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19-06-11罗健
罗健
为探讨分析当下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笔者收集了近年来探讨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了总结分析。笔者总结后认为当下我国公立医院大多存在经济管理水平较低、未切实进行成本控制、未能充分利用各类医疗资源、医院经济效益未能得到最大的提高。而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有助于帮助医院提高效益。
公立医院是指由政府出资举办,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就医难题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医治大病、重病、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因为公立医院性质为公益性,不能过于强调创收,因此很多公立医院对经济效益没有太大追求,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也相对较为松散,甚至很多公立医院出现各种经济管理问题。
一、 当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由于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具有公益性,因此公立医院收费标准会有严格限制,医院的效益自然也会有所降低。很多医院管理者主要重视医院的社会职能,而不重视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不重视医院的经济管理。这就导致医院经济管理水平较低,医院经济效益差,甚至有部分医院出现连年亏损,需要政府财务拨款才能勉强维持医院的正常运作。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类似问题,主要是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缺乏优秀的经管理人才和理念
当下大多数公立医院仍在应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会计制度。近年来虽然有政府财务制度改革,但对公立医院的原有会计制度冲击并不大。财务管理人员仍然使用老一批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也仅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上进行了简单的补充。没有充分引进新一代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或引进专业人才后受制于老一辈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带教,没有展现其实际才能的机会,也无法将当下社会上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融入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另外,当下很多医院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进行合理监督或采用多重监督管理方式,最终导致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差,医院经济效益提升满,医院的发展受到经济限制。
(二)在一些经济活动中缺乏科学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事实上医院立足于当代社会中,必须进行很多与经济相关的活动。比如业务开发、医疗器械以及药品采购等。很多公立医院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前,通常忽略了对其经济价值进行科学分析的意义。在一些医疗器械采购、药品采购、业务开展方面未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从而导致很多项目上存在资金浪费、腐败等问题。其结果会导致了一部分的资金和医疗资源被浪费。
二、认识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再进行项目开展之前,对该项目的投入成本以及最大收益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项目是否均有开展的价值,并寻求最优的项目开展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常用于政府有关部门的一些经济活动中,并据此寻找最小投入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方法。实行成本效益分析分析法应首先明确项目所需成本,然后分析确定实施项目所取得的额外收益以及可能节省的成本开支。然后对预计投入的成本与收益展开合理分析,并将相关数据详细列出进行计算,最后精确评估项目的成本与效益情况。
三、 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
(一)完善医院经济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医院经济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新的经济管理制度的确立首先应该符合当国内关于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新医改的相关精神,同时应在医院临床服务、医疗辅助、医疗技术以及行政后勤各方面考虑其成本效益关系,在制度上明确提出争取经济效益的目标。医院应该综合考虑如何在确保医疗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降低各单元的成本支出,而不单是只考虑提高医疗水平和实现医院应用的社会职能。同时新的管理制度的确立应考虑在医院各医疗服务项目中的成本分摊,采用多元化成本节省方式,敦促各科室自主加强日常开销管理。切实进行成本预算、决算制度,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支出、收益情况,科学进行年度预算,各科室应保障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在预算内进行开支,并在年度决算中分析各科室开支、收益结果。并根据实际决算情况适当调整下一年度的预算情况。制定奖惩措施,对于超过预算支出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比如科室成员的年终绩效进行一定减扣,而对于成本控制做的比较好的科室在年终绩效中适当给予奖励等。
(二)控制成本、节省医疗资源
医院成本控制不应该仅属于医院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管理部门。成本控制必须在全院各科室中充分展开,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才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到各科室中,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在物资采购中,充分考虑物资存放成本、仓储消耗成本、折旧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价格变动风险等,并将相关成本进行具体量化,从而确定是否立即执行采购或暂缓采购、展缓时间、采购数量等。应用到临床中也可有助于控制成本、节省医疗资源。过去在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通常只考虑医学方面的优劣势,而很少考虑治疗方案的经济学价值。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确保治疗方案的医学价值同时也注重经济学价值,可以帮助节省医疗成本,降低医院以及患者的经济开支。同时成本效益分析法也有助于对各科室制定成本预算,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减少资源浪费。
(三)降低经济风险
在医院进行业务开展、医疗器械或药品采购等经济活动中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有助于降低经济风险。在医院进行新业务开展前,先对业务开展需要的所有成本投入进行量化,得出具体资金投入金额。然后再对已经开展此项业务的医院进行考察,确定业务开展后带来的经济收益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本院开展此项业务的经济收益预估值进行量化计算。然后将投入资金金额与后期收入回报金额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新业务开展的经济价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如社会需求、社会影响力)的情况下,可降低业务开展带来的经济风险,避免资金流失。在进行医疗器械、药品的采购时,也可以充分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在进行大规模采购前,收集各备选厂家以及产品的详细资料,对各厂家的信誉情况,产品价格、质量等进行综合量化分析,从中寻找价格和质量最优的产品,也可有效降低采购过程中的经济风险,节约成本。
四、结语
成本效益分析法,应用于公立醫院的管理中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避免医疗资源以及资金的浪费,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当下公立医院应该放开眼界,主动向国内外经济效益良好的医院学习其经济管理先进经验。大力已经新型、先进的经济管理人才和理念。充分信任年轻一代的经济管理人才,大胆听取和尝试提升医院的先进理念和思想,放手让新一代经济人员接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公立医院虽然应具有公益性质,以实现社会职能为最高目标,但其经济管理也是公立医院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确保公立医院实现其社会职能的同时,应该追求其经济效益。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后,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更新医院的设备,改善医院的环境,扩大医院的规模,也只有提高经济效益后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取进行科学研发,才能大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更好的完成其社会职能,同时为国家财政创收。(作者单位: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