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价策略研究

2019-06-11刘勇蒋炳宪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独立学院

刘勇 蒋炳宪

摘  要:地方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定位的需求。课程作为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转型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也要找准本地区社会需求进行转型,服务于地方经济,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实施结果与评价。课程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培养效果作出表述和确定,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体育专业课程评价策略的总体要求是淡化甄别、评优功能,强调激励,潜在功能,以试图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体系提供参考素材,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适应国家政策提升办学水平。

关键词:转型发展  独立学院  体育专业课程  評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118-03

依托优质高校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举办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机制的一种特殊模式和重要补充,它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积极了作用。以地方普通院校为母体的独立学院,其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等与母体有着较大关联,但是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又有着较大差异,若独立学院仍然是依附母体的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因此,如何准确地确立独立学院的教学定位,把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机遇,认真研究和构建应用型本科性质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体系,是探讨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问题。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给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1]。近年来体育专业就业率不高是困扰着本学科发展的严重瓶颈。由于我国体育专业办学规模过大,超出了当地的社会总体需求,工农商学医不同性质的高校都兴起了体育专业的办学热情,重复建设情况比较严重,导致独立学院的生存状况更加堪忧,迫使该专业的许多学生被动改行。为此,如何改变就业观念,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优化课程内容,拓宽专业素养,改变教育观念,探索一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课程已迫在眉睫。地方高校独立学院体育专业需抓住转型发展契机,大胆设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践课程且制定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评价体系以促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就业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等几所高校近年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等几所高校近年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仔细地考察分析,我们认为,上述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虽然比以前完善了许多,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2.1 课程设置结构与市场需求脱离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质是通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素养(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要求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为本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其道德修养、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具有鲜明特点,基础理论知识厚实,专业素质、实践工作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科技知识运用、传授及推广能力等。显然现有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方特色的需要,导致学生的就业选择面狭窄[2]。这就需要改变课程结构,增加学生个性发展课程的选择性,并将实践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放在等同的地位,使其培养的人才达到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且具有地方

特色,在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竞争中优势显现。但多年来独立学院一直受母体学校培养模式的影响,课程设置不适应体育专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材也倚重于国家和省级统编规划教材与权威出版社,理论基础性课程多,专业实践运用课较少,新时期热点体育项目开设不多。考核评价出现偏差,重理论考核轻实践应用能力考核。各地区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模板基本相同,开设课程基本相似,地方特色课程缺乏,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缺乏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与信息监测反馈机制,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反映基层单位的用人需求,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缺乏与用人部门的有效对接。

2.2 缺乏明确的教师教育实践主体依托,课程设置没有与时俱进

教师教育主体是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最为基本和最为现实的课程依托。而在课程中并未明确教材所涉及的具体教学主体,由此具体现实的教学主体的界定不够明了,有关体育教师知识与教师主体之间缺乏一个好的契合点,从而使所介绍的体育教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科学的依托。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不具有时代发展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增长点,而体育产业就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超过3万亿[3],体育活动的盛行将给体育专业学生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与机遇,为促进体育专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策前提。然而,现阶段大部分的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包含独立学院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仍落后于时代发展,部分学校的课程方案及教学大纲还是十多年前甚至更长时间的教学内容,课程依然是传统的健身项目和多年不变的理论知识讲授,不具备明显的现代性,对目前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兴体育项目重视不够,缺乏主动与社会衔接,基础知识教学也没有针对性,从而影响了体育专业的发展。

2.3 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不合理性,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交叉情况极为严重

如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课程论内容交错重复已经是普遍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体育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也产生消积影响。

2.4 强化知识传授,弱化能力培养

转型背景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强化综合素质教育。专业素质,简单来说,即是知识同能力的综合。强调素质教育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应是能力培养。诚然体育知识的传授是体育能力培养的基础,但是知识的传授不可视为能力培养。运动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许多途径和方式来达到,然而现行体育教学课程对知识的传授比较偏重,而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关注不足。例如,教材中普遍以大量的篇幅介紹体育教学概念、原则、方法与体育课堂结构等等知识;但却很少阐述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教学内容的合理配备、教学效果的预测与分析,特别缺乏教学案例分析,而这正是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2.5 转型背景下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的关系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除传承文化外,还要服从于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同样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的成长。为此,转型背景下体育专业课程目标要着眼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需要。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其指标,可为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实施和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学生适应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2)课程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及培养效果作出表述和确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重视课程结构,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教育部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的改革发展倡导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标准,其目的是教育、激发、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为此建立以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发展与终身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

2.6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价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学生实际教学工作能力所进行基本的检验和判断,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判断高校教师教育的实施效果,对高校独立学院办学水平、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成果等进行监测,着重点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4]。专业教育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专业的社会认同感和声誉,即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认可与评价。因此,课程评价策略的总体要求是淡化甄别、评优功能,强调激励,潜在功能,见图1。

转型背景下的开放性评价策略,课程方案设置与实施,对评价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及课程的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不能把评价体系视为一个过程的终结,而应重视其评价的激励和改进作用。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为着重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框架中内容的推进,遵循客观多样性的评价原则,构建上述体育教育专业评价策略;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接受他人监督、遵守承诺、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与考核3个二级评价指标);教育教学能力(演讲口语表达、运动技能与基础理论3个二级评价指标);处理关系能力(交往技能、成熟的情感和心理洞察能力3个二级评价指标);健康安全习惯(行为观察力、运动保键学知识和专业的执行教与学的任务3个二级评价指标);社会认同感与声誉(专业态度、道德责任感和工作激情3个二级评价指标)。以上为5个方面的一级评价指标,其主要观察点为,课程实施和考核的管理机构与工作机制,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规划,教学活动的全面监督,长期保持学习的热情度和与他人相互交流沟通的主动性,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情况,设置跨学科语言类、写作类、运用类的交叉课程,促进特色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情况[5]。依据所建立的特色性实践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融入特色意思和观念,为特色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独立学院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评价机制,实践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转变,优势特色课程的有效整合,评价策略和机制的完善,不仅为课程方案的优化与完善,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多样性、教学的应变性和实践工作的创新性。从而提高了独立学院整体教师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3  结语

独立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深度融合专业核心课程,打造符合转型发展并具有创新意识的基本课程模式,强化运用型课程实践,重视课程的内涵发展和体系支撑,围绕主干课程建设,整合教学、实践和社会资源,增设新项目拓展课程,交叉学科运用类课程,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

为适应教育部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文件要求,地方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作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社会经济人才培养基地的补充,应该对专业教育的实践环节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抓手是基础性应用类与实践课程体系和评价策略的制订,以及推进措施的实施。同样,培养基础教育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评价,面向新时期创新性教师教育的发展,还需要长期的计划和方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独立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有效的进行和持续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士中,顾永安,何东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课程改革的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4(5):87-89.

[2] 童伟,李世宏.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60-165.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4] 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4):112-114.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独立学院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