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效率提高策略探讨
2019-06-11廖婉余
廖婉余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务管理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高校的整体运行更为顺畅。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互联网+”概念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将“互联网+”理念融入高等院校教务管理中,证明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对高校教务管理效率提升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便给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教务管理糅合了管理学和教育学方法论原理,主要包括五项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教务管理工作中,要对各项要素进行统筹规划,运用管理职能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教务管理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执行计划的管理、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内容。规范的教务管理和高效的教学流程,都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方法。实际工作中,高等院校教务管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优化,是下文将要论述的议题。
一、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复杂性
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繁杂,贯穿了每一个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在校生活。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包含了教学质量检查和监控、试卷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论文管理、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发放以及创新创业等内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或顺利毕业。
(二)周期性
教務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而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果前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下一个环节也将会受到影响。例如,某个学生大学在校学习期间,如果必修课程中出现不及格的科目,毕业前没有通过补考或者重修,那么他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发放就会受到影响。又或者某个学生,如果大学在校学习期间,按大学教学计划规定必须学习的全部必修课,课程正考不及格累计达到规定的门数者,该学生的学士学位证的发放也会受到影响。
(三)专业性
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对管理教师要求较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历。通常对于高校的管理人员的要求,会有以下几点:较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在众多行业都在发生变革的今天,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效率的完善上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高等院校的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考核形式大多为主管考核,同事之间互评以及其他评价等形式较少。每个月的绩效奖金也不能体现出绩效的完成情况,年度的绩效奖也都是相似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因此,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员工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只是希望完成基本的工作即可。员工的平时工作被琐碎的事情占据,他们并不能分清轻重缓急。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指出,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他们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能分得出事情的轻重缓急。许多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形式往往只有晋级职称这一条道路,如果他们在晋级上没有得到指导,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往往会表现平平。
(二)整体工作流程较为繁琐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学院较多,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导致教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不高。虽然一些高校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以及专门的网络管理平台,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务部门缺少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导致部分高等院校信息化平台的管理较为落后。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等,专业性及其价值超越了以往的单一的网站开发以及程序编写,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引进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拓展原有的高校信息化网络平台,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简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三)教务人员普遍缺乏创新精神
许多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被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他们的工作内容往往只局限于整理一些文件文档,利用校园网站进行一些常规的操作等。有的工作人员已经从事教务管理工作数年之久,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也已经渐渐过时,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激励措施,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并不会及时地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最终只是习惯于日常的重复性工作。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指出,那些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会具有冒险的精神,也有着自我前进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整个高等院校应有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体系。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一)建立教务管理人员考评体系
有效的管理机制能让组织中的人才有更积极的动力,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则能让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者工作态度更为热情。在完善高校教务工作者管理机制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缩短员工的考核周期,改原来的年度考核为月度考核,通过月度奖金的形式来体现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积分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鼓励。在积分的基础上,建立优秀教师的评比机制,对教务工作经验丰富、热心服务师生的教务工作者,要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原则。另外,不同的高等院校都有着自身的校园网站,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务管理者,可以让网站管理人员将其放在网站的首页,并进行一周或者一个月内的展示。不仅增加了教务管理者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还从侧面展现了校园的优秀教师。
(二)在教务管理中融入互联网技术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从十几年前的PC时代转向了移动时代,ipad、iphone早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移动电子产品的经典。互联网从业者在思考的是下一次技术革命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国内外的知名投资机构开始纷纷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物联网。那么,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该如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被浪潮抛向岸边呢。这是每一个高校的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以近几年的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笔者建议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者在原有校园网站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移动客户端产品。高等院校的师生已经习惯了用移动手机、ipad等产品处理授课以及学习、登记学分等日常工作。对于那些在外出差或者忙碌的师生来说,移动端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三)引入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针对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者资历较老、员工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员工业余时间进行“充电”。社会变化日新月异,那些不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淘汰。而教务工作者的业余学习能让他们了解当今世界最优秀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是如何进行的,那些优秀的企业或者组织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从而让教务工作者有一种紧迫感;第二,高校还可以定期给教务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总结教务工作者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教师们能了解到自己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进行完善;最后,高等院校还可以从外部引入新鲜血液。无论是优秀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还是立志于从事高校管理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他们的加入会给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增添活力。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院校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教务管理者只有积极学习,拥抱变化,学会将网络技术融入教务管理工作中,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才能让高校的教务工作更加高效,师生更为满意。(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