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2019-06-11吴湘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3期
关键词:校企课程体系岗位

吴湘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程的理解不仅是在内容的排列与横向比例上,更多的是向纵向扩充,向动态课程模式延伸。目前我国高校在课程改革上提出了较多方向,其中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就是其中一个方向。但是在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较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并且全面监控实施过程中对课程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对课程实施成效进行检验,从而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基于此,详细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方法。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9-0004-02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归根结底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当前我国各界对高职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高度关注,其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还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当前国家竞争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高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高职课程教育的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是在高职教育改革中,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但是在课程改革中要基于职业能力需求,从而更好地构建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及逆向设计法

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多种思路,对不同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开发,从而建立多种完全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编排标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技术教育不同,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区别于学术型大学课程的设置思路。高职院校的重点是对一线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因此,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将职业技能当作核心,重点教学内容放在职业技能掌握上,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术型大学课程设置思路相反,所以将其称之为“逆向设计法”。

与学科性课程体系的设计不同,逆向设计法基于职业能力需求,对课程进行逆向设计。首先,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对人才的职业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质进行确定,根据此对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进行设计;其次,对核心技术课以外的专业技能课进行确定,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素质、科学素质等对基础和特色课程进行设计。高职基于“逆向设计法”对课程进行设计,坚持职业能力需求培养核心,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有充分把握,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

二、构建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在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高职课程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在职业能力需求视野下课程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培养成果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由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完成。可以说,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高职课程体系有效开展与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构建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以下两个方面原则:(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需求的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出学校课程教育的实施效果,因此,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不仅包括本校的专业教师、课程专业、学生,还包含需要相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实践专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课程质量评价结果更有真实性、有效性。(2)评价标准具有职业性。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将相关职业能力作为评价标杆,高校根据岗位职业需求对课程进行设置,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对课程内容进行确定,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对课程结构进行构建。

三、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方法

(一)课程要突出项目化、模块化

高校教师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突出项目化、模块化,对深度一定要严格把控,如果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在后期学习就会十分吃力。同时,讲解的内容难度也不能太高,不然学生容易产生反感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高职院校的重点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并不是科研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利用,最终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岗位实践能力的强调。例如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先将实验现象与实验效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欲望,从而将学生的探究与职业兴趣更好地激发出来,使课程教学更具效果。实训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走进单位,对自身的职业真正了解,从而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就不会对自己的岗位感到陌生与害怕。

(二)引入企业课程,校企共建

高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时候,对职业与课程的匹配度要有较好把握,同时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可变性更大,这样更容易被市场变化所影响,因此,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根据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岗位职能变化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一樣由国家统一制订学科,要在原则上与高等教育区分,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既要遵循行业划分原则,还要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原则及时调整。

(三)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相对接

在职业能力需求视角下,对高职课程体系进行构建,需要先剖析典型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首先,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团队到企业一线参观,然后根据从业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其次,行业专家、教师团队以及一线工作人员一同对目标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进行反复讨论与分析,从而在较多的工作任务中找出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最后,使课程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接,从而形成完善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并不仅仅是指企业所有的活,而是能够将职工的职业发展过程充分展现出来,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基础。从具体工作任务中选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此应具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将该职业且比较典型的工作形式与工作内容呈现出来,并且工作过程要具有较强完整性。对专业课程来说,在选择每门课程内容时要具有协调性,进而将学习性工作任务有效集中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应对工作的综合能力。

(四)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是“能力作为本位,将就业当作导向,宗旨是服务”。在当前时代下,不管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教育事业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共同培养。为了使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专业教育与职业过程有较好对接,就要制订有效的校企合作方案,從而实现双方共赢。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

1.高职院校要制订完整的校企合作相关规定,使校企合作进一步实现制度化

国家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对实习学生与实践教师有效接受,并且还可以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层面上保护校企合作,这样不仅可以较好地保护学生与企业的切身利益,还使校企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化,形成良性循环。采用顶岗实习的培养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可以使人才毕业以后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中,对岗位技术有充分熟练的掌握,使人才更快地融入企业生产过程、服务流程以及价值创造中,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2.高职与企业对知识共享要进行不断完善,一同完成创新

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这样就要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中进行科研,从而给予企业一定的理论支持。企业在先进设备引进的同时还可以与学校共享相关知识,高职院校专门建立订单班,让学生完成企业的订单,这样学生不仅对职业岗位有较多熟悉,还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进入社会以后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3.高职院校与企业还可以采用前店后校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学校可以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而企业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这样能更好地完成岗位人才培养、实训等任务,高职院校与企业将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育其实就是根据岗位职业需求完成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不可以像基础教育一样统一由国家政府制订。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职业能力需求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果,其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同时职业能力需求视野下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对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与构建的时候,要根据社会与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职业岗位的变化需求,从而确保生命力持久旺盛。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其与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制度改革有密切关系,高校在对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根本出发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博文.基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4):47-48.

[2]蔡冰,赵江.基于职业能力需要的高职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发现,2017(12).

[3]冷雪锋.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1):86-88.

[4]吴贤广,李权,张怡,等.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23-225.

猜你喜欢

校企课程体系岗位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