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固部位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研究

2019-06-11哈裴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结构形式剪力墙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各类发展,人们对住宅的需求日新月异,同样对于房屋的建造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针对不同形式构造的建筑其嵌固端的选取也不相同。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需进一步探讨结构的嵌固部位选择,本文将通过对嵌固端的分析,阐述其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嵌固端;结构形式;剪力墙;侧向刚度

设计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时,需要确定嵌固端的位置。对于不同形式不同体量的建筑应进一步分析,例如不同的基础形式,地下室的高度和层数。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需进一步讨论结构的嵌固部位选择,正确选取嵌固端是结构计算模型中的初始假定,它不僅关系到模型计算中力传导关系,而且还是对建筑位移真实性的还原,也对建筑结构经济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对结构嵌固端的选取进行以下分析。

1、设计嵌固端的考虑因素

嵌固端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通常是选择在正负零,但项目的计算模型能否能将正负零作为嵌固端是有诸多影响因素:房间布局、正负一层的层高和高差、正负零处板厚等。

1.1有地下室情况

(1) 地下室外墙应具有良好的侧向刚度,以保证平面内足够刚度,将地下结构形成一个有效整体。地下室顶板和室外地坪高差较少,如有半地下室或首层楼面标高超过0.6m时不宜采用。

(2) 车库或大空间的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嵌固部位,也不应开大洞口,板厚度一般要在180mm以上,建筑物的整体造型也需相对对称。

这些条件应满足《抗震规范》规定,对于侧向刚度要求“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有时即使增大梁、柱截面仍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尽量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多层建筑才可能将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的嵌固端,而54m以上的住宅、50m以上的公建等一类高层则不适用。

1.2无地下室情况

基础持力层较浅时的小高层,有时不设置地下室,以基础顶面作为结构固定端,但应增加构造措施以增强基础整体刚度。(对于非高层建筑则影响较小此文不再赘述)

2、相关的技术探讨

在项目设计中,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的转换层上下的开间变化,都会对结构计算起到影响,因此也需要加以分析。

2.1大型底盘多塔形式。近些年出现了许多商业与住宅相结合的楼盘,由于功能布局不同导致柱网布置变化,所以通常需要建立转换层。大型商业部分若仅在1、2层,且之上为构转换层,这时嵌固端可考虑在大底盘的顶层处进行试算。过渡层通常是剪力墙、短肢剪力墙,为使转换层的侧向刚度在其上下部分接近,大底盘部位通常将此区间范围的剪力墙加强,甚至在电梯间部位增加明显的墙体厚度。

2.2地下室较少的高层建筑,采用筏板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板顶作为结构的嵌固位置,这是假设基础的无限刚度,地下室负一层与上部结构的抗震等级需一致,这样即使车库有较大的开洞布置,都不影响模型计算。以基础底板作为建筑物的嵌固端,通过计算比对,对整体用钢量的影响很小。

2.3模型设计的处理(1) 地下室外墙在局部出现较多的开洞挡土墙时,会对整体计算的刚度变化产生影响,但实际上此范围主要是体现在开间的功能使用上,因此整体计算时可忽略此部分,但在构件设计中应单独补充计算。(2)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保证结构对抗滑移等影响的整体稳定性,如果使用相同的基础形式,高宽比大的建筑基础埋深也会更深,例如建筑的高度相同的两栋建筑物,H / B值较小的整体稳定性更好。因此在高层建筑选取嵌固端时,也应考虑高宽比的因素,这样对地震力的削弱也提供了支持。(3) 楼座对应的基础范围内有相连的裙房或车库,如果相连部位1-2跨柱网的基础做了构造加强,同时与其余大底盘做分隔缝处理,那么计算结果的参考也可稍作放松。

3、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3.1嵌固端控制并不仅存在于设计阶段,同时应当在施工的各个过程细节中体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实时调整,才能够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发挥到最优。作为结构嵌固端的首层楼面,荷载规范活载取值为3.0kN-3.5kN/m2,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施工荷载,因此对于首层楼板活载取值7.0kN-8.0kN/m2都是合理范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勘察,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并且在一定基础上做到设计改善。及时的协调和整体化的设计,可以对房屋建筑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和维护,对细节上的缺失进行加固,从而为整体建筑结构做出协调性的调整和优化。

3.2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人员需要参与整体工程的前期规划,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安排分析。由于不同材料和技术的运用,都会造成到嵌固对建筑物的影响的诱因,因此只有对整体材料和科技化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控,才能够对比分析出最为合适的优化设计过程。设计人员需要严格结合建筑业的规章标准,依照实际施工的过程和效果,再进一步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优化设计,如此才能够考虑到多方面的施工因素,避免各类细节问题的产生和数据编排的误差出现。只有将概念和实际运用有效且科学的结合,才能够把握住施工细节和完结,将各个施工阶段做到最优化,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消耗和人力资源的过分浪费。同时,在前期设计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各类可能性因素的产生,并且对其做好一定的防范分析,为施工过程做出基础保障,便能够在特定的细节问题发生时,做到及时的安排和规整。

结语:

对于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人为定义哪个标高层都可作为嵌固端并计算出模型结果,作为设计师更希望较真实地反映建筑抗震时的实际情况。因此合理的分析,选择嵌固端的部位尤为重要,不同的嵌固端选取对计算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细节的把握,结合周边类似建筑物的设计经验,能够更加准确的做好模型的假定。同时,利用最低的成本消耗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才能够在提高房屋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帮助建筑企业实现长久的效益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方杰.略谈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建材与装饰,2017(12).

作者简介:

哈裴(110108198110072215),民族:回族,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10月7日,籍贯:北京,毕业院校:沈阳建筑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

猜你喜欢

结构形式剪力墙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浅谈戏剧文学的结构形式
关于电梯制动器电气控制及检验探讨
浅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变形缝设置研究
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布置原则
四轴飞行器的结构组成和动力学模型
国内外高速公路声屏障研究进展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浅谈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研究