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后续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思考
2019-06-11魏乐仪
摘 要:移民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移民搬迁工程的成功与否在于移民能否安居乐业,而安居乐业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后续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本文着重探讨武威市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从而对后续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发展
移民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生态移民工程是武威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论述的重要决策,是解决武威高深山区农牧民贫困问题的根本手段。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移民搬迁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重建系统,检验移民搬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后续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一、武威市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实践
2011年以来,武威市实施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生态移民工程,将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8.43万贫困农牧民全部移居川区,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较好地实现生态治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发展。截止目前,对居住在“一高五区”(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矿区、城市供水水源区、塌陷区、生态功能核心区、贫困山区)的天祝县毛藏乡、旦马乡、祁连乡、大红沟乡、松山镇等乡镇和古浪县西靖乡、古丰乡、干城乡、十八里堡乡、新堡乡等乡镇以及凉州区张义镇等共计7.2万贫困农牧民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谋划实施了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水利骨干工程等项目,成功开发了古浪黄花滩、天祝南阳山片等规模较大的移民安置点,较好地解决了“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贫困群众移居川区后,武威市坚持产业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以反季节蔬菜、红提葡萄为主的设施种植业,以皇冠梨、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肉羊、肉牛为主的设施养殖业,对于推动移民致富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武威市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培育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武威市在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从决策之初就已经在谋划产业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续产业培育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移民安置区域多数原为荒滩等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平地起高楼”“荒滩建城镇”,移民搬迁到集中安置点后,受土地限制,农业开发空间较小,尤其是可耕地数量更小。在有限的土地上要产出更多的效益,着力发展设施农业成为广大农民的重要选择,农户也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但是设施农业还未做大做强,缺乏特色与竞争力,效益还不够高;工业结构单一,工业化程度低,有的移民安置区还是纯农业,尚无支柱产业,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第三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有的仅仅是简单的“买”与“卖”,规模小、条件差、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消纳剩余劳动能力严重不足。移民经济整体呈现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现实状况,后续产业的发展缺乏产业支撑。更为重要的是结构性水资源短缺矛盾还未彻底解决,影响移民产业可持续发展。
2.移民安置区就业矛盾比较突出
移民搬迁打破了原来的血缘宗族、经济结构、社会构成,移民失去了原有的亲族依靠、生产资料、谋生场所、谋生方式,新的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结构正在重构当中。目前的移民安置区的主要产业依然是农业,产业效益不高,绝大多数男性青年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留下的依然是老人、妇女、孩子,设施农业的主力军也是老人和妇女,新的移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群体正在形成。加之搬迁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还存在“等靠要”思想,搬迁区企业很少,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移民难以顺利在安置区找到合适的工作,严重制约移民的后续发展。
3.后续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移民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受限于政府财政能力,仅仅依靠现在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打造产业动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生产经营,效益不明显,支撑产业发展十分艰难。
4.移民自主创业能力不足
移民中只有极少数有自主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主要是因为在移民搬迁前没有积蓄,发展能力不足,搬迁之后,虽然政府有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支持,但是搬迁后的住房装修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的甚至在之前就有大量的借款和贷款,创业资金、扩大再生产资金难筹。有一部分移民还有“等靠要”思想,对于搬迁后的生活不如意与遇到的困难无限放大,得过且过,对移民搬迁政策充满怨言。
三、武威市生态移民工程后续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思考
搬迁后,如何做好后续发展工作,确保搬迁农户留得住、能致富这一问题是当下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后续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政府、移民、市场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缺位失灵都会导致移民再返贫,导致移民搬迁失去正向意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及区域实际,各移民安置区精准选择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做大产业规模,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业层次,是一条促进移民增收致富的可靠路径。
1.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农户自发性的发展后续产业,不仅盲目,而且不持续,分散,不具备集团优势,抗风险能力弱。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科学分析移民区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区域特征,精准选择富民产业,形成涵盖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售后等环节的模式,确保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后劲十足、取得成效。
2.突出重点,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带动后续产业发展的重要市场主体,具有管理科学、人才众多、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突出特点,能及时掌握市场形势。要结合各搬迁区实际,重点在设施种植、中药材、藜麦、设施养殖等方面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政府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意识,给予龙头企业资金、信贷、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与支持,实实在在地为龙头企业着想解决难题,扎扎实实地为龙头企业服务推动发展,形成企业带动、农民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
3.创新机制,整合筹措建设资金
后续产业培育与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相关部门要科学安排,整合涉农资金,创新资金长期投入机制,以项目和资金为后盾,为后续产业培育与发展撑劲,为农民脱贫致富加油,为企业做大做强输血,确保后续产业培育与发展顺利进行。
4.加强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是农民最宝贵的资产,同时也是产值最低的资产。生态移民搬入新居住地后,普遍比之前居住地土地数量减少,有的地方土地耕种质量总体不如原居住地。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村“三变”改革步伐,推进资源变资产、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推进资金变股金、让分散的资金聚起来,推进农民变股东、让增收的渠道多起来,推动土地集约化,让龙头企业参与土地开发、产业培育,让土地真正变成农民的黄金资产。
5.增加就业渠道,提高生活水平
就业是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为移民谋发展之路、想就业之路,科学引导移民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种养殖等产业。要加强就业引导,鼓励年轻有技术的人员外出务工,提升就业能力,更多增加收入,对于离不开家的加强就业技能培訓,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就近就地务工,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加快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6.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幸福感
从目前的生态移民工程选址来看,与原居住地比较,现在的生态移民居住地整体环境要好于旧居住地,但是与附近其他原居住地比较,移民居住地各项设施有的还显落后,距离市镇中心较远,移民生活满意度、便利度还有提升的空间。要进一步完善安置区基础配套设施,以拉通拉近与市镇的距离为重点,大力推进主干道畅通及毛细血管道路疏通,增强安置点对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附能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市场容量,降低移民对土地的依赖,着力发展市镇经济,促进市场繁荣。
参考文献:
[1]吕静.陕南地区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本研究[J].西北大学,2014
[2]侯茂章、周璟.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7
作者简介:
魏乐仪(1985--)男,中共武威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