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019-06-11刘淑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中职

刘淑均

[摘 要] 新媒体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给学生提供了个性表达的平台和情感的宣泄口。但新媒体中负面信息对价值观的冲击,网络依赖对现实交往的影响又给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丰富教育形式,将心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关 键 词] 新媒体;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26-02

中职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四类,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生多处于15~20岁之间,多因学业挫折、父母离异或家庭经济条件制约等原因入学。成长环境的复杂性使他们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困扰:(1)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容易偏科、厌学;(2)行为问题的存在,具体表现在课堂纪律涣散,甚至有辱骂攻击、网瘾等不良行为;(3)职中学生存在高自尊和低自我评价的冲突,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使他们更容易选择放弃;(4)人际交往问题存在,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渴望认同,但又固执、多疑,担心他人瞧不起,缺乏人际交往技巧;(5)面临着就业和社会适应的压力。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人格的培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中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开放、自主和多元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同时也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意志习惯、思维方式的培养带来了更大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新媒体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与协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合理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成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等特点,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找,阅读自己感興趣的内容,获得有效的信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

很多学生习惯用微博、腾讯QQ、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人际交往。这些社交工具具有一定的匿名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交往平台,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需求结交喜欢的朋友,既可以实现老朋友的维护,也满足了结交陌生人的需求。此外,网络交往是身体缺位的交流,年龄、相貌、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不再那么明显,更多的是兴趣、爱好、性格等内在因素决定着网络人际吸引力。这也使一些学生克服了真实交流中可能存在的羞怯心理,表现得更加自信,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个性表达的平台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点对点”之间的传播,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平等、自由、交互、快捷的信息传播平台,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可以借个性化的网络语言等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四)自我宣泄的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有更多自我宣泄的选择。网络的匿名性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宣泄平台,学生通过博客、论坛等途径进行倾诉,发泄郁闷,寻求共鸣。此外,一些心理健康专业网站还会给来访者提供一定的心理帮助。当学生不愿与教师、亲友进行交流时,网络交流为其提供了发泄口。

二、新媒体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负面信息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

新媒体相对自由的信息传播,也导致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网民为引起他人注意或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常发表一些消极或偏激虚假的信息,而宣扬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反而成为评论的少数派,还被人斥为“作秀”等,这些容易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混乱。此外,一些虚假、暴力、色情的信息也常掺杂其中,向人们传达出“金钱至上”“权力至上”“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冲击着积极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容易被这些信息引导,影响自身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二)网络依赖导致不良思维习惯的养成

一些学生遇到问题习惯进行网络搜索,对网络的依赖助长了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网络信息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长期接受这样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对知识的深度吸收,阻碍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虚拟社交影响现实社交

对社交工具的过于依赖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网络交流主要以文字交流为主,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仍存在差异。新媒体的交流也使一些学生习惯于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更易在自我与教师、同学间设防。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还因为不能承受网络中塑造的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而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游戏与网络聊天中不能自拔。

三、新媒体条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进一步发展,顺应趋势。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措施应对新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此,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借助网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以及心理帮助的平台,通过网页、论坛、微信、QQ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为学生提供新生心理普查、日常心理测验、网上心理咨询、线下咨询预约、心理社团活动信息发布、心理自助小组建立等服务,让学生能够有畅通专业的渠道疏导自己的心理问题。

此外,学校应健全心理危机网络,在班级或宿舍设立心理委员,并与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以及相关学校领导形成心理危机应对小组,及时反馈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还需要特别关注论坛等媒体上学生发布的信息,筛查危险情况,以应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状况。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校园氛围对学生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且注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一员,他们的言行、态度渗透在课堂教学与日常交往中,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心理教育体系需要提升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利用新媒体,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解决自身发展问题,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改善自我教学策略与方法,重視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甚至学生的一些困扰是因为家庭因素造成的。积极的家庭教育能够提升学校教育的作用,而相悖的家庭教育会削弱甚至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职中学生大多住校,由于距离等原因,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较少。新媒体具有内容形式丰富,交互性、实时性强,传播广泛,成本低廉的特点。学校可以利用微信、QQ等向家长推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让家长能够理解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家长可以通过新媒体加强与教师以及其他家长的交流,及时反馈教育困惑,促进家庭教育的提升。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当代中职学生是新媒体下成长的一代,他们能够更为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思维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习惯于网络文化的表达方式,注重自我意志与情绪的表达。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课和有关心理的课外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课程形式上注重互动,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心理健康课是活动课,强调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有效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方法,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课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绘画、团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课程内容上需考虑学生的实际,构建适合本校本班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职中专业众多,学生面临的问题既有普遍化的也有特殊化的,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时需要认真听取学生需求,考虑本班的实际情况,参考资料进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成功经验,提升学生的自信。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心理互助小组、心理剧社、心理社团等组织,开展心理知识手抄报评比、心理讲座、团辅活动、心理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更多自主表现的机会,在体验与参与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品质。

(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但二者侧重点与方式上存在着差别,德育多采用说教,重在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明显的道德倾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体验活动的形式,重在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具有价值中立的特点。

新媒体的发展下不良信息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严重,而学生辨别力不足,易模仿、“跟风”。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满足学生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减少排斥和逆反情况的出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弥补德育在手段和针对性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明辨善恶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121-125.

[2]毕玉芳.积极利用SNS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3(15):40-42.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心理小测试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