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校际合作的国际化法语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6-11韩璐
摘 要: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改革渠道三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校际合作的国际化法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结合滨州学院国际化法语人才模式培养的初步探索,希望对未来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校际合作的国际化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校际合作;国际化人才;法语
一、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这样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全方面的合作,从而促进新的区域化合作模式发展,促进文化沟通,增进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如果语言不通则不可能开展建设,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一带一路”涉及的沿线国家较多,因此,涉及的语言也较多,法语就是众多语言中的一个。法语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性社交和外交活动中,它不仅仅是法国的官方语言,还是遍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域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虽然全球来看讲法语的人数并不多(1.2亿人左右),但是讲法语的国家从分布来讲却非常广。仅非洲,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就有21个,为通用语的国家有5个,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将给中国拓宽、加深在非洲的经济接触增加额外动力。“一带一路”战略下,社会对法语人才总量的需求必定会增加,同时也对我国法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各高校对法语人才的培养应该从传统的单一语言向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方向转变,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应用型法语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扩大化, 各国高等教育也逐渐向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国际市场对拥有专业技能以及双语甚至是多语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逐步突显。国内外高校无不抓住时机,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校际交流的形式来挖掘和培养这一市场。由于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的问题,传统外语教学一般来说容易造成单一的知识结构的问题。既包括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应试笔头能力,又包括与其他学科诸如人文或者自然类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从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就能发现,我们现在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及应用性外语人才,因此,国际校际交流合作办学应运而生。2018年1月,法國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决定在相互信任、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双方在联合声明中指出:中法两国将继续积极推动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并且双方将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在共同关心的领域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两国将加强教育、文化和科学交流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在互利基础上在教育、语言、影视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中法将继续促进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通过“千人实习生计划”支持实习生往来。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法之间的合作将逐渐增强,对法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国际化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极具意义,也恰逢中法合作加强的良好契机。
滨州学院从2006年起就与多所法国高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滨州学院与法国雷恩高等商务管理学院(ESCCOT)合作举办了市场营销专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南锡商学院(ICN)合作开办了财务管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及法国学生的孙子兵法学习交流项目,与法国南锡商学院(ICN)和西布列塔尼大学(UBO)开展了法语专业和中法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赴法交流学习项目。从中法校际交流至今,尤其是2011年滨州学院法语专业成立以来,已有几十名学生赴法交流和继续学业深造,中法学生、教师间的交流也逐渐展开,但是对于探讨国际化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研究还没有真正开展,因此该项目的研究有利于中法高校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所需要的国际化法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目前国内对法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法语教学的研究,大多从细处着眼,偏重于探讨法语听、说、读、写、译等各类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以及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法语教学研究在国内外语教育学研究领域所占份额非常小,近十年来,在国内各种期刊上以法语教学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只有1216篇,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上以法语教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只有45篇。甚至在一些有着重大影响的外语类期刊中,针对法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几乎是空白的。对于法语人才培养的探讨,也较多是分析各个学校的培养模式,而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法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及在中法合作交流下国际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分析还涉及较少,仅有西安翻译学院的宋元元和大连工业大学的陶学桓等教师在其论文中有所分析,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意义。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创新法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进程中的人才短缺。本项目以我校法语类专业为依托,加强与国外合作力度,立足于《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我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校地、校企、校校、国际相结合,共建共享机制和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创新并实施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适合黄河三角洲地方实际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2.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法语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项目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我校教学实际,重点研究如何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法语应用复合型国际人才。
3.有利于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本项目研究通过与法国合作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优化法语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利于提高中法高校合作交流和办学的质量与效率。发掘中法高校合作内在互补性,推动中法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提高我校中法合作交流项目的建设质量,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更好地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进行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5.有利于提高我校法语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和出国深造的适应能力。法语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了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积蓄多种职业普遍需要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素养,并在与法国高校的合作交流中开拓其国际视野,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三、改革渠道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会使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各个领域往来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应该以语言通畅为基础,但是在具体业务推进的过程中,不仅对语言的要求较高,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关行业知识。因此,为迎合国家的发展求,我校的应用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具有良好语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工作领域中的基础,而高素质且具有一定技术技能是相关就业领域的要求。
2.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创设多元文化交融的培养环境,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深度融合
采用课堂展示、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培养学生探索性、批判性思维。同时,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拓展师生国际交流渠道,探索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境外交换生学习、国际学术会议等学习实践活动。加强课程开发,推进课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整合,在教学中依托多元文化背景,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文化价值思考,既注重中国情怀的养成,培养民族自觉和文化自信,又重视国际视野的拓展,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提升其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
外语教师是外语人才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的直接传播者,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教学方法等,对外语人才有着极其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让学生更受企业及社会的欢迎,教师就必须要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入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转变。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适当改变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4.完善实践教学配套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除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验实训室),还要建立属用法语专业的专门实验实训室,打造特色法语实验室,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课程。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学生们不仅可以走出去,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机会,乃至国外的实践机会(如“中法千人实习生计划”),還可以把资源引进来,请一些具有知名度的国内外企业、专家,到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6)
[2]尤乐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7(35)
[3]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4(01)
[4]王银泉.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外语,2013(02)
[5]李媚、朱志良、于瑞云.国际化人才标准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3(22)
作者简介:
韩璐(1982--)女,山东滨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