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紫阳县生态立县战略思考
2019-06-11贾学斌
贾学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秋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弄懂悟透其精髓,在实践中认认真真贯彻好落实好,把紫阳建设得更加富强而美丽。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最美的人类美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諧、美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和长期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贵,失之难存。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即是自然财富,又是自然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想路。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究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采取扎扎实实的举措,形成内生动力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要加快构造绿色转型,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要推进空间结构绿色转型,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主要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城市化地区,主要提供农产品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提供生态产品的生态功能区,对不同主体功能区要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策略。要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源、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要推动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4.山水田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归根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自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1]。一定要算大帐,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如果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最终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破坏。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要优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治理和稳定性。建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据。
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在生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1]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物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是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制度上的刚性和权威必须牢固树立起来,不得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要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问责,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责。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下不为例,要下大力气抓住破坏环境的反面典型,释放出严格惩处的强烈信号。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但凡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绝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导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2]
二、紫阳县生态立县路径与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生态立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喊。生态立县作为一县发展重要发展战略,就要有实际举措强硬措施抓落实,进而推动战略实施。首先,要在广泛征求全县各级各行业的真实意见,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制定出台一系列生态立县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民动员,紧紧围绕“美丽紫阳,富裕紫阳”做好立县文章,探索回答为什么要走生态立县之路,怎样生态立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协调好各个职能部门,发挥能动作用,出台《紫阳县生态立县保护生态环境行动方案》,指导各职能部门,各行業具体推动生态立县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宏观到微观,以政策到具体事项都有领导负责,有部门承担,有人抓落实。这样,全县形成全民动员,各级负责抓落实,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严格督查,认真执行,严格考核问责的新格局。
制定生态立县战略指导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一部好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可以提高发展质量,确保生态立县效益。乡村振兴计划无处不体现生态立县的要求,要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修复好生态环境,又要在保护中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走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路子。把生态立县战略贯穿在我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贯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中,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生态立县为根本,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综合施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处理好三大关系
(1)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
发展是硬道理,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是首要任务,没有发展,什么战略都是空话,都是假设,都是虚的。重视生态保护并不是不要发展,要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长期利益性,也要把二者关系处理好。要把握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要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切入点。深入研究生态保护前提下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策略,发展举措,只有坚持二者并重,才是科学的、正确的,不能偏废任何一方。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既要生态文明,又要物质文明,开创富裕紫阳、美丽紫阳的新篇章。
(2)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所谓生态经济化,就是对于自然资源不仅考察自然经济资源,还要考察自然生态资源。对于自然生态资源不仅考察其生态功能,也考察其经济价值,自然生态资源不是免费使用的自由产品,是有价值的宝贵的稀缺资源。按照经济规律赋予其生态环境价值,从而使生态环境资源的流通和使用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生态经济化就是体现生态环境容量的资源价格,体现生态保护的合理回报,体现生态投资的资本收益的过程。生态经济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大方向。经济生态化的含义,就是要求我们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一体化。长期以来,认为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是两个无法调和矛盾体,但是实事上,生态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是可以同步的,在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的协调下,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如江西吉安县的转型能够说明。紫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地域,保护好汉江水质,也是发展,据统计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输水200亿立方米,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受益人口达5300多万人,5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通水以来,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优于Ⅱ类,Ⅰ类水质断面比例已占82%以上。因此,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中央的转移支付资金,而因保护生态得到回报。我们就是要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中做好各项工作。
(3)处理好工业与生态的关系,坚持主体功能区原则,创新工业型态
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是两种既相联系又有着本质差别的发展样态。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是一定的。紫阳县尤其要注重发展工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有效而快速的促进本县经济发展。工业与农业相比,特点更为明显,具有效率高、规模化、全球化等特点。当然现代农业也具有相应特点,但主要是其效率比不上工业的效率。而紫阳县属于全国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其主体功能的限制为工业发展只提供了有限的选项,只能在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坚决杜绝、破坏环境资源,破坏生态建设等有严重污染和大量排放有害物质及大量排放污水,有害气体等工业项目,从这点来说,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是绝对的矛盾,但要发展必须得有工业,这就要求该县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这是必然的。那就要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走“生态立县,绿色工业”之路,创新绿色、环保,能耗低、无污染的新型工业样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工业,环保新型工业,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富硒饮用水、矿泉水,富硒食品,特色产品加工业等,真正做好做大绿色品牌,立足富硒资源开发做好做大富硒产业和富硒工业品牌,做出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名企名牌。
2.抓好三个创新
(1)创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融合发展是紫阳发展的主题。农旅融合,全力打造富硒生态农业。以农业园区为载体,建设高效农旅融合的观光园区。着力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进一步扩大高效高产无污染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一业突破,大力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全域绿色无害化生产,强化茶园标准化管理,重点培育精品茶园,加快茶产业“十百千万”体系,通过数十家龙头企业,带动数百家小企业或专业种植户,建立茶产业发展联盟。培育新型职业茶农,完善茶产业工业体系和链条,提升产业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真正实现茶产业全国闻名富县富民绿色产业知名县。
着力抓好生态林业,建设沿汉江绿色走廊,以竹业,林果为主抓好汉沿江生态林业,既打造旅游风景,也为民增收提供路径。着力发展生态药业,中高山以木本药材为主要种植基地,大力发展适宜本地生长,又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厚朴、杜仲、枣皮等种植项目。推进林业养殖,创新林养结合,相得益彰。着力发展低山富硒蔬菜产业,把富硒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不仅满足本地食用需求,更好开拓外部蔬菜市场,为民增收。着力实施生态旅游融合,生态休闲融合,生态健康融合,生态农家融合,生态村庄融合,生态小镇融合,生态文化融合,不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2)创新品牌优势打造生态立县之柱
一个县必须要有品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该县应将富硒品牌打造成立县之柱。紧紧围绕富硒这张名片,以开发各类富硒产品为抓手,加快富硒产品的研发、开发、推介,去占领富硒产品市场,打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富硒产品基地。在富硒工业产品,农业产品,食用产品,饮用产品,保健产品,休闲产品,文化产品上大做文章,真正实现依靠富硒产品富民富县的目标。
(3)创新体制机制严格考核问责
生态立县无制度保障是无从谈起的。加快构建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明,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和制度,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并对生态环境保护负总责,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使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要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渎职失责的责任人,只有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才能有效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2]《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在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