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其风险防范探讨
2019-06-11吴则远
吴则远
国际贸易融资可以帮助银行创造新的利润,但同时,银行也会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现状入手,针对银行和法律保障两方面提出建议,帮助银行降低融资风险提高利润。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是如此,但是伴随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来的是巨大的风险,不同于国内的融资,进出口业务目前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法律规定,银行在处理进出口业务方面的经验还远远不够,因此,如何降低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成为所有金融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商業银行国际贸易的融资现状
(一)银行对融资风险掌握不够
目前商业银行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就是银行对融资风险的评估不准确。放眼望去,银行为了提高业务量,不经挑选进行融资,导致银行内部的控制体系失效,加之银行本身就存在机构上的不合理,所以融资失败的现象就更加普遍。其中,增长迅速的就是国际贸易的融资业务,银行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结算量,但实际上,忽略了业务量增长的同时,相应的风险系数也在增加。部分业务员为了完成每月的任务量,无视银行的相关规定,更是无形中为银行埋下了隐患。至于银行组织机构的不合理,主要指的是部分银行还在遵循审贷不分离的制度,信贷的风险和管理被划分至不同的部门,导致对象评估中没有定期的资金跟踪记录。以上这些情况基本都归属于银行对融资风险的掌握度不够。
(二)国家对融资的法律规定尚未完善
目前针对国际融资,可查阅的相关法律有《票据法》,该法律对国际融资的票据就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实际上我国对国际融资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完善起来,也缺少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甚至只能从其他相关法中找到关于国际融资的蛛丝马迹。即便是已经出台的法律,在细节问题上还有待加强,如货物货权质押、保证担保等方面,虽然有提及,但是对于抵押货物的权利或凭证的效用还没有作出详细规定。一旦有人趁机打了法律的擦边球,就只会加重银行的风险系数。
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大评估工作力度
商业银行有着一套运行时间久,且被业界广泛接受的运营机制,只要在机制上作出相应的完善,就可以降低融资中的风险系数。首先,银行要根据自身规模,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银行每一个业务的流程进行监督,确保资金的支出和回笼信息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并要对资金设置控制范围,保证借款人上下游都能够随时进行沟通;同时,银行对流程也要进行完善。例如对不同的岗位,要实行责任制,各个岗位负责的融资用途、资金数量、资金流向都要进行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和责任制约;另外,对于已经产生的风险,银行还可以通过分散渠道,降低风险对银行本身造成的影响。例如用多元的融资调度弥补国际融资的漏洞。常用的方式有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就是通过其他的金融贸易,实现风险的转移,借助第三人的力量,降低银行的损失。
此外,加大评估工作力度,也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措施,银行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之前,需要对贸易双方做资质审核,避免出现诈骗的现象。在实际执行中,银行可以要求查看贸易的合同凭证、贸易的具体日期、交易的港口等详细信息。另外,银行还应该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信息库,记录好每个客户的信用度,对于信用度较高的客户,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管理,在开展业务时,也能有效减少档案调度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银行还要对进出口企业做潜在风险的调查,这是因为进出口企业资金调度量非常大、汇率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大、且自身的固定资产通常无法偿还巨额的贷款。因此银行在开展业务之前,需要对企业的负债情况、偿还能力作出科学的评估,降低财务风险。
(二)推动法律完善相关条例,了解已有法律规定
银行的相关人员应及时与法律部门进行交流,根据银行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相关人员对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完善和整合,尽快实现国际贸易的法律保障,以免出现问题时无法可依。同时,银行内部应该对已有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解,找到我国与国际外对于相同经济问题的不同规定,避免出现因自身了解不够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贸易融资的发展势头正猛,在良好的市场前景之下,银行应该更加关注自身提供的贸易融资项目是否符合国际标准,无论如何,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抢占更多的赢利点。(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