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
2019-06-11张永琴
张永琴
【摘 要】中国身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汇聚成了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如今的中华学子之中,西方文化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反倒退居其次。如此,这便需要通过各方教化与宣传,唤醒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学习热情。而语文课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则更需要精心设计相关课程内容,以此让学生秉承更大的热情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本文笔者将通过论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阐述笔者自身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化 继承与发展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华夏儿女在耳濡目染中成就自身的文化修养,无论是任诞放纵的魏晋风流人士,还是克己复礼的儒家正统学子,都在古文化中汲取精华并进行发展,才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这也正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悠悠五千年,弹指一挥间。五千年的岁月何其漫长,时光的长河中谱写了无数的诗篇,五千年的岁月又何其短暂,转眼来到了今天。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与学生都是幸运的拾贝者。而不同的是,身为教师,我们要在拾贝的同时,教会学生们去辨认那一枚枚精致的贝壳。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经典事迹为学生解读历史人物,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了解那些伟大人物的情操与热枕。比如,笔者在教授《将相和》一文时,首先让学生概况与总结“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的故事情节,然后又启发他们联想与思考这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并感悟廉颇的知错能改以及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阔胸襟。最后,让孩子们更深入地探究将相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将相共同的爱国理想,是因为他们共同的认知: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在这样层层深入的授课完毕之后,笔者又布置下课堂随笔,让同学们谈谈如果自己面对这样的情景该如何去做。又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分组查询各朝各代官制划分,并且于次日课堂汇报演讲。如此,既让同学们对古代朝堂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让大家有了自我展演的機会。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解读古文古诗,让学生们体感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古人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比如,在解读完毕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两年后所作古诗《春夜喜雨》一文后,笔者抓住首句“好雨知时节”中的“好”字,让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解读春雨“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写出春雨之妙的,并据此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不着一字却处处流露的春雨之“喜”。此外,笔者还让同学们自行以“春雨”为题,进行古诗创作,并对优秀作品进行了公示,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体悟了中华古诗词所展现的古文字独有的魅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拓展训练,让同学们感悟中国传统节日往昔无与伦比的魅力,唤醒同学们对中国自有的传统节日的向往。以此让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传承历史,弘扬民族文化,抵制外来文化入侵。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具备丰富的道德资源,通过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可以挖掘内在价值,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笔者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组织同学们包粽子、做香包、看龙舟。还向同学们讲述了屈原投江的故事,以说故事的口吻,向同学们娓娓道来了伟大历史人物屈原波澜壮阔的一生,并且让同学们写下一天的感悟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共同感受中华传统习俗的魅力。
此外,沙海拾起的贝壳,只有拂去砂砾之后才更能彰显其魅力。中华传统文化,也不乏糟粕污垢,须予以摒弃,方能实现教学之大成,实现教学之相长。
而在小学语文课本之中,篇篇精华,字字珠玑,省却了需要我们筛选文章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时间教学,是教师之幸运,亦是学子之幸。
二、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虽美,却是历史的产物,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加以学习,加以鉴赏,却不能全然照搬,成为固步自封的守旧主义者和封闭主义者。而是要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之上,施以自我的认知,施以时代的发展。还要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学会“为我所用”。
比如,笔者在讲授《将相和》一文课后作业上交完毕,进行课堂展演的时候,笔者不仅展示了部分优秀作品,让大家代入当时的背景进行处事,而且还延伸到了当代中国的爱国情怀。古人思想中的“忠君爱国”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因为当代的中国既无“君”,也无“臣”。君臣是中国古代君主制度下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代表了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需要摒弃的糟粕。但这种“忠君爱国”在忽略了身份而只谈论其精神内核的时候,便恰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相契合。跨越历史的长河,也许人与人之间的身份会有所变化,但是人们之间的共情却始终如一。而爱国,就是其中一种,是永不会过时的话题。
笔者不仅会重点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古典优秀作品,还会为同学们倾情讲演西方优秀作品。毕竟东西方虽然历史文化有所不同,文学作品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别,但其中的精神内核却是一致的,所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优秀品质也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优秀文化大加赞赏,却不能对他人的优秀视而不见。否则,固步自封之下,清朝灭亡,已是前车之鉴。比如,笔者在讲授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仅会让同学们感悟作品本身的内涵,还在此基础之上,让同学们搜集了中国作品中传达出与之相同内涵的作品,并进行对比与鉴赏。在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与飞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才是为学为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