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技相融、工学一体”

2019-06-11万美春邱国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2期
关键词:相融工学校企

万美春 邱国声

[摘           要]  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正在发生转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和实施路径,为改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范式。

[关    键   词]  德技相融;工学一体;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06-0216-02

针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重庆市工业学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立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化学工艺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等国家及市级项目课题,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经过七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以“两线相融、四阶递进”为实施路径的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德技相融、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对改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式。

一、成果提出的背景

(一)中职化工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外部挑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化工生产正从原来的人工粗放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转变。同时,现代化工的绿色环保理念,对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及诚信品质等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化工中职教育发展的内部需求

在较长时期内,部分中职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从而出现了重技术技能训练,轻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培养。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不认可、行业企业不认可、家长不认同,出现了招生与就业的严重倒挂,化工中职教育的吸引力逐年下滑。化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技能与素养的协调统一,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化工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德技相融、工学一体”中职化工专业人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中职教育过度注重技术技能训练,轻视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能满足企业、社会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是中职学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性不强,教学资源不足,人才培养过程中德、技分离,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中职化工类专业改革滞后,学科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严重脱节,工学割裂的专业课程模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依据“科学设计、系统实施”的思路,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针对以上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学校始终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教育方针,邀请知名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团队,从2011年开始,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先后立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化学工艺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等国家及市级项目课题,对中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最终形成以“一渗透、三任务、三平台”为实施路径的“德技相融、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一渗透”是指通过隐性德育课程(“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德育标准、企业文化教育等),在人才培养的全程渗透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教育;“三任务”是指学习性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工作任务三种课程载体;“三平台”是指一体化专业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

2.以“三任务”为载体,构建工学一体课程体系,开发教材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也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因此,借鉴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BAG法),召集行业企业专家开展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化学工艺专业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再结合学生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构建以“学习性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逐级递进的工学一体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专业建设团队进行二次现场调研,通过问卷分析、工作现场观察、资料收集、人员访谈等方式,梳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器材、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工作技术等工作要素。并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相关性原则,融入现代化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职业素养,制定工学一体课程标准和编写“任务载体”教材,为实施“德技相融、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3.围绕“三任务”,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实施“三平台”

“三平台”即校内理实一体实训中心、校内生产型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为配合“三任务”的实施,学校充分利用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校企融合促进中心、重庆市环保产业协会等资源,按照校企合作“共谋、共建、共享”的思路,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建立包含“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仿真控制中心”“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在内的校内理实一体实训中心,为实施工学一体课程提供充分保障。与浙江中控教仪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天然气制甲醇仿真工厂”,引入重庆恒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校企共同成立具有第三方检测资质的“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为学生完成生产性实训提供有力支撑。与川东化工集团、云天化纽米科技等10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

4.实施“两线相融、四阶递进”的人才培养,让职业素养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为达到“德技相融、工学一体”的目标,以“两线相融、四阶递进”(配图)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全程渗透。“两线相融”是指工作和学习两线相融,即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融,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的身份相融,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融、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相融。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学生以环境分析测试员的身份,在校企共建企业“恒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利用其真实的环境分析项目开展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实现学生与员工、学习内容与生产内容、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的相互融合,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以“师傅”的身份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同时严格按照企业对岗位人员的综合要求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实现教师与师傅的身份相融,完成“做中教”。

“四阶递进”是指“校园生活悟素养”“课堂学习知素养”“生产实践练素养”“顶岗实习展素养”。这是以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空间为主线,将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习惯在内的职业素养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园生活悟素养”是学生进入学校后一年级阶段,通过校园文化环境进行职业素养熏陶,以“每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入学教育、红岩文化大讲堂、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以日记和周记的方式完成“幸福成长手册”的填写,让学生感悟职业素养,形成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认知。“课堂教学知素养”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教师在每一次上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以1个生动的案例或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插入5分钟职业素养教育,使职业素养“天天讲”“堂堂练”,贯穿和渗透于所有课堂教学之中。通过“5+1”的职业素养课堂教育形式,让学生系统认识职业素养的方方面面。“生产实践练素养”是指学生进入第四学期完成生产型任务的阶段,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按照岗位要求亲身体验服从、责任、诚信、敬业、奉献等职业素养要求,并在实践过程中身体力行,训练和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定岗实习展素养”是指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企业定岗实习阶段,结合实习内容和岗位要求,充分展示自身职业素养,并在顶岗实习手册上做好详细记录。企业指导教师和人资管理部门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详细评价,学校将其纳入学生毕业学分计算。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在工学一体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德技相融”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了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外挑战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在中职教育中率先提出“德技相融”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互融合,实现素养与技能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改变职业中职教育偏重技能培养,扭转社会对中职教育就是“低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良印象。技能是本领,素养是根本,只有“德技相融”才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功构建了“两线相融、四阶递进”的“德技相融、工学一体”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成功构建的“两线相融、四阶递进”的实施路径,贯穿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涵盖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全空间,调动了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全因素,目标明确,使“德技相融、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能够顺利实施,有效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证明该路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三)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突破了化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由于化工生產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极高,化工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始终未实现“真刀真枪”。以“共谋、共建、共享”的思路,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高起点,通过“政、行、校、企”四方驱动,实现引企入校共同建成具有第三方检测资质的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学校以场地、技术和人力储备支撑企业盈利,企业以先进设备、真实环境与真实工作任务、技术人员反哺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而建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从而使合作突破“校、企”范围,使其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庄西真.以工匠精神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J].成才之路,2017(26):3.

[2]俞步松,邵庆祥,葛军燕,等.以培养现代“和谐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52-56.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相融工学校企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心相融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
不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