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县级高中田径教学发展对策的研究

2019-06-11胡凤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级中学田径教学对策研究

胡凤兰

摘  要:全面促进高中学生在德、智、体、美、群、劳等方面持续健康发展是第一要义,抓实抓好高中田径课程教学,对扭转高中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趋势,引导他们强身健体、健全人格、增添快乐、迈向成功、实现终身发展,推动临沧市高中体育和全面教育、田径运动和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努力践行“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积极应对挑战,牢牢把握机遇,研究和解决好各种新旧问题,也将成为临沧市逐步缩小田径运动发展差距,实现田径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

关键词:高级中学  田径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132-02

在临沧市县级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田径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比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高级中学不同程度存在着体育思想落后、管理体制僵化、竞技倾向严重、课程内容乏味、教学方法低效等突出问题。思想认识的偏离,以及经济发展的落后、现行体制的制约、体育课改的滞后等,使临沧市的高中田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临沧市县级高中田径教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范围界定为本市10所县级高中:临翔区一中、永德县一中、耿马县一中、耿马县民族中学、凤庆县一中,凤庆县二中、沧源县民族中学、镇康县一中、双江县一中、云县一中。本文着重对学校开展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团体访谈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综合思维法等方法。

2  影响临沧市县级高中田径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对田径运动的基础作用认识的不足

第一,田径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走、跑、跳、投、跨等基本技术能力(专项技术与体能的高度融合所形成的专项运动效果,简称为技能),而其他任何运动项目(主要指以下肢为支撑而产生动力的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能力,都是在走、跑、跳、投、跨等某一基本技术能力基础上完成的特殊技术,并使专项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二,任何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中的体能发展,都必须依赖走、跑、跳、投、跨等某一基本动作与承载负荷的不断提高,使其负荷强度的不断提高(获得超前性的发展),因而田径运动的动力功效能力对其他运动项目具有“兼容性”,而其他运动项目所发展的动力功效能力对田径运动却不具有直接性(因为负荷强度不够,也就是技术速度不够),仅仅起到间接性的辅助作用。

第三,田径运动的跳、投、跨等项目是在高强度的动力功效能力基础上完成的,看似简单实则是非常复杂的技术动作,对机体在非常短时间内控制身体运动肌的协调精度和肌肉的柔韧幅度要求非常高,所发挥出的单位时间技术强度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所不能及的,因而掌握了跳、投、跨等项目的技术,对学习和掌握其他运动项目的专项技术具有高度协调和柔韧的基础作用。

所以,“田径是运动之母”或“田径运动是各个项目的基础”的提法,无疑具有客观现实性,而且这种基础作用也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所无法替代的。

3  临沧市县级高中田径教学发展的对策

针对临沧市县级高中田径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影响我市高中田径运动发展的具体因素,主要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 凝聚各方共识,推动田径事业科学发展

临沧市体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其他田径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热心田径人士等,都应深刻认识田径运动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深入理解高中田径项目的强大功能和价值,正确分析我市高中田径工作的成就和问题,牢固把握高中田径事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和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核心立场,积极践行“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承担高中学生身心素质锻炼的重大责任。

3.2 汇聚多种力量,推进田径教学深层改革

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各单位和家庭要予以积极支持,通过深化改革广泛调动田径部门组织、学生运动员和体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推动临沧市田径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高中体育的综合改革,推进田径教学的各项改革,深化高中田径课程的改革,积极改革、创新和拓展高中田径教学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真正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动力。

3.3 加强师资建设,保证田径工作优质高效

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临沧市高中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必须转变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付考试为主的旧思想,树立健康、快乐、终身、有趣等多元体育教学观。高校应办好师范类的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学习培训和业余进修,进行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与业务素质。

3.4 加大物质投入,保障田径目标顺利实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认真配备和积极改善高中体育器材设施。学校还应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改造和优化田徑场地、器材,提高田径场地的利用率,增加体育设施的利用价值。

3.5 优化课程资源,促进田径项目丰富有趣

开发好、利用好、优化好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在内的各种田径课程资源,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发展个性,熟练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田径运动技术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强化教学研究,促成田径质量稳步提高

在高中田径教学工作中,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认真总结研究学校田径教学工作的基本经验,揭示学校田径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要抓住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深化学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努力为学校田径运动发展、为行政管理决策服务。

3.7 改善评价体系,力争田径主体充满生机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后,迫切要求辩证看待过去学校体育竞技化考试的评价形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3.8 完善管理制度,力求田径活动规范有序

要建立学校田径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田径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在有关田径工作的规定,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研制具体的田径教学实施细则,制定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标准。

3.9 拓宽活动渠道,彰显田径运动特有魅力

要不断拓宽包括课堂田径教学、课外田径活动、课余田径训练和课余田径竞赛等在内的具体实现渠道,增强高中田径运动特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杨泳明.胶东沿海地区农村中小学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4):106-108.

[2] 崔子林.高中阶段田径类运动必修系列教学现状与创新[J].中国学校体育,2010(6):28-29.

[3] 张振华.试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改革实践的路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99-102.

猜你喜欢

高级中学田径教学对策研究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