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究

2019-06-11董志程馨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决路径体育锻炼大学生

董志 程馨

摘  要:在现代大学生体育锻练中,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把体育锻炼行为的基本着眼点放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域出发,以广西高校学生为例,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提高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大学生  体育锻炼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129-02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体育锻炼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级阶段,也是关于认知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相关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体育锻炼行为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体现:(1)体育锻炼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体育锻炼行为提供指导,个体认知的能动程度决定了其对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知,通过以往的经验来保证认识的正确性。在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对于体育锻炼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一味强调自主体验[1]。(2)体育锻炼行为应该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育锻炼的主体是人,其中的认识活动是人自身与环境的协调运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与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主体能够不断获取客体经验并将其内化为主管经验,为实践提供指导。(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个体针对外部刺激做出的积极反应,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人的能动性可以有目的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体育锻炼行为主客一体的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关注自身的能动性。

2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这里以广西高校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设置相应的问卷,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2.1 体育锻炼认知水平低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科学运动这一概念并不熟悉,超过60%的学生对此几乎不在意或完全不在意。学校体育所倡导的科学运动在学生中并未深入人心,甚至根本没有得到重视。体育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外部体育有关信息认识、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体育认知水平的高低。学生对体育锻炼行为概念的理解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体育锻炼能动性及行为水平的高低。

2.2 锻炼动机不明确

分析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动机,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可能是为了迎合群体,也可能是单纯地想要调节自身情绪,提高身体素质。调查结果表明,考试期间占据调查总体比例的96.2%,这也表明,不少学生之所以参与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

2.3 体育兴趣缺乏

结合大学生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调查,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身运动能力不足,72.3%的学生在近一年的体育活动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而且体育运动相比较其他休闲方式,并没有带来更多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更愿意将空闲时间交给音乐和网络。

2.4 时间与频率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重点大学新生体质测试中,不及格率超过60%,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广西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频率调查表明,达到相关体育人口标准(每周运动时间不低于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的学生仅有27.7%,男生比重明显高于女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每天都是实行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的作息方案,体育锻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偏少,频率偏低,运动量普遍不足。

3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提高体育理论知识水平

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灌输体育理论及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方法,又能提高兴趣。同时,掌握理论知识是技术的运用自如的重要保障,为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学校应拓展学生体育知识技能获取途径,开展组织体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即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又杜绝了学生体育锻炼无专业指导,锻炼盲目性等问题。

3.2 重视体育设施建设

完善的体育场馆及器材能够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良好保障,广西教育部门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适当增加财政拨款,辅助高校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提升体育硬实力,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进行维护和改造,提高设施利用率,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另外,高校的公共体育器材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优化体育场地资源。在刺激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將节约体育锻炼资源,减少体育锻炼成本,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3.3 强化体育文化建设

立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体育锻炼行为具备主客一体的特征,现代体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原本肌肉活动与文化隔离的状态被打破,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同时包含了锻炼、娱乐等多个方面的内涵。通过营造浓厚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态度。必须认识到,体育不单单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素质,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应该确保学生将体育当成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高校的角度,应该强化体育社团及体育俱乐部建设,改变以往单一的体育活动方式,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及制度,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4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学生具备较好的认知能力,通过适当引导,就能够形成对于体育锻炼的良好认知。基于此,高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设置,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通过优秀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体育运动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了解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5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高校应该做好调查

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进行拓展,如排球、体操等,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其次,应该创新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避免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代之以更加多样化、更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再次,应该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改变以往一味强调运动成绩而忽视练习过程的做法,关注学生课堂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配合理论知识考核来保证考核效果。最后,可以对学生的初始身体素质进行记录,将素质体能提高的幅度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确保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后,能够取得理想的学分,从而帮助其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树立起对体育锻炼的信心。

4  结语

不仅仅是广西高校,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都不容客观,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尤其是体育理论知识匮乏,体育主动性差,更是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偏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此,高校应该重视起来,做好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强化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窦诚松.大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 郑春梅.普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路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135-138.

[3] 吴庆音.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31.

猜你喜欢

解决路径体育锻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