因执着而不断超越自我,直至终身。因而,“工匠精神”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能够坚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方向。
2.“工匠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管風等方面。工匠精神对于人在技能技艺和工作理念上的明确要求,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得校园文化具有了确切的内容性。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作为高校育人的“柔性内容”,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依靠大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工匠精神无论是深层次的价值内涵,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容易为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工匠精神”中严谨、专注、坚持、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工匠精神”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知越清晰、越全面、越深刻,对于高校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理解就会越客观和准确。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诸多工匠形象展现在校园文化之中,使得校园文化有了明确的内容和具体的形象。透过工匠精神可以让大学生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这也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人格体现。从这一角度来看,工匠精神对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来说,具有了方法论的作用。不同领域的工匠所凝结而成的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都指向了高校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培育什么样的人,有效地提升了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具体途径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课程,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可以借助其强大的环境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具体途径如下。
1.创建“工匠”文化展示区,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会影响学生在校的每一时刻,在学校的某个情境下,受到某种氛围的影响,学生明白了整个社会崇尚“工匠精神”,就很有可能主动了解学习,甚至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可以整合校园内的基础硬件设施,尽量从校园环境中取材,模拟“工匠精神”所需的职业性环境。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创建于1952年,立足交通、面向社会,以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累积了很多的专业文件、资料、仪器设备等,甚至有些可能已经被淘汰,尘封于角落,可以将其整理出来,创建“路匠”博物馆等“工匠”文化展示区,既不浪费资源,效果又非常的显著。
2.打造专业特色“工匠”形象,引领校园精神文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大多带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例如,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精神是“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铺路石精神”,典型的带有交通为主的专业特色。“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可以从打造专业特色“工匠”入手。可以发掘特色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入职以后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岗位,工作上技艺精湛,精益求精。将这些“能工巧匠”与专业特色结合,赋予其特色标签,如公路专业有“路匠”,桥梁专业有“桥匠”等。通过讲座、交流会等方式,让这些专业特色“工匠”形象进入校园,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更直观地感受“工匠精神”。
3.“工匠精神”融入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要用文化来支撑,要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心中,主观地学习接受是不够的,必要的一条途径是将其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在遵守制度中升华为精神。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规章制定和执行中,可以通过制度按照“工匠文化”的思想内核来引导师生日常行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又略显宽松、自由,学生在校纪律感缺失,就业以后更是缺乏自我约束,不爱岗敬业,消极怠工、眼高手低,频繁变更工作岗位,这就离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工匠精神”背道而驰。因此,高职院校要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体系,落实、执行到位,要将“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核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培养高职学生遵守规则,精益求精做好学业、做好自我行为管理。如此,走出校门以后才有可能精于工作细节、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与极致,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4.打造“工匠精神”引领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活动是“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校园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协同参与。校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工匠精神”结合最紧密的是专业技能活动和文艺活动。首先,大量举办“技能大比武”等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发掘身边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例如,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专业每年举办的试验检测技能竞赛,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任务的要求顺利完成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试验检测及评定任务,竞赛中考核学生抽样能力、参数分析能力、仪器操作能力、試验与检测能力、检测数据处理能力、检测结果评定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这些能力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将专业技能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反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的就践行了“工匠精神”。其次,将“工匠精神”植入“读书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文艺活动,例如,给学生提供反映“工匠精神”的书籍,鼓励学生参加“工匠精神”主题演讲、征文比赛,观看“大国工匠”等纪录片等活动。
四、结语
新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也越来越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一方面,职业院校也将成为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之一;另一方面,“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强化了职业院校的育人功能,有利于职业院校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将迸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姚秋艳.中国制造2025战略语境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48+150
[2]刘琳.文化引领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18(34):61-62
[3]李军鹏.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2):116-117
[4]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