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势在必行
2019-06-11樊鹏华
樊鹏华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专家、老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走访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得出在上海市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非常有必要,增加体育科目能改变高中生体质下降,改变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增加体育科目的考试有利于督促高中生积极自主地锻炼身体,提高高中生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感染,有利于高中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放松,提高学习效率等。“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在国家的发展道路上和竞争力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体育 高考 体质下降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115-02
1 研究目的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下达了7号文件,给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至关重要,关乎国家的昌盛、富强。高考增加体育科目这种想法以往很多教育专家也尝试过,但为何上海市高考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增加体育考试科目?增加体育科目应该增加什么呢?增加的体育科目的评分标准又是什么呢?综述以上问题可以为本研究的论点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市高考科目现状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掌握了解当前体育科目加入上海市高考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论述基础和方法依据。
2.2.2 访谈法
通过以访谈交流的形式进行实地搜集资料,与高中部分老师、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进一步的了解上海市高考增加体育科目的实行是否可行。
2.2.3 逻辑分析和归纳法
以逻辑思维将查阅的资料进行规划分析,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手段得出上海市高考增加体育科目可行的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论证观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加入上海市高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1 体育加入上海市高考的必要性
通过对有关专家、家长、老师、学生的走访调查显示在当今上海市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问题变得异常严峻。据在2017年国民体质监测中,上海市民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位列全国之首,但是,青少年的体质综合指数却处于全国中下游。其中,青少年的耐力素质和肥胖率处于全国倒数的水平,尤其近视率以惊人的速度在疯狂增长。学生和家长关注的是高考和考试科目,学生的时间被压缩再压缩,使得大家没有足够时间休息,导致睡眠不足,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别说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1.2 体育加入上海市高考的可行性
1990年我国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从此,体育进入到了中考之列。从我国颁布施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方法》的政策起,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政策的产生将一部分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的目光拉到了体育的项目上来。初中生的中考体育制度、评分标准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为高考体育奠定了基础。
3.2 高考増加体育科目的优势
3.2.1 高考增加体育科目有利于我党的教育方针实施
中共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實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目标的措施。它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中小学生体质发展的高度重视,是高考加入体育科目的重要法律和政策依据。使得在上海市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2 高考增加体育科目有利于改善学生体质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体育部的刘波主任认为:“体育进高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初中生的中考加入体育考试后,学生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增高。在国家体质上报的数据中显示初中生的每周的活动量要远远大于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比高中生的要多得多。在身体素质方面没有因为初中生的年龄小而就比高中生的弱。综合性得出参加过中考体育及即将参加中考体育的学生的身体综合身体素质明显有所提高。将体育加入高考之中范围更加广泛,效果能更加明显。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乎到学生身体锻炼和身心健康的关键学科。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教育。如果在高考中加入体育科目,就需要学生全方位的去锻炼身体,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体育课程也必须改革,面对高考体育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去修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案,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2.3 高考増加体育科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应该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并积极投身于个人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应当从自我出发,以学习基本体育知识原理为基础,能够将一些体育知识及经验,运用于日常的体育锻炼,或是学校社团与学校定期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在体育锻炼中学会实现终身体育的方法,并且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去完善自我身心,通过体育的学习与锻炼实现自我,明白终身体育对人的身心健康完善有着持久的实际作用,从而真正地对自身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最终成为终身体育的实践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多方面高考相关的资料调查和人士访问得出:上海市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是可行性的。分析调查可得出上海市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可以有效改变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方针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现代化人才和接班人;有利于学校增加对体育科目重视程度。
4.2 建议
我国在高考上加入体育科目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借鉴国外高考中体育加试的体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自身。我国中考体育的政策、评分标准也都是将体育科目加入上海市高考可借鉴的经验。与外国的体制相结合,通过数理的计算和逻辑的分析可制作出适合我国的高考体育体制,为我国在高考中增加体育科目提供依据。
面对上海市高考体育可制作两个方案。一是在上海市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中直接与高考考试挂钩增加体育科目,以高考的规格去考试。分值可分为A,B,C,D共4个等级。在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可有高校录取时定制录取等级。二是体育考试成绩直接加入高考分数中。可定分数30~50分为宜。科目分为必选和自选两种,考试内容主要为跑,跳,投,球。跑:为必选项目可综合性考核学生的速度、耐力、肺活量等,第一类项目:以男子1000m跑,女子800m跑为宜,或者游泳(男、女生均为200m)。跳、投还有球为自选项目可从中挑选一个进行考试,第二类项目:50m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实心球、铅球、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游泳(25m)。第三类项目:垫上运动、单杠、双杠、横箱分腿腾越。第四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必选项目与自选项目的两项分值总分为考试分数。
参考文献
[1] 孙恒.降低高考对中学教育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9(13):75-77.
[2] 温超.普通高考加试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
[3] 袁锋.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热议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2):40-43,47.
[4] 温超,殷亮.普通高考增设体育项目的必要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