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中的中文师范生培养

2019-06-11赖永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范生美学美育

[摘 要] 中文师范生对文学的热爱在于词句的优美和文学带给人的美感享受,所以美学课程的设置对提高中文师范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阐释能力很有必要。美学课程是文学理论课程的深化,能够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视野,可以帮助中文师范生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审美素养,所以美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特别突出师范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自主发现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学理论为依托,分析中文师范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中文师范生美育实践现状,归纳总结中文师范生培养更加科学有效的美育策略,使师范生更加符合时代需要,成为具有健全完善人文审美素质的语文人才。

[关 键 词] 美育视域;中文师范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054-02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不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绵长,更多的是在于这些文化能给人带来极大的美感享受。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选择就读中文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个专业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学理论知识在中文专业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美学教育的推动下,能够进一步深化师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把审美思维扩展到艺术和其他文化形态上;能够开阔师范生的眼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中文师范生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美学最初是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美学的哲学式发展就是从“美是什么”起源的,即美学是研究美的一门科学,不等同于文学教育或艺术教育。但事实上,美的形式有很多种,而仅仅从哲学思维出来对美的问题进行探索就显得狭隘。随着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的介入,现代美学逐步摆脱了这种狭隘性,进而实现了美学形态的现代转换。[1]其中,心理学的渗透,使美学的学习为师范生建构起更加自觉的审美心理结构;教育学的融通,则使审美教育成为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视域,而人类学的融通则使审美的文化性得到更为系统的彰显。故而,中文专业的师范生学习美学十分有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多学科的综合素质,多学科交叉理论主导的美学教学显示出越来越显著的重要价值。

(一)深化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

文学理论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它可以帮助中文师范生建立系统的文学原理知识结构,另外,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师范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再加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学生就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学知识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如何深化需要更为精深的美学理论的介入,这样便可以丰富文学理论知识,师范生也可以由此进行更加自主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的认知。总之,美学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使学生有更为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从教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增强师范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实践能力

中文师范生的培养不仅仅是课本上知识的扎实掌握,更多的是学以致用,他们要自觉将掌握的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工作中,这才能体现出中文师范生更加丰富的人生价值。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人文素质类课程,有利于师范生把审美体验进行迁移,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生动迁移到学校组织的日常技能展示活动中,如朗诵、演讲、辩论、征文、书法等相关比赛活动,同时也能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故而,美学课程对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三)体现审美经验对文学接受的牵引和提升

美学的学习是哲学、文学及艺术的互通,在学习美学的时候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在文学和艺术这两个学科中比较明显,但是在实际的专业建制中,文学和艺术分属不同的学科专业,而中文师范生的培养需要两个学科的结合,美学课程的设置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范生在对文学的认知和感受中,对艺术的审美经验必然会渗透到文学意蕴的解读中,使文学作品的感受和阐释变得更加准确深刻。所以,美学课程在中文师范生的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凸显审美经验的内在相通性,而且还可以让文学欣赏趋向更具深邃意义的审美经验系统。

(四)凸显审美育人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现代社会,许多大学生内心浮躁,物质主义观念盛行,对未来充满迷茫。美学课程从美的角度,围绕着自我、人性、德性、人格和生命等方面幫助学生追求美好人生,指引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中文师范生是语文基础教育发展进步的主要师资力量,他们毕业后将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小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他们自己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从而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学会挖掘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人。培养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人,让他们相信优美人性的存在,坚持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以美的方式浸润人生,懂得在人生曲折中从容面对,体验深沉而厚重的审美情趣,懂得无私奉献。因此,唯有充分发挥审美育人的功能,方能全面提升师范生的素质水平和生命质量,进而也才能更好地承担引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

二、中文师范生美育实践的现状

美育是一种以人类审美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审美规律的教育。对其他学科来说,只是一门选修课,而对艺术和中文学科来说,美学课程则是他们的专业课。尤其是对中文师范生来说,美育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因为它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人的情感,这与中文学科建设的人文精神目标是高度契合的,美育就是开拓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针对中文师范生的美育实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美学的专业知识比较晦涩

由于美学与哲学的历史渊源深厚,美学原理中的许多专业知识呈现出艰深晦涩的特征,而且现有的美学教材都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抽象理论体系阐述美学基本问题,忽视了一般师范生在哲学或理论素养以及实际审美经验方面存在的欠缺和不足,使师范生在学习这些美学知识的时候出现难学难懂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美育理念及其审美知识体系在师范生培养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人文素质作用。

(二)被动地接受美学知识

传统美学课堂上,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只有听教师讲解这一条路径,因为美学理论知识确实比较晦涩难懂,想要通过自学了解未知的美学领域比较困难。由此,师范生所能掌握或理解的美学理论知识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这显然没有多少高质量的教學效果。美学教师对中文师范生的教学活动只是单向填鸭式输出,缺乏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双向知识交流与互动,从而使师范生无法全面系统地进行深度学习,如此一来,中文师范生的美育实践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平。

(三)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脱节

中文师范生学习美学,有的就是学习一些基本原理知识,如本质主义美学、哲学主义美学,有的则主张美学学习摒弃基本原理,把重点放在对人的主观审美感受甚至是日常情感经验的认知和把握上。第一种情况反映出美学教师过于偏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美学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联,遮蔽了美学的实践性品格;后一种情况则无疑会导致审美实践的简单化和表面化,也就无法洞察美的现象背后的本质所在、规律所在,更可能造成学生在混乱驳杂的表层感知中迷失方向。以上两种情况充分暴露了美学原理与审美实践的脱节局面,美育教学的实效无法真正体现出来。

三、中文师范生美育策略

(一)加强美学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

中文师范生的美育培养一定要着眼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乘借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东风”,大力加强语文美育这类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摆脱单纯讲授理论美学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的美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语文教学情境[2],选取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代表性知识点进行明确的审美阐释,以此现身说法培养师范生对美学知识的自觉认同与应用意识。这种美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对语文课堂的熟悉度,激发他们对美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加强多样性美学应用平台的打造

地方高校中文院系要为师范生创造接触美学的学术前沿信息的条件,满足他们渴望研读美学专业知识的需要,积极引导和启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当前,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实现师生的互动性网络教学,形成更加生动的美学教学氛围和环境。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要积极为师范生开办“诗词学会”“文学社”等学生群体性组织提供便利,美学授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师范生开展的各种艺术展演、欣赏活动中,带领他们开拓更广阔的美学应用空间,这样既能提升师范生的审美阐释能力,也能夯实其基本人文审美素养。

(三)加强美学教师队伍建设

美学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身的美学教育教学观念,顺应高校应用转型的大趋势,变被动适应为主动调整,改变过往惯用的教法,提高美学教学的语文阐释针对性。通过教研室同仁之间的交流与取长补短,通过与兄弟院校优秀美学教学团队的互学互鉴,进一步强化美学实践教学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吸纳中小学语文教学模范教师以及各种类别的具有高超审美技能的专才,如作家、艺术家、社会“最美”系列人物等走进师范生课堂,以美学课堂为支点实现校内校外师资队伍的整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师范生的美育工作。

(四)加强美学课堂内外的联动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在推行“大语文”理念,注重“生活语文”或“生命语文”[3]观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本质上讲,美源于生活与生命,故而生活美学、生命美学对中文师范生是尤为重要的。在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师范生系统掌握一般的美的原理和规律,又要将美学课程向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延伸,充分调动师范生应用审美经验相关理论知识投入生活与生命体验中,从而提升这种体验的质量,并营构更加健全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在此基础上,美学教师在课堂上便能够进一步有效实现美学—生活—生命—语文之间的内在联动,其最终效果便是高校美学课堂与中小学语文课堂之间的无缝衔接,解决了师范生角色转换中存在的生涩难题。

参考文献:

[1]默明钊.美学形态的转换与现代形态美育[J].教育研究,1997(6).

[2]赖永兵.基于应用转型的文艺美学课程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3]熊芳芳.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师范生美学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印花派对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