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 Space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2019-06-11范晓丽
范晓丽
[摘 要]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现状和走向,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基于CNKI数据库2417条有效文献,通过科学计量分析2008年到2018至5月近十年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图谱,深入进行研究学者群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构分析。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新的趋势变化和知识结构做宏观的回顾与展望,并审视现有的研究和不足,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量化分析提供新的维度与可借鉴之处。
[关 键 词] Cite Space;职业教育课程;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159-03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职业教育课程始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术领域持续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在此方面作出巨大努力。为适应21世纪新的经济环境,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深化,借助Cite Space软件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做整体性的展望和回顾,以图谱的形式呈现2008—2018年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演变趋势。
(二)研究方法
Cite Space是指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以共被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为理论基础,对特定领域有效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科学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索。文章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指关于社会现象或事物之属性的分析,通过对定性分析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存在的现象或事物之间的属性进行分析,深入探索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性问题;定量分析指运用数学工具对事物的量的分析,主要借助于Cite Space 5.2R2软件进行科学知识共现分析。
(三)数据来源于处理
本文以CNKI数据库检索的2417条有效文献为研究样本。
高级檢索2008—2018年十年关键词为“职业教育”和“课程”的文章,共检索2258条结果,剔除“研讨会”“通知”“论坛”“征稿启示”等159条无效文献,有效文献共2417条。将有效文献分批次以“Refworks”格式导出,命名为“download_”;分别建立“input”和“output”文件夹,通过格式转换,将CNKI数据转换成cite space可以识别的WOS数据;将input文件夹的数据复制于新建文件夹“data”中,同时建立结果输出文件夹“project”。
首先建立名为“zyjykc”(职业教育课程)项目、选择“data”和“project”数据路径、设置“Top N”(提取每个时间切片出现频次排名前50的对象)值为50、“Time slicing”(时间阈值)值2008—2018年、 “Years Per Slice”(时间切片)值为1、“g-index”值为分别为50、15、“Node Types”(节点类型)分别选择“Author”(作者)、“Term”(名词性术语)、“Keyword”(关键词),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运行。经过相同或者相似节点合并,聚类调整、标签设置得到可视化知识图谱,下文将进行更详细的剖析和解读。
二、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演化
(一)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1.研究者分析
研究者是推动某一研究的主体力量,高频研究者是该领域研究的专家,研究群是某一领域研究的核心领导体。将Node Types 设置为Author,g-index值设置为50,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主体较为分散,研究群数量偏少,尚未形成核心研究群,主要研究者以胡小丽、于春雨、罗敏、徐国庆等为代表。其中,记者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关注度较高,人数占四分之三;周乐瑞与徐涵、张海丽与于洋等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以范雪娇、钱捷怡、江迪、为代表所在的节点中心度较高,其枢纽链接作用较大。
2.研究机构分析
将Node Types 设置为Institution,g-index值设置为50运行得到知识图谱,发现“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主要机构为: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华东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在2008—2018年检索的全部有效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1、8、8、7、3,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最初出现年份为2008年,2018年新进研究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机械技术学院等;经突发性检测发现,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检测值为4.06,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检测值为3.72,说明这三个机构在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够反映研究领域和论文的精髓,高频关键词则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核心。将Node Types 设置为Keyword,g-index值设置为15,运行发现(见表1):
网络节点数等于167小于350并计算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Cite space中通常使用紫色对该类关键节点进行重点标注,通常值大于0.1。中介中心性值越大,说明其枢纽链接作用越强。∑是中介中心性和节点在时间上的突发性(重要性)两个符合构造的测度节点重要性的一个指标。由于本研究检测并未发现突发性节点,故Sigma值为1。
通过对关键词可视化结构合并整理,即相似或相同关键词,如将“高职”合并到“高等职业教育”、“中职”合并到“中等职业教育”,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序,出现频次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说明在2008年至2018年十年中,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学术界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职业教育本身、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育三方面展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研究最初出现年份在2015年出现,主要原因是深受当时的教育政策影响,例如,为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务院在201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19号》,明确提出“五个对接”,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主要路径。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共出现60次,中等职业教育出现29次是高等教育关键词出现的0.5倍,说明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职阶段。这一分析结果与王坤、陈任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中提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已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工作过程、校企合作、项目课程等研究领域整体保持一致性。
所谓的中介中心性是测量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中介中心性值越大,说明其枢纽链接作用越强。结果显示,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七个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大于0.1,在网络中具有较强的链接枢纽作用。突发性检测值反映的是某一节点在时间序列上的重要性或贡献程度。其中,“教学创新”突发性检测值为4.7,“机械制图课程”值为4.75。进一步分析这两个高突发性值关键词发现:“教学创新”从2008年到2018年平均每年都有出现,2015年到2018年每年出现频次为2;“机械制图课程”在2008—2014年重要程度较高,每年都有出现。说明这两个词从2008—2014年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对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在该时间段上贡献率较大。
(三)聚类分析
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Q=0.4591>0.3,聚类结构显著,此次聚类分析有效。结果如下,“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可以分为七大类:聚类规模表示聚类涵盖的有效节点数量,聚类规模值越大表示聚类范围越广,即表示研究该主题成果较广,其中最大规模的聚类是类型0,最小规模是类型5和类型6;轮廓值是对聚类结果有效性的解释和验证,轮廓值大于0.5表示聚类合理,0.7表示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表中显示聚类1和聚类2都大于0.5,其他聚类大于0.7,总体来说此次聚类合理。
中间年表示聚类文献发表的中间年份,即发文最早年份与最晚年份的平均值,不同类型聚类的中间年的变化反应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变化。聚类0中间年为2015,聚类1至聚类6中间年是2016,总体显示职業教育课程研究集中从职业教育转向课程体系、课改、课程整合等,也表示研究热点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聚类0主要研究职业教育本身、课程标准、教学创新;聚类1涵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聚类2涉及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聚类3针对课程、课程改革、衔接;聚类4主要涵盖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聚类5主要深入研究课程设置;聚类6主要对课程模式。
三、结论与不足
职业教育课程是联系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纽带,社会经济发展动向是指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挥棒”之一,职业院校通过输送劳动力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结论
1.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尚未形成学者群、研究机构数量少且种类单一
分析表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尚未形成专门的学者研究群,主要的研究以独立学者为主,较为分散,研究者以自己研究特长为主,加深对某一研究点的纵向探索。然而对系统性、全局性、动态性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缺乏横向的联动共生,不利于职业教育课程在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碰撞等复杂背景下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创新发展。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机构数量少、种类单一,以技术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为主,缺乏其他类型的研究机构,阻碍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而且,对职业教育课程关注的权威机构起步较晚,较为大规模的研究集中在2015、2016年。
2.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内容全面、主次清晰
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涉及面广,包括课程建设、开发、改革,课程标准、课程开发方法等方面,集中高等教育阶段,侧重项目课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系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网以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为关键点链接枢纽辐射全局,带动整体研究发展。其中,关键词“教学创新”突发性检测值为4.7,“机械制图课程”值为4.75,这两个高突发性词在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中表现出较高的贡献率,起着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
3.针对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聚类显著,研究热点迁移
“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聚类清晰显著,可以分为七大类,轮廓值均>0.5,其中物种聚类轮廓值>0.7,表明每种聚类下的成果较多;最大规模是聚类类型0,主要研究职业教育本身、课程标准、教学创新;研究平均时间集中在2015、2016两年,研究热点集中从职业教育课程本身的演技转向课程体系、课改、课程整合等,表明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热点正在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发生新迁移。
大力推动作者间、机构间的通力合作,加强作者群、研究机构生态对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的关注度和深度,拓展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外延领域,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快速发展,进一步人才培养机制,助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不足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未选取其他顶尖核心数据库,缺乏全球视野。同时由于导出信息不完整,无法进行作者共被引、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分析。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是对某研究最直观的数据呈现,并不能完全代表对问题本身最彻底的分析,对某一问题的深层次分析是基于数据,但高于数据。所以本文是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数据直观的阐述,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微层次的分析。只有将数据和自身思考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图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平.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进展与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4):35-41.
[2]韩永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17-2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