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主导我国社会发展的六大根本性问题
2019-06-11段生平
段生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胜利的时代。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认识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准确地把握对社会发展趋势起主导作用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新矛盾;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取得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认识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准确地把握对社会发展趋势起主导作用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哪些是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拓了一系列“创新”, 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长期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世界的称赞。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这个重大课题就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解决新矛盾将成为国家治理的着力点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加社会财富,才能逐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提出就是要着力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40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认真领会“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论断,认识到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需求正在向“生活质量、公平正义”等更高层次迈进。在社会治理方面,人民群众求发展、要公平、想参与的愿望增强,期盼社会治理更开放、更透明,对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机制提出新要求;对公共安全有更高标准,不仅期盼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期盼信息、环境安全,对提出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提出新要求;对高品质、高效率的公共服务需求增长,期盼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对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出新要求等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人民必然会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成为国家治理必须克服的社会主要矛盾。
三、四个伟大”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历史任命
“四个伟大”内含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新实践,拿出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丰硕成果。“四个伟大”这个价值取向表明,我们党率领中国人民做“四个伟大”这样的事情,意义不只局限于中国,更广泛地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创造更加出彩、更加厚重的成绩,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并教导全党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振聋发聩,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四个伟大”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深入阐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了这个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披荆斩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瓜熟蒂落那么简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胜利走完达到目标之前的这最后“十里”路程,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接近胜利目标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对自身所负的历史使命就要有更为清醒更为深刻的认识,就是我们党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四个伟大”,集中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担当,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路线已经指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航下,朝向伟大梦想的“中国号”巨轮将乘长风,破万里浪,开启新的伟大征程。
四、“两步走”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谋划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部署的同时,明确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坚定信念、真抓实干,不断把蓝图化为现实。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落实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各项战略安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收官和开局并举,承前与启后交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归根到底靠实干苦干、靠开拓进取。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瞄准目标不停干,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五、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出发,高擎改革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锐意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开创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谱写出了豪迈空前的改革乐章。五年来,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破茧化蝶”,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日渐其效。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一词成为全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的最生动写照,诠释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改革要义。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会处,新时代的改革必将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必将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继续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更能呼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
六、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优化政治生态、锻造坚强有力政党的永恒课题
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如何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彼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鲜明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提出重大判断,作出重大部署,取得重大成效,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不断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
全面从严治党,绝非事从权宜,而是永恒的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使命越光荣,目标越宏伟,就越要不忘初心、心存忧患,越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熔炉中不断锻造锤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们党将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以上几个主导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大体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壮丽画卷,是决定和影响我们国家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的本质要素,也是了解和研究新时代中国问题的基本线索。让我们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凝心聚力,在实干中攻坚克难、彰显担当,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
[2]韩庆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维度》.北京日报,2017.10
[3]冯俊.《深入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华社,2017.11
[4]《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1
[5]《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学习出版社,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