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2019-06-11李月明

兵团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这是自全面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策略之后,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策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2—0073—04

[作者简介]李月明,男,中共新疆区委党校《实事求是》杂志副编审,研究方向:文化学。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这是自全面深化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策略之后,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性策略。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及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聚焦“三农”问题作出的科学谋划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出的科学谋划。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亿万农民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为党赢得最广泛、最基层的执政基础。其次,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经济模式发生变化,农村农民农业现状发生改变的基础之上,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意义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符合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重点和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第三,乡村振兴战略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判断形成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对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全新规划和全面提升,必将促进中国农村建设事业开辟一个崭新的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动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民小康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我国是否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看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是农村。只有乡村振兴了,才能真正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有利于实现“先富带后富”,缩小貧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此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只有在总要求的指导下才能不断推进和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小康、全面小康。

(三)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然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现代化的红利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到广大农村和农民,占人口以及地域面积大多数的农村仍然发展缓慢,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巨大的“短板”。乡村的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党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这样一个历史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然路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只有不断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发展,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就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凸显了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这是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出来,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解决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相对于传统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一方面体现了对传统农业技术的革新,对生产设备的完善,对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机械化、高技术、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现代农业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强调打破城乡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城乡地位的平等。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共同繁荣。城乡融合发展新理念是对城乡关系的再定位,为我国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我国城乡发展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支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当前,我国传统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结构失衡,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力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农业由于生产模式单一,技术设备落后,农业生产缺乏系统性,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乡村振兴战略倡导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模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在农业发展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新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科技与现代新型智慧农业相结合,能够大大改善传统农业的落后局面,实现以科技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产品销售的全面升级,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三)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结合中形成合理的制度配置,而在五个要素之中,“治理有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有效治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自治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提升农民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德治促进乡风文明,增进乡村和谐;通过法治解决乡村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同时,要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和德治,全方位推进农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协调有序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三、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指明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

(一)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我国城乡发展关系的新思路,旨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推进城乡之间的全面融合和共同发展,清除阻碍城市各种要素下乡的障碍,实现城乡之间人、财、物等发展要素能够真正平等对流。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状,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真正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共同富裕之路

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走共同富裕之路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等多种途径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逐渐缩小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将发展的成果惠及亿万农民,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

(三)质量兴农之路

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强弱的标准,不仅仅是产量,更重要的是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使得我国传统农业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我国农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提质增效成为我国农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要通过合理分配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精心布局农业结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农业问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农业创新,实现农业升级,推进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四)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要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现代工业的污染也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走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导向,建设生态环境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农民福祉。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绿色发展在农业技术、农业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农民的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转变,由满足“量”的供应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绿色的生态产品。

(五)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內在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以农民为主体,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文化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实践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传统乡村文化与培育农村新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新型农民,用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塑造新时代农民形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以乡村文化元素为特征的新型文化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要求的不断提升,农民的消费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而是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消费方式,休闲需求、体验需求、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产业需求相结合的需求方式正在成为乡村文化的需求主流。因此,乡村文化建设要面向新主体,满足新需求,大力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创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六)乡村善治之路

善治是一种多元治理、和谐治理的社会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实现“多元治理”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充分发挥乡村治理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治理主体不仅由政府来完成,还应广泛吸纳村民、社会组织、志愿性团体以及乡贤、返乡创业的有志青年、大学生村官等都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注入活力。二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改善乡村的法治环境,通过法治化解矛盾,解决争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乡村的和谐稳定、永续发展。要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成为基层组织和广大村民的共识。三要发挥传统文化的德治功能,通过德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现代乡村社会中,虽然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渗透于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孝道文化、仁爱文化、乡贤文化、家国文化等都对规范村民的道德和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治理的实践中,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道德教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优势,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七)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精准脱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要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措并举的大扶贫格局,同时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全面”。即全面分析地域差异,全面了解地域贫困程度,把握贫困人口数量和规模,分析致贫原因。二是“准确”。即及时准确发现贫困人群,及时制定解决方案,迅速投入实施。三是“可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调整扶贫方案,使各项扶贫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彻底”。要求能够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半途而废。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从根本上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的目的;走乡村善治之路保障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政治环境;走鄉村文化兴盛之路从思想上解放了农民、农村;走质量兴农之路从源头上奠定了农民脱贫的技术宗旨;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号召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上呼应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实施性与科学性;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全面结合我国社会的构成以追求城乡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7-12-11.

[3]李忠华.基于农民视角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2017(6).

[4]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