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9-06-11郭颖
郭颖
[摘 要] 针对传统计算机网络学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存在零散、重复、缺乏整体观的问题,通过递进式项目并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原理对多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新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平台及配套课程教材。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新课程三年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关 键 词] 课程改革;递进式项目;网络工程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240-02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现状
(一)教学内容零散化、重复性
我们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所用到的知识技能分散在网络基础、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调试、局域网搭建、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等课程中,知识技能过于零散;同时由于各门课程都自成体系,过分追求自身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课程之间的知识点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复。
(二)缺乏整体观,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
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零散化问题,课程之间无法紧密衔接,导致学生在学完所有学科内容后没有对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的完整概念,所能想到的仅仅只是某一门课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而实际项目实施却是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现有学科内容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过程需求。
(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局限化
根据原有学科教学体系,教师长期担任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局限于所教课程的技能,而对未教课程的技能知之甚少。而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实施,是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自身无法完全统筹全局,因而培养的学生也无法完成网络工程项目任务。
因此,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围绕本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特点,按照工作过程重新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不断获取知识与及技能(即“做中学”)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课程改革思路及内容
(一)网络工程大小生命周期原理
生命周期的概念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同任何事物一样,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也遵循这一过程,即将网络工程的长远的宏观发展过程称为“网络工程的大生命周期”,而將相对完整的阶段性的网络工程建设阶段称为“网络工程的小生命周期”。“网络工程的小生命周期”分为项目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和维护阶段。在维护阶段中,如果因为需求变化而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或提高系统性能,需要对原系统升级换代,视工程规模的大小,有可能需要进入一个新的工程建设阶段,因此,维护阶段可能既是原工程小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新的小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而对同一建设方的多个小周期的网络工程建设过程(升级、换代、扩大规模等),可以称为“网络工程的大生命周期”。网络工程大小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建设思路
通过打破原有网络基础、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设备调试、局域网搭建、系统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工程这些课程的界限,以实际中小型网络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整合,以提高课程的集成度和综合性,突出课程之间及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从“项目准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测试验收→管理维护”连贯性的工作过程,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改革思路如图2所示。
在项目的安排上,为保证项目之间的联系性,我们引入了递进式项目的思想,将项目分为家庭网络的构建与管理、办公网络的构建与管理、园区网络的构建与管理三大工程项目,按照从小到大的形式组织。项目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前一个项目都是后一个项目的子集,项目的开展呈现递进形式不断加深,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完成新项目同时会结合之前项目所学到的知识,通过不断循环、巩固,提高学生对技能的熟练度。
(三)建设过程及内容
(1)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企业对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方向人才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上的要求,归纳整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将企业项目资源引入学校课堂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标准。
(2)会同行业专家研究制定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
(3)在本校2014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级开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并总结适合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4)整合教师资源,组建并培训一支能对该课程实施教学及研究的教师团队。
(5)在教学实践中,收集整理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搭建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的自主学习网站。该学习网站将围绕家庭网络的构建与管理、办公网络的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的构建与管理三大项目展开,采用递进式学习的方式生动的界面设计,使学生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质量。
(6)组织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追踪了解2014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修订、整理教学资源内容。
三、课程改革成效
(一)教学效果稳步提升
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同时,结合源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实现翻转课堂,转变学生课堂课后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2014级至2016级各班级学生该课程平均分为70,及格率为90.6%,优秀率在9.4%。
(二)实习就业、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课程内容紧密贴合实际项目,学生的动手能力、对项目的整体理解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均有所提升,2013级至2015级学生期间实习就业对口率从84%提升至98%。
学生参加“网络搭建应用”“网络综合布线”“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等项目技能竞赛硕果累累。2014至2018年各级技能比赛共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个;区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4;市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
四、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设想
(一)课程缺乏综合性的实训环境
本项目建设的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师团队上打破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的界限,实现了以递进式项目为基础的融合。而在实训环境上依旧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设计,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实训室之间切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呈现的最终效果。因此,构建配套课程的实训环境应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平台资源开发的局限性
由于项目研究经费的限制,无法聘请专业团队开发微课视频,该部分工作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承担。因专业能力及设备环境的制约,摄微课视频资源过于简单、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学生对资源平台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鹏,刘淼,黄立胜.基于整体知识观的网络工程系列课程的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24):18-19.
[2]张晓峰.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5):43-45.
[3]龚建.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研究与校园网设计与实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7.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