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2019-06-11倪锦君
倪锦君
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关系着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把三农发展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本文以乡村振兴有关内涵、要素和发展路径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花园村“两创、两富、两美”的发展之路,总结了花园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和发展路径,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切实破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强大农业、美丽乡村、富裕农民”等战略思想,“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农村经济增长迅速、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事业进步明显。
虽然“三农”工作进步明显,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还主要集中在乡村,乡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途径。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从一个有名的贫困乡村成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其“两创、两富、两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其他乡村的振兴之路提供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乡村振兴文献综述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对这些研究成果,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路径几个主题进行了梳理,为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研究
(钟钰,2018)认为鸿沟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结构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扭转这种局面,促进我国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宋圭武,2017)认为中国乡村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情况。例如农村劳动人口流失,空壳化现象加重,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不断增多,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更加普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道德水平不断下降,同时面临着国外农产品的严重挤压等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农村发展出现困境。为解决现实困境,中国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韩长赋,2017)认为乡村振兴除了经济振兴之外,还应包括社会、教育、文化、医疗、环境等一系列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综合提升。
(三)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研究
(徐勇,2011)指出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应合理规划人力、土地、资金、技术等四个要素,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刘合光,2018)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人、地、钱”三大关键要素。(杨洁,任绍斌,2017)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农村现代化之路进行分析,认为(地、人、技术、硬件设施、农村管理)是乡村发展的5大影响要素。
(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路径研究
(刘合光,2018)认为可通过四大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 全面深化乡村改革,通过创新农村体制实现乡村振兴;2. 加快振兴乡村产业,通过产业发展路径助力农村振兴;3.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路径高效振兴乡村;4. 打造乡村人才队伍,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钟钰,2018)提出应对乡村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激发乡村多元文明复兴和培育乡村内涵美等实现路径。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实施了一系列三农优惠政策,实现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农业发展规模: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 亿斤以上,全国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全国各类农业机械近6000台,灌溉设施1000万个以上,全国各类灌溉面积超过63000千公顷。
2.农村基础设施:2016年末,全国 99%以上的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90%左右的村实现有线电视、互联网、集中供水、垃圾集中处理。
3.农村社会服务:2016年末,96%以上的乡镇建有幼儿园、小学,图书馆、文化站,70%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99.9%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66.8%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56.4%的乡镇有敬老院;68.1%的乡镇有商品交易市场。
4. 农民收入水平: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2.72∶1,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二)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分析
虽然“三农”工作进步明显, 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显著的发展问题,具体体现在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不充分、农民发展不充分和城乡发展不平衡。
1.農村发展不充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大部分农村发展不充分,许多乡村最终演变为贫困村或空壳村。例如部分村委和组织机构领导能力弱化,不能有效地组织动员,无法带动农民实现乡村振兴。农村发展规划不合理,农村主导产业、农村基础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导致人口流失严重。
2.农业发展不充分。尽管我国的粮食产量规模不断上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的效率较低,还有许多潜力未被开发。例如,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受自然天气影响大,粮食的单产较低。大量的秸秆、有机粪水没有得到充分循环利用。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成果主要应用在小规模的农业,而主要粮食作物则应用较少。
3.农民发展不充分。尽管农民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文化消费、公共服务消费水平、综合素质都无法得到充分培育和提升。
4.城乡发展不平衡。一是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主要流向城镇,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二元体制,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三是由于产业技术和教育能力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
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难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
三、国内外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分析
(一)国外主要路径模式
国外关于乡村振兴一般称为乡村治理,主要分为东亚模式、西欧模式、北美模式三种。东亚乡村振兴路径(日本造村战略、韩国新村战略),主要通过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实现乡村振兴;西欧乡村振兴路径(瑞士的乡村建设、荷兰的农地整理、德国的村庄更新),主要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文化等方面;北美乡村振兴路径(加拿大农协组织、美国乡村小城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二)国内主要路径模式
国内的发展成功路径主要有山东省寿光市的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通过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转型,成为中国十大特色名鎮之首;浙江省磐安市乌石村借助当地天然的旅游生态环境和特产资源,推出乡村“农家乐”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尤其典型的是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走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两创两富两美之路路。
综合国内外的发展路径,花园模式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最为相似,其发展之路最为综合全面,对解决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最具借鉴价值。
四、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花园村概况
浙江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处于浙江省中部。花园村刚开始只有面积0.99公里,183户人口,共496人。2004年和2017年先后跟周边18个村合并,组成“大花园村,现有户籍人口13879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总人口超过6.5万。花园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以前是一个有名的穷山村,70年代,全村80多户人家,只有200多亩耕地,缺水,种不了双季稻,粮食不够吃。饮用水都要去隔壁村去挑,村年人均收入仅为80多元。贫困促使人奋起,以村党委书记邵钦祥为代表的一代人三次创业,不断升级,彻底改变了花园村的面貌花园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等称号,在全国300多名村中名列第三位,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二)花园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花园村从一个很不起眼的普通村成为“中国十大名村”,探寻花园村经济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学习研究其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花园村一直坚持“两创两富两美”的发展之路,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单一传统农业阶段(1949-1980年)。改革开放以前,花园村是只有 400 多人口的小山村,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业发展落后,生产发展效率低下,人均年收入只有 87 元。“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是当时花园村发展概况的真实写照。
2. 初级工业化阶段(1981 -1995 年)。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为花园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花园村在村支书邵钦祥的带领下,筹资创办了蜡烛厂、服装厂、甜菊糖厂、五金厂、花园工贸集团公司等,并使工业产值超过3亿元,通过创业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3. 科技产业主导阶段(1996年-2003 年)。1996年,花园村与中科院合作,瞄准维生素 D3项目,成为全球唯一生产该高科技产品的企业,并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生物医药、新基础材料、新机械电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使得花园村的科技产业含量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创新升级,走科技路线,是这个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4. 多元综合发展阶段(2004年-2014年 )。花园村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产业综合多元化发展。2014年底,花园村的科技农业、红木家具、医药化工、电子器材、旅游休闲、教育卫生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成员综合多元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5. 两富两美新农村阶段(2015年-至今)。花园村村里每人享有31项福利待遇,例如电视费、公交费、每月伙食费、社会保险费、医疗费用、义务教育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实现了物质富裕;同时花园村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村民道德公约,实现法治基础和德治理念,建设平安花园,提升居民素质,实现了精神富裕;花园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道路景观、饮水卫生、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使花园村成为美丽的“新花园”。
(三)花园村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花园村通过“以工强村、以商兴村、以游美村”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穷到富的华丽蜕变,走出了一条从“两创(创业富民、创新强村)”到“两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再到“两美(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其发展理念、村落能人、领导班子、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城乡融合、产业集群、共同富裕等要素:
1. 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位一体发展理念;2. 在其村落能人——邵钦祥的以工富农、以工强村,秉持全面创新的思维;3. 强有力的稳定领导班子,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设立村治专门事务机构和村民公约,及时解决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及困难;4. 积极引进并培养人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级人才回村创业就业,建设省级重点幼儿园、中学和职业院校,积累人力资本;5. 依靠科技进步,以维生素D3项目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6.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7. 成立红木家具市场,并逐渐形成了从木材原料进口、板材集中销售、电脑雕刻花纹、红木家具制作等一条龙的红木产业链;8. 通过个人富裕(点)、带动个村富裕(线)、再带动周边十个村走向共同富裕(面)。(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184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