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校点击 学陶师陶,知行合

2019-06-11李裕馨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良师陶行知师德

李裕馨

齐梁故里,丹凤朝阳。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又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域,江苏省丹阳市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交织着历史的厚重与新时代的朝气,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样的水土所孕育出的,是同样蓬勃而不失底蕴的丹阳教育。在一个冬日的清晨,记者慕名来到这座城市,参观、采访一所年轻而不乏积淀的学校——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楼前直通校门口的广场上,贴着别具匠心的“百家姓汉字地砖”,黑白分明,错落有致。丹阳市新区实小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是一所精致、漂亮且有着濃郁文化气息的校园。接受采访的是亲切随和的陈校长,她向记者介绍,丹阳新区实小是一所年轻的学校,1996年才开始正式招生。在这20余年的建校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统领,贯彻“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特色化”为办学目标,倾情打造校园“陶文化”。在采访中,陈校长主要从校园环境、师资建设和艺术品牌三个方面,向记者全面而深刻地阐述新区实小以“陶文化”为抓手,打造“生活教育”的办学历程。

一、一砖一瓦,悉心雕琢——营造“陶文化”特色校园环境

漫步在“百家姓广场”上,脚踩着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汉字,仿佛能看见脚下的每一个姓氏都蕴藏着神秘而精彩的故事。向右一转,走上大路,便看到地面镌刻着二十四节气,并为每一个节气都配上了一句应景的古诗。行走其中,赏字吟诗,不知不觉从“立春”走到“大寒”,竟像是走过了一年的春秋。原路折返,穿过主楼,又来到四号楼前的“二十四孝广场”……新区实小的每一寸空间,都凭借精心的设计和灵巧的构思,呈现出浓浓的文化味。

据陈校长介绍,学校的景观环境布置和建设基本贯彻了“学陶”这一主题思想。校园内的几条主要道路都命名自陶行知先生本人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如行知大道、自新路、常新路、全新路、自由大道等。几栋主要的教学楼取名都围绕“真”字,如真言楼、求真楼、真行楼、真知楼、真人楼……这当然是致敬陶行知先生那句著名的箴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陶文化”氛围,学校还精心设计建造了一条贯穿全校中轴线的“行知长廊”,以“新生活学校·陶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系统而详尽地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合学生的活动场景、学习作品、实践活动等内容,呈现出一幅气象万千、波澜壮阔的“陶文化”绘卷,穿行其中,在视觉与精神上都会受到浸润与熏陶。其他诸如陶苑雕塑、行知读书群雕、“爱满天下”爱心石、“六大解放”围栏、教育思想墙等特色景观更是让记者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不仅仅是为这些景观的精巧设计,更是为它们所代表的“学陶”精神和“知行合一”的理念。

中国人历来崇尚“天人合一”,即追求外部环境和人类思想、行为的和谐统一。如果引申到学校教育的领域,那便是硬件设施和文化氛围的有机结合。在这一层面上,新区实小的做法也是可圈可点。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一直号召广大师生要到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在新区实小,每一个教师办公室都会选定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作为办公室全体教师的“学习对象”。与此相对,每一个班级也都会选择一种生活中的动物作为班级的“形象代言”,由此诞生出“骆驼中队”“大黄蜂中队”等以学习动物品质为目标的班集体。教师们以植物为镜,借其精神激励自身,不断反省、审视自己的言行,努力做明理之师、智慧之师、人学之师,构筑起自己源自于生活的强大精神世界。学生们以动物为师,深入研究、挖掘这些动物或忠、或勇、或智、或勤的优秀品质,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榜样的道理。

精心布置的校园景观建筑,随处可见的“陶文化”宣传标语,再加上百花齐放的“图腾”式文化氛围,新区实小的建设者把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注入了文化的“魂”,这是“陶文化”赖以生根发芽的土壤,也是新区实小得以日益发展壮大的根基。

二、求真务实,以德施教——建设“陶文化”特色师资队伍

要学习陶行知教育精神,打造“陶文化”特色品牌,当然不能忽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新区实小总结出一套“立行知志,修行知范,做行知人”的教师培训标准,立志引领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专心治学、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行知良师”。

1.学习研究行知理论,提炼行知良师标准

在参观教师办公室时,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摆着《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箴言》等陶行知的著作。对此,陈校长解释道:“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研读这些著作,学习探讨其中的精神。因此几乎所有老师手头都会有几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学论著。”事实上,除了例行的研读讨论会之外,学校还多次开展了“陶先生眼中的良师”论坛活动,并通过专家论证,提炼出行知良师的标准,那就是求真尚爱,奉献重范,协作互助,好学创新。

这四个标准分别代表着陶行知先生的四种师德理念:(1)求真尚爱。陶先生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师的天职。“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 ,同时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2)奉献重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同时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3)协作互助。陶先生在拟订《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师德规范规定下来,他希望在教师之间创造起“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4)好学创新。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的教师,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同时他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一个好教师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革新,“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2. 落实践行“四个抓”,锤炼行知良师风范

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要把思考总结出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对于如何保证教师们自觉践行行知良师的规范标准,新区实小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陈校长在采访中将之总结为“四个抓”:

(1)抓专题学习——让行知良师标准深入人心

在校内,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发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走近陶行知》等专著,要求教师自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在教师中积极开展“行知伴我成长”等读书演讲活动。在校外,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南京行知实验学校,观看视频事迹介绍,组织开展“我与行知教师”论坛活动,通过对比,明晰自己与行知教师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行动的方向。

(2)抓系列活动——让行知良师内涵不断丰富

活动是教育的良好载体。结合学校实际,新区实小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学陶师陶,争做行知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使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这些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主要包括:a.“走进家庭,心手相牵”集中家访月活动。学校全体教师按要求利用下班和双休日时间,走进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其特困儿童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表现,指导家长科学家教。b.“美丽陶子教师师德报告会”和“美丽陶子教师先进事迹展”。学校将评选出的行知教师事迹制成展板全校巡展,并借助网络平台向家长推送,不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师德师范。

(3)抓典型引路——让良师榜样示范辐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建设活动中,学校十分注重发挥行知教师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营造、弘扬校园正能量。主要的手段和途径有:a.学习教育系统先进人物事迹。每年学校都会邀请优秀教师来校作事迹报告。通过与模范榜样面对面地聆听、对话,激发教师立志做行知教师的信心和动力。b.展播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这是学校每年师德教育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些事迹所宣扬的的大善、大爱、大仁、大义与行知精神相融相通,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奉献进取。c.本校优秀教师典型事迹的学习。每年学校都会评选出行知良师先进事迹,汇编成校刊《美丽的足迹》,并制成展板或举行师德报告会,通过耳闻目睹的形式,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更易触及教师的灵魂深处,效果显著。

(4)抓评价考核——让行知良师精神传承弘扬

新区实小行知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始终坚持一手抓师德、一手抓师能,坚持师德日常检查和行知教师的评选,坚持制度约束和规范引领。

学校每日由一位副校长带班值日,一日三巡,同时将全体行政人员分楼层每日巡课巡岗,督查师生教育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发现违规或有违师德行为及时记载下来并作出严肃处理,两周进行一次汇总整理并通报反馈,对师德失范情况实行零容忍。

采访进行到这里,从陈校长的言辞和神态中记者不难看出,她对新区实小行知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非常自豪。她说,学校开展的学陶师陶工作拂去了教师思想上、心灵中的浮躁尘土,教师人人以行知良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是学校“陶文化”建设的又一硕果,为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美誉度。

三、百花齐放,美以养德——打造“陶文化”艺术教育品牌

在近一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新区实小的艺体楼。这里是新区实小文艺体育活动的“大本营”,从一、二楼的篮球馆,到三楼的各类乐器教室;从美术手工艺教室外挂着的剪纸和版画,到铺满三楼一整面墙的脸谱画卷……无不让人眼花缭乱,啧啧赞叹。“艺术教育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品牌,是全校师生的骄傲。”陈校长这样说道。

的确,富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是新区实小“陶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其成功的奥秘,在于坚持艺术教育的课程化、常态化和开放化。

1. 美的体系,坚持艺术教育课程化

课程是一切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最终的落点和载体。学校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艺术课程之外,积极进行“器乐进课堂”、“艺体一体化”的艺术学科教学改革探索,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增强艺术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

目前,新区实小开设有笛子、二胡、古筝、琵琶、扬琴、葫芦丝、管乐、小提琴、拉丁、合唱、曲艺等艺术类校本课程,覆盖各个年级、各个学生,覆盖面达到100%。为了保障课程的效果,学校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体艺2+1”工作方案,严格考核。通过艺术活动课程的发展,学生的身、心、智、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协调发展。历年来,所有学生在从新区实小毕业之前,都能拥有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2. 美的文化,坚持艺术教育常态化

常态化意即生活化、日常化,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日复一日的浸染,让艺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稀松平常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除了耗费巨资建设文化墙、艺术文化长廊等硬件设施外,学校还以社团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把艺术由课程变为兴趣爱好。

新区实小走的是大众艺术之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艺术专长是学校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目标。为此,学校开设了十几个门类的艺术培训,成立了聲乐、器乐、管弦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等七彩艺术社团,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特长培训。

七彩艺术社团活动有“三进”:进课程、进课表、进课堂。学校将七彩艺术社团、学科教学实践、社会大课堂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相结合,从学校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家庭活动四个层面展开,把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美的展示,坚持艺术教育开放化

展示与交流是保证艺术活力和生命力的根本。在新区实小,每一个热爱艺术的孩子都有许多登台演出的机会。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童心 童真 童趣”、“乘着歌声的翅膀”班级合唱比赛,“奋进的旋律”学生唱国歌、校歌比赛,“梦想舞台,陶子风采”学生才艺比赛……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纷呈。

每年暑假之前,学校都要举行艺术教育成果向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活动分上、下午两场演出,到会家长最多时可达1200余人。

校外的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也时常能见到新区实小孩子的身影。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江苏省青少年竹笛大赛、镇江市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中国丹阳眼镜文化旅游节……孩子们“南征北战”,硕果累累,次次都能载誉而归。不仅在交流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还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新区实小“陶文化”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扎根于“陶文化”的沃土之上,沐浴在“行知精神”的阳光雨露之中,新区实小的学陶师陶行动生长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发展了学校。这是全体新区实小的师生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陶师陶”,建设“陶文化”校园的根基和动力。在这里,学生、教师和校园,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紧密相连、互惠共生。风好正是扬帆时,一路“陶”花一路歌。相信这所年轻的“90后”校园,会在“陶文化”精神的引领下,继续高举“学陶师陶”的大旗,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良师陶行知师德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致良知与师德
陶行知夜归
涵养成就“大国良师”的泥土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在班主任工作中争做学生良师益友的点滴体会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
微课,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一位“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