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探索
2019-06-11姜涛
姜涛
[摘 要]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上升。从就业指导的七个内容、五个工作体系和三个实施要点等方面探索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202-0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源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属突发性模式。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统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招聘会等进行。但随之近几年高校学生逐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随之上升,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优势不在,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就业工作模式探索。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七个内容
理清工作内容,才能在工作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高职学生来说,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政策、心理等七个方面。
(一)思想指导
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进入三年级,也就意味着即将走向社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学生已经对自我和职业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了选择的范围。此时,就业指导的思想指导任务就是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进一步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而落实到职业道德、择业标准、成才道路等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握自己,合理就业,避免“坐”“等”“靠”等消极思想,帮助一些学生消除工作焦虑或恐惧。
(二)政策指导
就业政策是高职学生就业的风向标,是其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和状况,讲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如失业保险政策、求职政策、政府促进就业政策等。就业政策指导可以避免高职毕业生择业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远离择业误区,少走弯路,为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信息指导
进入高职三年级,招聘信息往往铺天盖地而来,虽然职业生涯规划为择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因缺乏求职经验,高职学生往往容易找不准方向,或频繁更换工作或长时间待业,甚至会上当受骗。此时,就业指导老师应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四)技巧指导
主要是指与择业有关的技巧指导。包括简历技巧、面试技巧、礼仪技巧等,掌握择业技巧是毕业生选择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技巧类的指导,因为侧重于时效性,因此不宜在职业生涯规划阶段讲授,而应放在就业指导阶段。
(五)心理指导
当代大学生,因多数是独生子女,接受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和服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六)社会适应指导
绝大多数学生经历了15年以上的教育,15年中他们的实习生活经历基本是从家门到校门,虽然有一些学生社会实践的经历,但因学生接触社会少、阅历浅,会对社会缺乏了解和认识,对新的社会环境感到陌生,甚至无所适从。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需要经历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适应指导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断进取,顺利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七)专升本、创业指导
大学生专升本、创业是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专升本、创业指导就是从指导和服务咨询上对大学生进行专升本招生简章、创业意识的培养,从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发展性的指导,激发学生专升本、创业成才的欲望,使其树立更加远大的抱负,从而使其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促使大学生不仅是就业者,而且是职业领域拓展和新职业的缔造者。
二、就业指导的五个工作体系
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涉及多个层面,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做好。因此有必要搭建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体系,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素质,构建就业指导信息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考核体系。
(一)组织体系
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体系是构建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保障,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环节。构建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体系要根据高职院校的规模和体制设定,可建立“学院就业指导部+就业指导中心+系(院)就业指导办公室+班级职业发展协会”的模式。具体来讲由三方面组成,校级层面有就业指导部,部长由主管就业工作的校级领导担任,具体工作由其下设的就业指导中心执行;各系(院)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办公室人员由系(院)党支部书记、学生秘书、高职三年级辅导员组成;各班级成立职业发展协会,会长由班级大会选出,成员为全体班级同学。
学院就业指导部负责从总体上部署和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协调处理工作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考核督促工作落实,制订工作计划,指导系(院)有效开展工作;系(院)负责落实上级机构安排的各项任务,协调本系(院)各年级、各班级的就业指导工作,并对本系(院)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指导和反馈;班级职业发展协会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上传下达。
根据教育部2005年的相关要求,高校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在就业指导部之上设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由学校一把手担任领导,统筹安排各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相关事宜。
(二)素养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做好一项专业性、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需要就业指导各部门老师组成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首先,部门老师应具备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对学生要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同时要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其次,部门员工应具备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知识积累。例如,必备的心理学知识、一定的管理学知识、适量的经济学知识、充分的社会学知识等。再次,部门老师应具备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格素养。例如,情绪稳定、乐于助人、感同身受、善解人意等。最后,部门老师应具备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多重能力。例如,学习能力,就业指导方式方法的进步,要求员工通過培训等及时掌握新知识;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状态;信息处理能力,三年级阶段,招聘信息大量涌现,需要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处理虚假信息的能力,为社会和学生提供丰富、翔实的供求信息。
(三)信息体系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体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强大,尤其是网络资源,成为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就业指导信息体系,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通过网络媒介、校园媒介、通讯媒介构建信息化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和指导咨询五位一体,为高职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
(四)政策体系
好的政策方向必须要有科学的制度作保障,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发布就业政策。政策体系要具备指导性、鼓励性、宏观性、长远性。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办法》为基准,出台适合自身就业条件的相关就业暂行办法,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劳动保障。在工作中要鼓励全校教职工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去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工作。再就是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利用政策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
(五)考核体系
除了建立适应院校就业和发展的科学指导考核体系,还要建立相辅的监督体系,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合理指导、合理监控、合理评价,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质量和效率。
三、就业指导的实施三个要点
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具体学生,因此要坚持大众化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同时,在指导就业的同时既要考虑就业率问题,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此外,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应该眼光长远,为毕业生提供跟踪服务。
(一)大众化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
大众化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更应分清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个别辅导要因人而异,因人的兴趣爱好而异,因个性特征而异。总之,就是要使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得到协调发展,让就业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技巧指导和素质培养相结合
技巧指导就是为学生择业提供求职简历撰写技巧、面试技巧、礼仪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这类指导的实效性强,能提高学生就业效率,但是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长期职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技巧指导“短期促销”之外,还应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开展职业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把就业指导拓展为就业力指导。做到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三)校内指导与校外跟踪指导相结合
学生在校内接受就业指导,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还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因此,在学生择业后,学校应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与学生、企业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需求,了解企业学生的评价并接受学生的咨询。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涉及国家、企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等多个方面,做好该项工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曾惠芳.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0).
[2]林雄喜.用科学发展观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